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暢銷好書

為何月薪3萬2的年輕人,比領15萬的中年人更有條件追尋夢想?

收入線-生存線=你能拿來投資自己、創造未來的餘裕。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4-24

瀏覽數 9,750+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收入愈高、生存線愈低、餘裕就愈高,反脆弱能力也愈強。反之,就算是高薪族群,當他們的生存成本很高,那麼他們的反脆弱能力反而不如薪資較低的人。這也是為什麼生活愈簡單,其實擁有更大、更長期力量的原因—他們更能面對環境變化的衝擊,並且有更長的跑道、能支付更多的投入在打造未來,而不是單純鞏固現在。(本文節錄自《這輩子賺多少才夠?》一書,作者:Will 黃士豪,三采出版,以下為摘文。)

如果做不喜歡的工作是浪費生命,那是不是趕緊辭掉工作去尋找熱情?但說實話──

1 .就大多數人解讀工作、投入工作的態度與程度,根本沒資格評斷自己的工作到底有沒有意義。

2 .誰說繼續工作跟尋找財富因子不能並行?

我不擔心一個人還在為了生存苦苦掙扎,我只擔心這樣的人會認為生存就是全部。但很可惜的,我們的教育制度就是這樣。

找到好工作、領到好薪水、談個好待遇,其實都只是「生存層面」的追求,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沒人考慮到你開不開心、快不快樂,而是認為你有了不錯的工作、職位、薪水,就應該知足、別那麼矯情。

總之,即使這份工作不見得是你最喜歡的,你還是有感激它的理由。它給了你生存條件,也給了你在生存之上,可以去挖掘尋找、學習發揮天賦使命的空間。

如何定義生存?以下3點是我的生存定義

1 .盈餘線:每月盈餘達到10% 收入。

2 .緊急預備金:銀行裡的流動資金有6至12個月的生活開支(含貸款)。

3 .保險:基本保險,涵蓋各種突發狀況的開支(醫療、意外、房屋、汽機車、旅平、工作、壽險)。

在還沒達到上述標準前,就先別想著要追尋熱情、夢想了!因為你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緩衝能讓自己堅持下去。

這也是為什麼,愈年輕愈應該開始探索、追尋熱情。因為儘管這時的收入沒有未來4、50歲時那麼高,但開銷與責任也低很多。一人飽全家飽的狀態,才最能夠橫衝直撞、挑戰不可能。

(延伸閱讀│專家歸納3個「讓錢長大」的花錢習慣,讓你「愈花愈有錢」)

愈年輕愈應該開始探索、追尋熱情。一人飽全家飽的狀態,才最能夠橫衝直撞、挑戰不可能。(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愈年輕愈應該開始探索、追尋熱情。一人飽全家飽的狀態,才最能夠橫衝直撞、挑戰不可能。(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到了一定年紀,父母已經退休、自己也成家生子,即使收入成長,但同時開銷往往增加更多倍。舉例而言,你是社會新鮮人時,薪資可能3萬2千元,但你的開銷可能可以控制在2萬5千元。每個月有7,000的盈餘,已經遠遠超過10%。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就算你在還學貸、信貸,你依然要為自己能有這麼高的儲蓄率感到驕傲。接下來就是讓自己盡快存到至少3∼6個月開銷(2 萬5千×3),並且在收入增加的同時,控制自己的開銷幅度(開銷,不是投資)不要超過收入增長幅度的40%。

只要能這麼做,我相信你就能活在不需要擔心財務狀況的生活中,並且能夠有更多時間、精力與機會,去創造更多的收入。

而一位中年的一家之主,即使薪資來到了15萬,但是房貸、車貸、孩子教育、家用、孝親加一加,很有可能就達到14萬3千了。這個時候,就算一樣存下來7,000 元,但因為每個月開銷太大,就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存到6個月的開銷(14萬3千×6),也就需要更久時間才能有足夠的經濟護城河,來讓自己開始進行投資或找尋其他機會。否則他的任何套牢或是失去工作所造成的傷害,將遠遠高於社會新鮮人。這兩個例子正是「反脆弱」理論的最佳對照組。

生存就是生存,能活下來的最基本條件只要符合上述定義即可,其他的「買房」、「度假旅行」、「負債還清」等都先放一邊,否則將無限上綱。你將為了追求無止境的安全感而放棄遠高於安全感的理想人生,終其一生不斷說服自己知足、認命。

著名的物理學家曾經問過馬斯克,你怎麼有魄力去創造Paypal、特斯拉和SpaceX。馬斯克說,我大學的時候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看自己能不能用1美元生活。後來他去沃爾瑪買了50美分的散裝泡麵,發現自己確實能用1美元過一天,他確定了生存的底線為何,當然可以無所顧忌地去挑戰更遠大的目標願景。

無論你的理想人生是什麼樣子,我想我們都該知道,假設因為「安全感」的恐懼作祟,就很有可能為了現在一畝三分地的舒適圈,而不願跨出去追求更多。藉由理解我們實際的生存所需,我們才能夠辨別實際上有多少餘裕能夠拿來投入、創造想要的未來。

收入線-生存線=你能拿來投資自己、創造未來的餘裕。

所以收入愈高、生存線愈低、餘裕就愈高,反脆弱能力也愈強。反之,就算是高薪族群,當他們的生存成本很高,那麼他們的反脆弱能力反而不如薪資較低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生活愈簡單,其實擁有更大、更長期力量的原因—他們更能面對環境變化的衝擊,並且有更長的跑道、能支付更多的投入在打造未來,而不是單純鞏固現在。

收入線與生存線的概念,不僅適用於金錢的收入與花費,同樣適用於時間。當一個人為了生存、薪資,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那麼他當然只剩更少的時間來思考、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最終形成被工作推著往前跑,每天都在忙,但不知道忙什麼的被動狀態。

相反地,當一個人的生活愈簡單、需要的錢愈少或是能用更有效率的方式賺到生存所需的錢,他就有更多時間來探索、投入自己熱愛的事,進一步更早打造出自己的理想人生。

我不提倡因為衝動而丟辭職信的行為,但我相信在做好財務的基本配置、清晰自己的生存所需、有意識設定時間線後,我們都應該勇敢探索、設計自己的人生。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行動清單×10張表格】逆轉勝!成為自己的富一代》,作者:Will 黃士豪,三采出版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行動清單×10張表格】逆轉勝!成為自己的富一代》,作者:Will 黃士豪,三采出版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