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企管碩士們(MBA),為什麼在今天就業市場上失去了往日的魅力?
「黃金寶寶」漸失寵
美國新近出版的「企業創意」一書指出,第一,美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慘敗,首要歸咎於這批「黃金寶寶」。因為這些志大才疏的企管碩士,在學期間只學了一點財務管理的皮毛,對於領導統御、產品創新以及品質管制,不是一竅不通就是少有涉獵。其次,多數美國企業認為,人只是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因素而已,公司其價值與投資報酬率的多寡,隨時可以買進、賣出或關閉,完全忽視人性面或人性因素的存在。
美國商業週刊最近也撰文報導,由於美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的衰退,美國各大學企管研究所訓練出來的企管碩士漸漸失寵。
美國的大企業如西屋電器公司、USX公司,聘用具備企管碩士資歷的人數越來越少。這些大公司寧願聘用學士人才,自行訓練做為儲訓幹部,也不願貿然多用企管碩士。該刊甚至指出,有些公司雇用企管碩士的起薪,每月只象徵性的比新進學士多五十美元。
有鑑於此,加州大學的波特教授(Lyman W. Porter)及奧克拉荷馬大學的麥其彬教授(Lawrence E. Mckibbin)倡言,為今之計,各校應注重傳授科技與全球商業的發展,領導統御之技巧,財務、生產及行銷課程的整合,揚棄以往只重分析財務和講究財務報表的老路。
創意才是最大資產
美國大學管理學院教育方針的轉向,不但表示未來企業競爭的多元化,也說明世事求變、求新的潮流。
因此,麥克.芮爾和羅莎.麥爾斯在所著「企業創意一中說,創新「是在亂中求序」,並且引述一位企業家的話說:「企業是最高的藝術境界,耍極富創意才行,……企業家運用的(生財)工具,如資產、人才、市場與創新,都是變動的因素,運用遠些工具,開創新而不同的作業方式,木身就是一種「再創造」。」
美國各大學管理學院重新體認到。人性與人的品質,在企業經營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為人最大的資產就是潛存於內心的創意。
誠如「企業創意」一書中所強調,一個人越深入探討創意,就會越瞭解開發個人內心資源的價值所在。
因為創意是:(一)對目前工作提出新奇、有用處和有價值的建議;(二)採用自我啟發和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摒棄因襲舊軌的處事原則。
「企業創意」這本書的宗旨,在教育讀者遇到問題要多動腦,從激發個人創意著手來克服困難;事實上,解決問題是經營企業的一種樂趣,一個人要使生活充滿樂趣,就要不斷的思考,保持學習曲線的高點,而發揮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思考的能力恰成正比。
如果當年創立麥當勞速食店的人認為,世界上儘多漢堡店,不必再做漢堡生意,那麼今天台北街頭就不會出現青少年為之風靡的麥當勞店了。但是,當年的創辦人卻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出門旅行,一路上買到的漢堡品質與風味都一樣好,那該多好!」麥當勞店於焉誕生,而且遍布世界各大都市。
事事多留心
「企業創意」作者藉著一個故事,勸人事事多留心。從前有一個商人,聽說遙遠的山中,有一位禪宗大師已經參透人生的三個祕密,為了追求人生的幸福,他毅然決然的賣掉產業,長途跋涉去尋找這位大師,請教生命的意義。兩年後,他終於見到這位哲學大師,迫不及待地說出此行的目的。
大師聽完他的來意,不慌不忙的說:「第一,要集中意志;第二,要集中意志;第二,還是要集中意志。」
集中意志,注意去感覺、體會、思索四周的聲音、綻開的花朵、變色的秋葉、風聲、雨聲、讀書聲……。集中意志令人重新認識生命,做事才會更有效率,體力更充沛,能夠心無旁驚的處理手邊的事務,深入觀察一切,進入心物合一的境界。
有一位事業成功的西方企業家曾說:「人生苦短,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我戮力從事,樂在工作,開創新猷,運用新科技,為人群發明新產品。人生之樂,莫過如此。」
柳暗花明又一村
「企業創意」一書還說,有些企業家指陳,熱愛工作的狂勁令他們不眠不休;工作的樂趣,足以焚膏繼晷。
熱愛工作的人不會遲疑,該做的事立刻著手去做。別人視為畏途、乏味和痛苦的工作,真正有創意的人會從個人的大目標打算,任勞任怨,勉力以赴。
追求寧靜不是遇事推諉,而是消除偏見和外在的障礙;滌除煩囂為不是逃避工作,而是重振工作精神。
道家認為,宇宙的循環為「個人意志」、「努力」與「助力」。證之於「企業創意」書中提出的幾點觀念:集中意志、質疑問難、努力不懈、熱愛工作。當個人生命即將終結時,回首前程,看到年輕時埋頭苦幹,努力的心血並未白費,這就是成功,個人的生命終結時,能夠含笑而去,就算成功的生命了。
什麼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也許讀完「企業創意」一書,閤上書本,用心思考一下,就會找到答案了。
(韓應寧為傳播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