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巴黎奧運上,台灣羽球男雙「麟洋配」王齊麟、李洋完全是為奧運而生的男子,不僅上屆東京奧運奪下金牌,本屆巴黎奧運成功衛冕,再次奪下金牌,締造二連霸的紀錄,在奧運男子羽球雙打歷史上,還沒有組合能有這樣的成績。這還是他們奧運跨屆的12連勝,真的是史詩級的成就。
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當時最大的驚奇,絕對是「麟洋配」王齊麟、李洋締造台灣羽球新紀錄,他們奪下了男子雙打的金牌,這也是台灣首面在羽球項目的金牌。而2024巴黎奧運,他們再度擊敗中國奪下金牌,寫下了奧運羽球男雙二連霸的超狂紀錄,讓台灣人為之瘋狂。
雖然在東京奧運後,兩人面臨了生涯大低潮,許多賽事都在首輪被淘汰,直到2023年的日本羽球公開賽才再度奪冠,但被譽為「為奧運而生」兩人,這次在2024年的巴黎奧運表演依然非常精彩,彷彿重新看到了當年的感動。
在小組賽中,因為籤運的問題,王齊麟、李洋被分配到最不佳的D組,等於預賽必須和別人多打一場比賽,但兩人一路打來都非常沈穩,狀態絕佳近乎無懈可擊。
小組賽一路挺進,分組第1晉級8強
在第1場賽事,兩人面對來自日本(Japan)的保木卓朗與小林優吾,首局一度打到14:14的僵持局面,但後來隨後回穩、保住領先優勢,以21:16贏下首局,而第2局的兩人就像吃了定心丸,以21:10的分數,直落二奪下勝利。
第2場比賽,王齊麟、李洋的對手是大會第2種子、丹麥(Denmark)選手金阿斯特魯普(Kim Astrup)與安德斯拉斯姆森(Anders Rasmussen),這也是兩人在小組賽中最艱辛的一場。
經過了66分鐘的激烈對決,第1局先以21:15勝出,但第2局陷入苦戰,19:21讓出一局,第3局關鍵局展現強大的心理素質和實力,以21:15扳回一城。
而第3場比賽,對手是美國(USA)組合邱愷翔(Vinson Chiu)與尤安(Joshua Yuan),在實力有一定差距下,最終以21:12、21:13的成績,取得3連勝。
關鍵的第4場比賽,由於怕戰績互咬的關係,這場對中國(China)歐烜屹、劉雨辰的賽事也特別重要。第1局王齊麟和李洋的失誤過多,開局就陷入2:7的落後,比賽後段雖然追到16:16,但最終無法超越,以17:21落敗。
再輸就可能被淘汰的第2局,台灣先搶到了領先的優勢,特別在網前給予極大壓迫,最終以21:17扳回一城。關鍵決勝局,兩人就像吃下了定心丸,也一路愈打愈好,雖然最終賽局一路膠著到22:22,直到最後才以24:22勝出,以分組第1的成績晉級8強。
為奧運而生的男子,最終勇奪金牌
在8強賽裡,王齊麟和李洋的對手是泰國(Thailand)的蘇柏宗國(Supak Jomkoh)與吉丁努蓬革德倫(Kittinupong Kedren),過去在國際賽上的交手中,台灣從來沒有輸過對方。
第1局時,王齊麟和李洋就不斷掌握進攻的節奏和對線的主導權,因此一直能將比數維持在領先的優勢當中,最終以14:21的分數勝出。
第2局開打時,戰況就顯得稍微膠著,雙方比數多次互相拉鋸,加上台灣失誤稍微多的狀況下,呈現落後、超前又追平的局面,分數咬得非常緊,下半局開始還拉到了13:13平手、16:16平手、17:17平手,但王齊麟和李洋掌握最後的攻擊節奏,以17:21勝出。
關鍵的4強戰役,他們再度對上預賽時的丹麥組合,第1局時由於實力相近,分數一直相互緊咬,也一度落後,上半場輸給對方後,雖然最後一度追到只差2分,但最後以21:18落敗。
第2局開始,王齊麟和李洋幾乎掌握整場比賽節奏,17:21扳回一城;最後的第3局,台灣的表現愈來愈穩,雙方你來我往,幾乎一路在技術和攻擊上都比對方更能發揮,而且也能連續得分,在分差完全被帶開的狀況下,以10:21的超大比分勝出。
金牌戰,台灣的對手是中國選手梁偉鏗與王昶,他們是這次大會的第1種子,實力堅強,不過這是他們第1次參加奧運。首局開始王齊麟和李洋就掌握絕佳的默契,幾次攻勢都能明顯掌握之下,前半局有著領先,下半局開始雙方互有拉鋸,比賽一度呈現十分緊張的局面,最終台灣就以17:21拿下首局。
第2局開始,分數先進到了6:6平手、7:7平手、8:8平手的膠著狀態,不過麟洋最後以9:11領先進入技術暫停。下半局開始後,比數依然拉到了15:15平手、16:16平手、17:17平手、18:18平手這種讓人無法喘息的局面,最後被中國以21:18勝出。
最後的第3局,在一度領先又落後後,麟洋率先以10:11領先進入技術暫停,靠著大賽經驗的抗壓性,下半局開始後台灣一路領先,雖然最後被追到1分差,但最後台灣依然以19:21勝利,奪下金牌!
王齊麟和李洋絕妙的互補搭配
王齊麟和李洋兩人同年,都是1995年出生,王齊麟身高188公分,人高馬大的他是隊伍中的主攻擊手,站在場上有極強的壓制力;而178公分的李洋防守能力優異,善於用假動作混淆對手──兩人的搭配成了絕佳的互補。
國中時期,兩人就已經是同學,認識時間非常久,但卻沒有機會在賽場上組成雙打搭檔,直到2019年兩人在教練的促成下搭配,相輔相成的默契成了他們最具優勢的武器。
王齊麟從國小三年級就開始打羽球,在學生時期就有非常優異的表現,後期在國際賽事中,和學長陳宏麟的搭配被羽球界稱為「雙麟配」,是2017年世大運羽球比賽混合團體、混合雙打金牌得主,2018年更贏得世界羽球錦標賽男子雙打季軍。
李洋曾經差點放棄羽球
而李洋則是從小在父親的指導下,和妹妹一起接受羽球的訓練,父親為了讓他們有更好的羽球訓練,換過不少學校,只為追求自己羽球上的技術和成績。
高三那年,李洋因為成績一直無法提升至甲組,一度決定放棄羽球,改為就讀台北商業大學企管系,但後來他成功在青少年國手選拔賽中拿下冠軍,更在全國羽球排名賽獲得乙組冠軍,成功晉級。
2018年,李洋與李哲輝代表台灣參加在亞運羽球比賽男子團體及男子雙打項目。在團體賽中贏得銅牌,而在男子雙打方面,兩人最終也接連擊敗強敵獲得銅牌,一路穩紮穩打、累積經驗,更奠定他之後的成功之路。
身為金門人的李洋,在亞運後獲得金門縣政府的幫助,也讓他有回饋家鄉的想法,他成立了獎勵金專戶,提供更多金門的少年選手體育發展,令人感動。
關於羽球
羽球運動的前身是板羽球,也就是使用木板拍打紮有羽毛、類似毽子的球體,並讓它避免落地的遊戲,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在古代歐洲、中國、日本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
19世紀中葉,印度西部出現了現代羽球運動,當時是以地名「浦那(Poona)」來稱呼這種運動。駐在當地英國人頗為喜愛這種新運動,因而將它傳回英國本土。
1873年,在英國格洛斯特郡的伯明頓莊園舉行了一場公開表演,引起許多人的注意,並逐漸傳播開來。後來人們便以該場表演的莊園名稱「伯明頓(Badminton)」來稱呼這項運動,這也成了羽球正式的英文名稱,不過,這個名詞在華語地區並未普及,而是依球具的特質而稱之為「羽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