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奇軒是誰?他如何靠Tricking成為千萬等級YouTuber?

曾子軒
user

曾子軒

2024-05-23

瀏覽數 32,400+

台灣第一位突破千萬訂閱數的YouTuber吳奇軒。張智傑攝
台灣第一位突破千萬訂閱數的YouTuber吳奇軒。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最近許多外國人聽到「Tricking」都會眼睛發亮,那正是奇軒的功勞。「從被霸凌到勇敢的韌性與救贖之路」這支片長不到60秒的短影音,觀看數衝破5.5億,也催生出台灣第一位突破千萬訂閱數的YouTuber奇軒。究竟,這位台灣首位「鑽石級」YouTuber,在鏡頭背後翻轉出什麼樣的人生故事?

影片中的小女孩,興高采烈地走入運動教室,和其他學員們熱情揮手,小朋友們卻沒給她好臉色看。試著前滾翻失敗後,更招來眾人無情嘲笑。看到小女孩落淚,站在一旁的吳奇軒伸出手將她扶起,並手把手地教她。最後,小女孩在大家面前,成功施展側手翻加上後空翻的組合技。

這儼然就是吳奇軒自己的故事。

童年時,因為身材矮小飽受欺侮,就算練了武術、進入體育班,卻仍和霸凌者狹路相逢;作為創作者,從頭開始累積觀眾,打磨數年後,達到千萬訂閱里程碑,自無人聞問到一舉成名,又飽受「花錢買粉」質疑。

曾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淖,吳奇軒如何走出陰影,將血淚化為養分,翻轉人生腳本?

曾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淖,吳奇軒如何走出陰影,翻轉人生腳本?取自IG@73_tricking

曾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淖,吳奇軒如何走出陰影,翻轉人生腳本?取自IG@73_tricking

奇軒影片訴說「讓自己變強大」

若在街頭隨口向人問起,你知道「奇軒Tricking」嗎?多半會得到「不知道」的答案。然而,今年31歲的他,Tiktok有超過300萬人追蹤,YouTube更有超過1000萬人訂閱;此外,他還是Google落地台灣17年以來,第一個突破千萬訂閱門檻、喜收「鑽石獎牌」的創作者。

打開吳奇軒的頻道,最常見的就是源於極限武術的「Tricking」教學,以及「飽受欺凌小朋友華麗轉身」這類激勵人心的短影音。

起先,他的影片中有許多中文對話,雖然陸續有人訂閱,但始終沒有太大突破。潛心研究演算法偏好的內容後,吳奇軒決定摘掉話語,只靠手勢和動作讓角色交流,藉此跨過國界屏障,成功吸引海外粉絲。

因為在台灣的知名度不夠高,頻道湧入大量留言,質疑他花錢買訂閱。但在粉絲眼中,他是以高難度的Tricking動作為媒介,講述簡單、溫暖故事的YTR(YouTuber,YouTube影音創作者)。在吳奇軒自己心中,這些影片都是訴說「讓自己變強大」的過程。

「這種情節,就是劇作裡面的『英雄旅程』。」吳奇軒的創作伙伴陳羿帆引述戲劇理論,分析幾支破億短影音的特性。不管是對抗霸凌,還是讓自己變堅強,都是主角行過逆境後的苦盡甘來。如此深具普世價值的內容,得到演算法的青睞,引來跨文化觀眾的迴響。

或許,吳奇軒本人的經歷,也是影片引發共鳴的原因。

他出身隔代教養家庭、由阿嬤撫養長大,也接受過世界展望會資助,因為憧憬像成龍那樣的動作明星,國中時加入武術隊,高中就讀體育班,大學則於體育學院專攻競賽武術。他不僅耕耘長拳,也熟悉刀、槍、劍、棍等各式兵器。其實,國中時,吳奇軒曾遭遇霸凌,高中、大學時,又和霸凌者同班。儘管日後和解,雙方並擁有稱兄道弟的交情,但青少年時期飽受欺侮的他,顯然早已識得愁滋味。

大學階段,在武術領域打滾接近十年的吳奇軒,專業成績不夠突出,對前途感到迷惘,甚至一度想休學投入職場。

但在教官「至少取得文憑」的建議下,他還是完成學業,也決定尋找新方向。

奇軒愛上Tricking,創業當教練

畢業後,吳奇軒追逐當年對動作明星的憧憬,加入以接案維生的動作特技團隊。和團員一起練習時接觸Tricking,沒想到就此沉浸其中。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作為極限運動,Tricking結合跆拳道的踢技、體操的空翻與轉體,以及武術、街舞和卡布耶拉等多項運動的元素。因為喜歡Tricking的自由度,吳奇軒決定全心投入。

在特技團隊中,吳奇軒當過動作指導、武術指導,也下場以替身角色入鏡拍攝。後來工作負傷,無法繼續拍戲,因此毅然決然離開,自己開設教室,以教練身分傳授Tricking。

不過,Tricking的知名度在台灣不比跑酷與傳統武術,吳奇軒表示,「我如果不宣傳,就沒有辦法招生。」他開始拍攝影片,期待讓潛在學生認識Tricking的本質。

作為極限運動,Tricking結合跆拳道的踢技、體操的空翻與轉體,以及武術、街舞和卡布耶拉等多項運動的元素。取自IG@73_tricking

作為極限運動,Tricking結合跆拳道的踢技、體操的空翻與轉體,以及武術、街舞和卡布耶拉等多項運動的元素。取自IG@73_tricking

不過,在歷史悠久的競技場上,Tricking還很年輕,甚至沒有公認的中文譯名。浸淫武術多年的吳奇軒,為何會轉而擁抱Tricking?

「武術規則幾乎都被綁死,不太能創造太多新意。」他解釋,武術有著固定規則,套路中一定要有「弓馬仆虛歇」五個基本步法,但Tricking截然不同。雖然也有規範,但框架是設計來讓人打破的。不管是先翻再轉,還是連翻後接著踢,運動員可以自行發想動作,因此有著無限可能,這讓他用「豁然開朗」一詞,形容墜入Tricking的感受。

吳奇軒的學生、今年22歲的婁菁菁表示,Tricking非常自由,沒有施加太多限制,這種寬廣和彈性讓人快樂。她學習Tricking,不是想表演,也並非為了參加比賽,動機非常純粹:因為喜歡。

除了發想招式、與人過招,Tricking還能搭配兵器,也能結合音樂,包裝成優美拳法與步法。吳奇軒自己在世錦賽和亞錦賽中拿下好名次,也擔任過陳羿帆的教練,協助他勇奪亞錦賽金牌。

2022年梯拳道亞錦賽中,陳羿帆(左1)和吳奇軒(左3)都奪下獎牌。吳奇軒提供

2022年梯拳道亞錦賽中,陳羿帆(左1)和吳奇軒(左3)都奪下獎牌。吳奇軒提供

跟惡意對抗,與演算法共舞

一邊當教練、一邊拍攝影片,吳奇軒明確認知到,要把自己打造成網紅。「臉書影片下廣告投放太不符合成本效益,後來決定做頻道,讓大家認識這項運動。」他從Tiktok開始經營,逐漸做出成績,但也遇上天花板,直到YouTube推出Shorts短影音功能後,觀看和訂閱就像火山噴發,才迅速飆漲至今日所見成績。

「短影音很妙,很多人跨不出去,是覺得品質不夠好不敢發,其實創作者最大的敵人是冷漠,而不是被罵或被嘲諷,發出去沒人理才是問題。」陳羿帆觀察,吳奇軒克服萬難、每週拍攝,再加上融入自身演員背景專業,才迎來今日成就。

正因為費盡心思創作,被網友質疑花錢買訂閱,更讓吳奇軒大感挫折。

「那個時候好像被戴上眼罩,對每則評論都感覺不好,都覺得在攻擊我。」沉浸於負面情緒中,吳奇軒發現,關注負面能量讓自己無法成長,於是他試著轉念,把能量集中於創作當中。他發現,頻道表現又回到正軌。

他觀察,流量先是從傳統媒體轉移到一般創作者上,在平台主導下,注意力又自長影音移動到短影音。「短影片會比先前YouTube的趨勢更短一些,這樣的狀況繼續下去,絕對不是長久之計。」他積極關注新平台,更不放掉包含文字在內的任何媒介。同時,也想著如何延續創作生涯。

吳奇軒透露,正在逆向進攻長影音,延伸既有短片的內容,挑戰能否吸引到不同客群。

影音中的吳奇軒,肢體活動嫻熟,展露情緒時,看來無比外放;坐下受訪時,卻又顯得溫文儒雅,有著明顯反差。

從當年被霸凌的小男孩,成長為Tricking運動首屈一指的人物,擁有成長心態的吳奇軒,在不斷學習和試錯中,已在社群上鑿刻出難以撼動的地位。

【吳奇軒小檔案】

● 出生:1993年
● 學歷:新北市立清水高中體育班、台北市立大學技擊運動學系
● 經歷:動作特技演員、動作替身、動作與武術指導,現職為影音創作者及Tricking教練
● 成就:2023踢拳道世錦賽第三名、2022踢拳道亞錦賽第二名
● 社群:TikTok 230萬訂閱,YouTube 1080萬訂閱、9支觀看次數破億短影音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