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值得託付身心的關係裡,至少一方需要有「這個」特質

方格子VOCUS
user

方格子VOCUS

2024-06-15

瀏覽數 24,800+

值得託付身心的關係裡,至少一方需要有這個特質。freepik
值得託付身心的關係裡,至少一方需要有這個特質。freepik
00:00
00:00

和朋友聊天時,我說自己對溫柔的人最沒有抵抗力,這是我對人非常高的評價,朋友卻有些不以為然:「溫柔不就是放低自我,照顧其他人嗎?」在強調獨立、堅持自我的今天,很多人把溫柔看成一種弱點,一定要在人際關係中成為強勢主導的一方;也有人把溫柔看成回避衝突的方式,變成了只會說「我都行」的老好人。

很多人覺得,溫柔是是時時刻刻照顧他人的感受,甚至犧牲自己討好他人。其實,真正具備「溫柔」這種特質的人反而能夠堅定自我,主動為人際關係帶來健康的相處模式和新的可能性。

今天的文章,來看看這種遠遠被我們低估的特質。

溫柔:一種被忽視的力量 

不同於想像中的說話柔聲細語,溫柔其實是一種人格特質,它的力量,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強大。 

溫柔能讓一個人卸下防禦,展示出不為人所知的一面。

在關係中,溫柔的人始終會保留一部分的精力用來傾聽他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在同一件事中大家可能會有的不同感受。

「溫柔將我們的心變得更柔軟,使我們願意在對方表現糟糕的時候,仍然假設他可能有我們不知道的動機。它要求我們完整地看到對方,也就是說,不被對方展現出的單一特質所限制、也不被自己的刻板印象所限制。」

溫柔的人能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身邊的人——也許一個讓人不喜歡的行為背後,藏著更加深層的合理動機。

也正是這種全方位傾聽的尊重,關係中的另一方才會感受到「被看見」,從而走出「防禦」——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姿態,防禦的人會縮進角落裡只顧自己,這樣做的代價是傷害關係。

不用和別人爭個你死我活,也能做到共贏,因為,他呈現自身立場的方式是溫和的。 

觀點出現分歧的時候,人際氛圍很容易變得緊張,甚至一觸即發,而溫柔的人能夠以不那麼激烈的方式做出回應,選擇給出能有效緩和情境的反應。

但這不表示他們會放棄自己堅定的立場——因為他們會選擇時機,在氣氛平靜下來之後再以溫柔的方式給出自己的立場。同時,這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有一方做出犧牲,因為這樣的相處模式下,大家可以心平氣和地求同存異。

面對衝突時  溫柔的人往往是破局者 

溫柔的人不是「老好人」,他們也可能和別人發生衝突。一旦出現矛盾,誰都免不了說幾句氣話,但也正是這種在平時不會出現的表達,有可能會變成刺向對方最痛處的刀子,變成日後難以修復的裂痕。

這種情況下,溫柔的人能更快意識到自己的感受到底是什麼,而更少因為激烈的情緒失控,做出一些衝動和破壞性的舉動。 

因此,他們在面對危機時更冷靜,被挑釁或受到外界刺激時更少被激怒,在處理好情緒的同時關注造成衝突的事件本身。

當兩個人發生衝突,一個不溫柔的人,可能會發洩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做出傷害性的發言和行動。而一個溫柔的人,即便感受到強烈的負面情緒,他仍然會注意自我監督,選擇更利於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

溫柔能讓連接更緊密  讓對方更願意為這段關係投入 

不管是日常相處還是正在發生衝突,溫柔的人都能夠先付出共情、控制情緒的努力,這種努力是能夠被另一方感受到的。 

因為溫柔本身就是一種付出型的狀態,通過給人際關係中的另一方帶來安全感,讓對方更容易敞開心扉、放下防禦、展露真實的自我,從而使你們之間的連接變得更深刻、更透徹、更堅韌。

溫柔還讓雙方更信任對方的善意,從而更願意為關係做出共同的努力。 

在人際關係中,它遠比強硬來得更有力量。

溫柔遠比強硬來得更有力量。unsplash

溫柔遠比強硬來得更有力量。unsplash

有這些特質的人  往往更溫柔

一個溫柔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呢?用更心理學的語言來描述的話,溫柔的人有:

a. 更好的衝動控制的能力

b. 共情能力

c. 情緒調節能力

d. 他們對於挫敗感(frustration)的容忍度更高

e. 對自己變化的感受有更好的覺察

溫柔並不是一味地付出和討好。儘管具有這種特質的人更加願意包容他人,用更溫和的方式處理關係中的衝突,但這並不意味著ta們會無條件退讓。

相反,有了更加成熟的方式思考和表達,他們反而能用更堅韌的態度完成自我表達,堅定立場。 

「我經歷過一個特別好的女朋友。我那時候一吵架就上頭。可是她從來沒有對我大聲過一次,雖然她的態度很堅決,但她的平靜能夠讓我慢慢也冷靜下來。」

溫柔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乖順、被動或者無力。這是對溫柔最常見的誤解。

因為,正是有了堅定獨立的人格,一個人才會更多地為關係中的另一方考慮。像水一樣,用自己的流動包裹對方,甚至讓對方也受到感染,成就一段更加健康的關係。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她讓我感到即便是在爭吵中,在她堅持自我的時刻,她依然會考慮和照顧我的感受。這讓我也更願意為她做出改變。」

當我冷靜下來以後,我會真的開始聆聽她向我說明的她的需求、她的立場。她鼓勵我向她提問,並且會耐心地向我說明她自己。當我更能夠理解她背後的心路歷程之後,我能對她的選擇有更多的信任、更少的猜疑。我覺得她是我人生中的一個榜樣。”

溫柔是接納,是相信,也是關懷他人時做出的付出。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溫柔,會感受到它能夠改變關係狀態的巨大能量。

溫柔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乖順、被動或者無力。Unsplash

溫柔也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乖順、被動或者無力。Unsplash

溫柔的力量  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

溫柔是利他和付出,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追求的特質。更是一種個人選擇:愛是日常細節,當關係中每個人都被負面情緒淹沒的時候,誰會選擇做那個先付出溫柔的人?

如果你想要成為溫柔的人,這裡有幾條小建議供你參考:

T(Tender actions):

在關係中多使用溫柔的言行,注意說話語氣和表達方式的柔和,在對方需要時提供擁抱、輕撫等撫慰的動作等等。 

E(Emotional communication):

發自內心、沒有控制企圖、不帶批判地進行情感交流。

舉個例子,對方對你有誤會時,不必急於反駁或憤怒地發洩委屈,可以等對方情緒平靜,找個合適的時間,平和地解釋:「我覺得被誤解了,希望能夠澄清一下。」

N(Notice):

日常中,當對方表現向你表達出情感需求時,多關注他的感受並進行確認和回應,不進行需求爭奪。

比如,當對方工作了一天回來後跟你訴苦說今天好累、好疲憊,這時候不妨給他倒一杯熱水,一個擁抱,而不是回復 他:「我今天也超累。」

D(Develop):

發展一些隻屬於你們共用的「暗號」,像是秘密的觸摸方式,代表我關心你的詞彙等等。

E(Easy):

不用著急,慢慢地、一點一滴地去踐行溫柔。尤其是如果你們彼此都經歷過情感創傷,請慢慢尋找治癒傷口的方法。

給彼此都多留點時間和空間,一起慢慢地恢復、變好,不要強硬地要求自己或對方能立刻在這段關係中處於一個熱情良好的狀態。 

R(Respond):

儘量避免用譴責的方式去回應對方。當對方搞砸了、犯錯了,可以多考慮他為什麼會那樣做,或者可能會因為哪些原因出錯,而不是輕易給對方下結論或貼標籤。

N(Never):

永遠不要對你的朋友/伴侶展現刻薄,特別是在日常的溝通中,不使用貶低、嘲諷或侮辱性的話語進行攻擊。 

在心有不滿時,也能平和、真誠地表達訴求,多給予對方善意的揣測和改正的機會,用寬容和原諒取代譴責和記恨。 

E(Entice):

引導你的朋友/伴侶變得更熱情。首先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來示範熱情,讓他從中感受到熱情對於關係的積極體驗。之後,你們可以一起討論和制定共同的活動,確保兩個人都享受其中。 

同時,你可以坦誠地表達自己的需求,鼓勵對方也為你做一些小事,並在對方這麼做時及時給予積極回饋和鼓勵,強化他們的成就感。 

S(Sympathy):

學會對朋友/伴侶的痛苦經歷或情緒表現出同情。但記住,同情不是心軟的表現。相反,在對方心裡,這代表你有善意和能力看見並接納他的痛苦,更有力量對他提供情緒安撫與實際的支援。 

S(Safety):

盡可能為對方提供安全感,安全感是使你的朋友/伴侶對你的溫柔感到更加舒適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可以從平日的陪伴、日常的回應等等開始。比如,可以從及時回復消息、不臨時爽約等等開始做起,一點點累積對方對你的信任。 

也許有人會問:我一定要成為溫柔的人嗎?這是不是意味著在關係中更累、付出更多?

在強調邊界感的原子化社會裡,缺乏人際安全感是每個人的體驗。很多人難以為了一段關係、一個重要的人做出任何妥協和改變,因為恐懼而拒絕所有包含了脆弱感的情感。他們希望自己「獨善其身」,卻又期待關係中的別人能夠「為了自己」做出改變。

這個社會更稱讚堅毅、果敢、甚至強勢,這些被看作更有利於競爭和成功的特質,是更有力量的表現。但力量和競爭的另一面,能讓我們更強大和堅韌的,恰恰是柔軟和親密的東西。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飯糰@亮亮,原文:值得託付身心的關係裡,至少一方需要有這個特質。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