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全年最優惠25折起,現在就是訂閱最好時機!

台灣第一家掛牌上市長照業!青松健康搶攻龐大銀髮商機

段詩潔
user

段詩潔

2024-12-25

瀏覽數 24,750+

青松居服員位長輩提供居家服務。取自青松健康官網
青松居服員位長輩提供居家服務。取自青松健康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已成不容忽視的一門課題。在銀髮族供應鏈中,長照機構不僅與日俱增,經營規模也不斷擴大。台灣因此迎來首家以長照產業為核心業務上市的青松健康,預計將在2025年1月中旬掛牌上市。

台灣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據國發會人口結構推估,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467萬人,超過總人口20%。自2016年起,「扶老比」也快速升高,預計2026年「扶老比」突破3成,這意味著,每3名青壯年,就要負擔一位長者。長照已成不容忽視的一門課題。

為因應人口結構及社會情勢變遷,政府自2007年起推動「長照照顧十年計畫」(長照1.0),衛福部在2017年展開長照2.0;在預算方面,政府在2016年成立長期照顧發展基金,基金預算也由最初的50億元,成長至今達千億元規模。2023年,長照需求人數推估約86萬人,長照需求服務涵蓋率約80.19%,長照2.0服務人數近69萬人;衛福部預計,2026年需求人數將突破百萬人。

長照機構3類型:住宿式、社區式、居家式

台灣首家以長照產業為核心業務上市的青松健康,預計將在2025年1月中旬掛牌上市,目前集團經營7家住宿式機構,35家社區式機構,1家居服中心,在中部具市場領先地位,提供1787案服務量,另外還有19家社區式機構(含綜合式)已取得籌設許可。總計青松健康全台共將擁有62家機構,結合政府的長照2.0政策,形成一條龍的連續性長照服務。 

青松健康總經理周孟賢表示,青松的核心業務是長照服務,分為住宿式、社區式與居家式三種,「住宿式是長輩24小時、365天都在我們這邊;居家式我們派同仁到家裡為長輩服務。」

至於社區式又分為三種,就是日照中心、團體家屋、小規模多機能,這部分可以想成是「長輩的托兒所」。「基本上長輩早上到指導中心來參與一些活動,團體家屋是專門收容具行動能力的失智者,小規模多機能就兼具了日照、居護與短期夜間喘息這三個功能。」

周孟賢指出,高齡化不是只有與長照產業有關,是跟各行各業都會有關係,整體產值未來將會非常可觀。「長照它服務的是人,我們是用人來服務人,它不像一般的商品,長照每一個個體都有它的獨特性、它的成長背景、它過去的工作經驗等等,包括戰後嬰兒潮後的這一群人,他的經濟能力、教育水準都比較好。」未來銀髮族相關產業的需求,朝向個人化、客製化、精緻化,應該是必要的方向。

青松健康住宿式機構。取自青松健康官網

青松健康住宿式機構。取自青松健康官網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攜手校園實習,台籍照服員超過4成大專畢業

人才培訓也是長照機構的重點,教育部也推出許多產學合作的方案、展示計畫等等。周孟賢表示,這兩年新進員工的招募情況還不錯,青松目前與17所大專院校配合,包括提供實習場域等。青松內部也有規劃照顧服務員的進階制度,目前旗下台籍照服員台籍大約有超過4成是大專畢業生。

為何青松可以在全台發展這麼迅速?周孟賢說,中央的法規只有一個,可是每個縣市不只衛生主管機關,還包括建管消防等等,見解可能都會不太一樣,這個部分也是開發團隊有能力把規格弄得很清楚,可以迅速來申請。「通常是我們的團隊把CAD圖畫好了,然後請建築師來幫我們做法規檢討,這個速度就會快很多,因為我們自己才真的了解,未來這個機構它裡面的配置,包括動線等等,對於營運上怎麼樣的規劃才是最好的,這也是我們開發團隊know-how的實力。」

面對人力資源短缺與服務需求不斷上升的挑戰,青松也率先引入智慧科技,為長照產業注入創新動能。透過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技術,公司打造了一套涵蓋健康數據管理、服務流程標準化的智慧平台。

目前青松健康已開業的據點中,六成已有獲利,每新設一個據點估計在2年內可達損益兩平。在毛利率方面,近4年都維持在7%至14%之間,今年前三季為12.28%,隨著規模經濟的放大,公司期待未來能朝20%目標邁進。

另外,青松健康也將在彰化縣田中鎮及新竹市淡水區成立兩家大型長照園區,兩座園區各擁有187床及200床住宿式機構及搭配的日照中心,將分別在2025年第3季及2028年首季開幕。

青松健康董事長陳謀(中)、總經理周孟賢(右)及財務長陳昭棠(左)。段詩潔攝

青松健康董事長陳謀(中)、總經理周孟賢(右)及財務長陳昭棠(左)。段詩潔攝

你可能也喜歡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數位專題

【晚育時代】人工生殖如何搶救高齡生育力

人類的「生存戰」已打響!不是不想生,而是求子困難?! 一旦超過35歲,似乎已經拉起第一道生子警報,尤其是走入晚育時代的亞洲國家,生殖醫學近年一躍成為救國解方,朝向「個人化」治療以解決每對不孕夫妻的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