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藝術家?打破迷思的陳瑞斌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06-10-01

瀏覽數 17,900+

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藝術家?打破迷思的陳瑞斌
 

本文出自 2006 / 10月號雜誌 上班族新生活運動

舞台布幔拉起,在後台等待出場的鋼琴家陳瑞斌穿著黑色燕尾服,吃了三根香蕉、好幾顆巧克力補充體力,他獨自一人來回緩慢踱步,上了幾次廁所,隨即又喝了幾口黑糖糖水。

即使得過貝森朵夫獎、拉赫曼尼諾夫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維也納國際鋼琴大賽首獎等18項國際大獎,在世界音樂圈屢屢為華人創下許多第一紀錄,但求好心切讓陳瑞斌上台前依舊感到緊張。

「他是20年才一遇的天才」「如同有神力的鍵盤魔法師」,瑞士、美國、奧地利的報紙這樣形容陳瑞斌的琴藝。

陳瑞斌,一個來自台南的台灣人,五歲跟著爸爸學一年鋼琴,通過資優兒童考試,13歲到維也納學音樂。

沒有父母隨行,獨自一人在語言不通的奧地利當起小留學生,卻在國際樂壇走出一片天地,在德國漢諾威國立音樂院拿到最高演奏家文憑,成為第一個獲此紀錄的華人。

他的成就是靠顯赫家世,優渥的經濟環境?還是過人的毅力?

有人說,爺爺輩有錢,父親輩有文化,孩子才能當藝術家,「我祖父母是不識字的水果販,我爸爸不是科班出身的小學音樂老師,沒去過維也納,」陳瑞斌打破三代才能培養藝術家的迷思。

省錢/內臟配飯度日

每當外界稱許陳瑞斌的表現,他總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回答,顯露謙虛胸懷。

「謙虛讓我抱著學習精神參賽,觀摩各國好手」。憑藉這種態度,在以音樂文化自豪的歐洲,黑頭髮黃皮膚的陳瑞斌屢屢拿下首獎,讓人跌破眼鏡。

或許是從小節儉度日的關係,陳瑞斌長得並不高大。「省錢是我在維也納最重要的事,」面對歐洲昂貴的生活費,他有一套方法,每個月只花新台幣2萬多元,令資助他的企業驚訝不已。

陳瑞斌自己做飯。奧地利人不吃豬的內臟,用絞肉機絞碎後,拿來餵狗,他到市場買這種絞肉,淋上又鹹又黑的大陸醬油一起煮,配上白飯和胡蘿蔔,就成了主食肉燥飯。一鍋肉燥,可以吃上兩、三天,這樣的食物,一吃就是10幾年。

正值發育時期的陳瑞斌為了省錢,早上的牛奶必須摻水,才能喝一整天,「沒辦法,爸媽還要養弟妹。」那段沒有監護人的日子,能一個人在奧地利生存下來,現在他想來都覺不可思議。

「人家說我殘酷,讓小孩獨自在外生活,」當年陪陳瑞斌去維也納的叔叔陳振明說,「我只能陪他半年,教他做飯、坐地鐵,學琴是條辛苦路啊!」,陳振明本身是鋼琴老師,八歲拿過全國冠軍,深深瞭解箇中滋味。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逐琴而居/苦練過人技藝

「我每天睜開眼睛,做的事就是練琴,餓了就吃飯,吃完繼續練,累了就睡覺。」剛到維也納,陳瑞斌因練琴時間過長吵到鄰居,遭到群起抗議,即使拿棉被蓋著鋼琴降低音量,還是得數度搬家。他戲稱自己是遊牧民族,逐「琴」而居。

專注讓陳瑞斌練就過人技藝,他的生活除了練琴,還是練琴。就連暑假,別人放假,他也繼續練。夏天的維也納高溫炎熱,他打著赤膊,就著窗邊練習,練得入了神,在不知不覺中太陽把背曬得通紅。還有一回練得太久了,汗水把大腿黏在椅子上,猛地站起,感到疼痛,才發現腿部已被烙下深深的紅色印子。

台上的陳瑞斌,熟背琴譜,曾經五次彈斷琴弦。台下的他即使沒有鋼琴,10指仍不停舞動,原來他正在練習表演曲目。「他在維也納坐電車,就是這樣,不明白的人還以為是他是精神病人!」陳振明笑著說。

心存感恩/琴聲回饋社會

「取之社會,用之社會,」陳瑞斌對台灣有深厚情感,回想921地震,儘管當時演奏行程早就排滿,還是回台,他選了〈聖母頌〉,希望民眾能從音樂中得到平靜。曾經接受台灣社會贊助,現在的他滿心想要回饋。

陳瑞斌是屬於國際舞台的,今年7月,前往美國加州的迪士尼音樂廳表演,這又創下第一個華人紀錄。在那裡,他展現驚人的爆發力,再次傳達他對音樂的熱愛,把台灣帶上國際。

血液裡帶著台灣人的謙虛、勤奮與感恩,陳瑞斌要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陳瑞斌 小檔案

現職/鋼琴演奏家

經歷/18項國際音樂大賽獎項,曾在台北創紀錄/一週內連演兩場拉赫曼尼諾夫全套鋼琴協奏曲音樂會

學歷/奧地利維也納市立音樂院、德國漢諾威國立音樂院最高演奏家文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