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成長突破20萬的淡水地區,已從小鎮變為大城,為滿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新北市政府交通建設三箭齊發,全力推動淡江大橋、淡北道路與淡海輕軌,為地區通行建構順暢路網,為地方發展注入嶄新活力。
被評選為世界10大絕美夕陽景色的淡水,不只是國內外遊客必訪景點,近年來多項地區建設的推動,生活機能更加便利完善。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淡水就如同是新北的縮影,山與海交織出美麗、宜人的環境,也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到這裡築夢、創業、安居。淡水作為北臺灣第一個對接國際的地方,許多族群留下的建築與故事,深化了淡水的文化及觀光底蘊;而淡水至今亦為外國人移居台灣的首選,不同族群在這裡一起共創出城市的生命力。
突破20萬人口代表著淡水從小鎮邁向大城,而隨著淡海輕軌、淡江大橋、淡北道路等許多重大建設將逐步完成,淡水更將以「台灣新地標」之姿站上國際舞台。
多條聯外通道齊建,打通淡水交通任督二脈
淡水即將迎來新地貌,於2019年開始動工的淡江大橋預定於2025年底落成,這座世界最大跨徑450公尺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不僅將成為淡水聯外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令淡水居民感到驕傲的國際級文化地標,橋體以舞者曼妙律動為靈感,主橋塔以雙手合十的意涵,傳遞為臺灣祈福的理念,將建築藝術與工程技術巧妙融為一體。為能確保淡江大橋啟用後的交通順暢,新北市府也早已提前規劃好配套措施,包括即將完工的沙崙路交通改善工程,計劃於2025年7月開工的中正路拓寬工程。
侯友宜強調,淡江大橋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臺灣新地標,新北市政府已規劃多元行銷活動,將與中央攜手合作宣傳淡水周邊重要建設。此外,市府也計畫在橋上舉辦路跑活動,並持續舉辦跨年煙火,讓淡江大橋躍上國際舞台。
三大工區同時施作 淡北道路工程全面加速
過往從石門、三芝、淡水往返台北市,僅有一條平面道路,因此淡江大橋的興建,仍不足以緩解淡水和北海岸地區的人流與車潮,必須建構更加四通八達的路網。在公共運輸交通部分有淡海輕軌二期藍海線;此外,為淡水拓增道路的議題一直備受各界關注,新北市政府工務局長馮兆麟指出,由於淡水地區倚山傍河,拓增道路存在著許多複雜因素和考量,像是交通部從1996年提出「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計畫開始,便歷經多次環評、撤銷、停工等紛擾,後由新北市政府提出以低環境衝擊的淡北道路作為替代方案,目前順利在2024年1月初開始動工。
淡北道路計畫從淡水區的台2線淡金路與中正東路交叉路口為起點,連接至北投區的大度路,工程內容包含淡金路高架橋、中正東路車行地下道、紅樹林站後方平面道路、基督書院旁主線高架橋等多個工作面,三大工區同步施作。預計在2029年建成通車後,可使台2線與大度路等主要路段的延滯時間減少近50%,讓淡水居民和往來民眾的通勤時間大幅縮短,並有助於提升區域內的經濟發展。
馮兆麟對施工團隊讚譽有加地表示:「淡北道路因為緊鄰交通繁忙的台2線及捷運淡水線,不但施工限制多、難度也高,有賴團隊同仁逐一克服,才能在盡量不影響通勤民眾的情況下,依照進度施工。」例如中正東路車行地下道是由捷運淡水線下方穿越至淡水河岸側,特別採用工程經費較高且施工時程較長的「管冪工法」,在捷運軌道下方建置口字型的鋼管保護,以提高施工和保護捷運軌道的安全性,降低對捷運系統營運的影響;針對地下管線複雜的路段,則採用「明挖覆蓋工法」,分階段逐步施作地下箱涵並同步遷移既有管線,以減少施工對既有交通的影響。
馮兆麟指出,淡北道路自今年1月開工以來,目前淡金路高架橋與基督書院旁主線高架橋目前正在進行基礎開挖,捷運紅樹林站跨越施工便橋主體也已完成,預計加速紅樹林站後方平面道路的施工進度。新北市工務局將確保工程如期如質完成,盡力維持民眾日常交通的順暢,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以點、線、面多維角度,為人民提供安全、友善、無礙的人本環境,一直是新北市政府努力的目標和職責,每一項工程里程碑的達成,都是市府和施工團隊密切合作的成果,也承載著人民的期盼與希望,新北市府團隊明白,有了完善的基礎建設,市民將更有意願宜居新北,讓這座城市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