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戰爭已持續數月,戰場上的勝負尚難論定,國際情勢卻似乎對以色列愈來愈不利。繼日前聯合國大會表決通過,接納巴勒斯坦入聯;5月22日,西班牙、愛爾蘭和挪威政府宣布,將在28日正式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在這時承認有何意義?對台灣又會有什麼影響?
這件事為何重要?
先簡短回顧一下以巴的恩怨情仇。
1947年,聯合國表決通過181號決議,就是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但巴勒斯坦居民和阿拉伯世界拒絕這項決議,因為雖然巴勒斯坦人占總人口的2/3,但這項計畫給他們的土地不到一半。
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爆發中東戰爭,後來,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將近八成的土地,並占領猶太教聖地耶路撒冷以西的地區,巴勒斯坦人則控制東部。
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以色列擴大占領耶路撒冷東部,和平談判不斷以失敗告終,巴勒斯坦人權益不斷受損,極端組織哈瑪斯也趁勢崛起。
美國、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都支持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來解決多年來的衝突,只是必須先談判。不過,自2009年以來,以巴雙方都沒有實質談判。
現在,西班牙、愛爾蘭、挪威這三個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有助於提高巴勒斯坦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並向以色列施壓,促使雙方就結束戰爭展開談判。
此外,歐洲議會選舉將在6月6日到9日舉辦,這也讓中東議題被放大檢視。
為何選在這個時候承認?
隨著以巴戰爭進入第八個月,以色列面臨的外交壓力愈來愈大。
聯合國大會在5月10日進行一次投票,主題是「給予巴勒斯坦新的權利和特權」及「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第194個會員國」,最後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
而西班牙、愛爾蘭、馬爾他和斯洛維尼亞的領導人也已在3月時表示,他們正在考慮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目的就是結束以巴戰爭。
西班牙首相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22日說:「這項作為不是針對任何人,也不是針對以色列人民,而是有利於和平、正義和道德。」
承認之後會造成什麼影響?
目前,還不清楚西班牙、挪威和愛爾蘭的作為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問題在於,如果不能讓戰爭停歇,以解決兩國的恩怨情仇,承認巴勒斯坦國,恐怕只有象徵性的意義。
巴勒斯坦國的邊界在哪裡?首都在哪裡?以巴雙方該做些什麼,來實現這些目標?幾十年來,雙方針對這些議題,始終沒有達成共識。
不過,即便如此,對巴勒斯坦人來說,承認國家地位就是一項重大成就,他們相信,這會讓他們在國際社會上有更大的話語權,像是挪威就已經表示,會把駐巴勒斯坦代表處升格為大使館。
以色列對此有何反應?
以色列強硬表示,拒絕接受任何讓巴勒斯坦人在國際上合法化的舉動,並在22日,迅速召回駐愛爾蘭、挪威和西班牙的大使。 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指出,承認巴勒斯坦國,就是給恐怖主義的獎賞。
以色列堅稱,所有問題都該透過談判來解決,這三個國家的作為,將讓巴勒斯坦的立場更加強硬,並破壞談判進程。
目前有哪些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
大約有140個國家承認,占聯合國會員國的2/3。
而北美、西歐、紐澳、日韓,以及同樣未入聯的台灣,都未承認巴勒斯坦國。
跟台灣有何關聯?
有三名西方國家外交官向《美聯社》指出,「支持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第194個會員國」的草案,其實經過多次修改,不僅是為了解決美國的擔憂,也是解決俄羅斯和中國的擔憂。
自從以巴戰爭爆發以來,比較支持巴勒斯坦的俄羅斯和中國,就是為了與美國支持的以色列站在對立面,但在巴勒斯坦入聯上,中俄都有所顧忌。
據外交官指出,中俄擔心巴勒斯坦享受到的權利,會讓聯合國開創先例,並讓台灣和科索沃效仿。
從歷史來說,科索沃和鄰國塞爾維亞過去發生許多領土衝突,對塞爾維亞來說,科索沃就是國土不可分割之地。而塞爾維亞背後因為有中俄老大哥在撐腰,讓科索沃備受打壓,至今也未能加入聯合國。
因此,在中俄有所顧忌的狀況下,該如何處理巴勒斯坦入聯的議題?
據報導,會用「附件」的方式,給巴勒斯坦新的權利,就不會有首開先例的狀況。
那麼,在這樣的國際政治考量下,台灣又有什麼樣的機會?
賴清德在5月20日就任總統,北京便直接宣布要進行環台軍演。可以說,這些年,來自對岸的威脅一直沒有停過。
借鑒俄烏戰爭和以巴戰爭的情勢發展,試想,假如解放軍真的打過來,台灣的國際支持能有多堅定?
《香港01》分析指出,從香港反送中運動和兩場戰爭看來,台灣選擇性的聲援,除了是政治人物的選票考量外,主要也是看美國的臉色,形成「以美國政府的標準為標準」。
台灣未來如果要繼續在國際社會站穩腳跟,勢必會面臨像巴勒斯坦一樣的處境,如何讓其他國家聲援我們,而不只靠歐美等盟國,勢必是新政府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