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懂生活的人」長什麼樣?在有限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

如果沒有儀式感,昨天和今天有什麼區別呢?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3-07

瀏覽數 22,600+

《儀式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儀式感》/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室而依然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本文節錄自《儀式感》一書,作者:高瑞灃,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攝影師濱田英明為自己的孩子製作了一本網路相簿,從妻子懷孕開始就不間斷地更新,人們可以很清晰地看見他們的生活。

看見時間在他們的生命裡緩緩流淌,他們的生活慢慢由兩個人變成三個人,孩子在成長,他們在慢慢變老,日子一直在繼續,相簿更新也一直沒有停。

濱田英明給這個相簿取了一個很貼切的名字:我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捕捉過去。他說,假如我能活到70歲或者更久,那個時候回頭看我拍過的這些東西,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一定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吧!

我曾經問過朋友,有沒有專屬於自己的儀式感

有人告訴我,他習慣每天將車子在停車位上停穩後,打開車載音響,閉上眼睛靜靜地聽上10分鐘。聽什麼不確定,有時是喜歡的歌手CD,有時僅僅是交通廣播節目。

只聽10分鐘,時間一到準時提包下車,然後在夜色中快步走回家。無論多晚,家裡都會亮一盞溫暖的燈等著他。

有位全職媽媽大大的手提包裡,除了孩子的奶瓶和紙尿布,還有一套簡單的水彩畫具,這樣,她就可以在緊張的生活中忙裡偷閒畫上幾筆。每次翻開畫冊,在一頁頁五彩斑斕的圖畫世界裡,彷彿可以看到平凡生活之上的烏托邦。

她還會在週五下午把孩子們送到爺爺、奶奶家,自己穿上好看的衣服,化淡淡的妝,不開車也不搭計程車,就坐著公車在城市裡轉悠。一個人吃飯、喝茶、看電影,就像沒結婚、沒生孩子時那樣,不疾不徐,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時光。

她說,女人就是要有一些時光用來浪費,用來滋養自己。進入為自己設計的特定儀式,你會發現,因為愛自己,心地變得柔軟,生命變得與眾不同。

如果沒有儀式感,昨天和今天有什麼區別呢?(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如果沒有儀式感,昨天和今天有什麼區別呢?(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會生活的人究竟長什麼樣?

他們的外表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有一顆熱愛生活並積極改變的心。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林清玄在一篇文章裡說過: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再進一步,生活品質是因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豐富的心胸;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巷而依然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古人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尚且會沐浴焚香,撫琴賞菊,營造生活的儀式感。而擁有便利生活條件的現代的我們,更應該保持對生活深深的熱愛。即使不能做得十分周到,至少應該讓生活慢一點、莊嚴一點,這樣,生活的色彩也將多一點。

買菜時順便買一束花,在花香彌漫間,工作的辛苦、生活的煩惱就會一掃而光;在洗手間鄭重其事地放一臺香芬機,狹小的空間會瞬間充滿文藝氣息。即使是換一換精油的味道,也會使這一天變得有所不同。

我們的大腦會自動記憶這些小確幸,這些小確幸,既是小小的儀式感,也是疲憊生活裡的詩和遠方。

現在,你可以試著閉上眼睛認真地想一想,真正值得在經年以後的歲月中一再翻檢的,一定是那些特別的回憶。而在這特別的回憶中,往往少不了儀式感。

我們通常不缺少方向、目標,甚至也不缺少奮鬥,但有時需要停下來,豐富我們的人生。

在平凡的生活裡有什麼是值得你一再回味的?有什麼是值得被鐫刻在生命裡的?有什麼能在歲月刻下的生命之痕裡,一直留香?那就是儀式感。

千萬別小看那些拘謹、刻板且重複的過程。正是在一次次的精神洗禮之後,才會尋找到歸屬感,尋找到生命中沉甸甸的精神果實。

記住一個尋常日子的理由,往往是因為自己在這一天投入了特別的努力和誠意,這些偶爾降臨的,如星星般的小確幸,點綴著我們平凡的生活,讓生活充滿愉悅,讓瑣碎和疲憊遠離,還有一點隱密的快樂。

哪怕生活每天都充斥著不完美,我們依然能保持昂揚的鬥志。一邊是人間煙火,一邊是幸福童話。

《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作者:高瑞灃,時報出版

《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作者:高瑞灃,時報出版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