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別只怪下屬聽不懂人話!成為職場「超級溝通者」的5大技巧

實習記者林芸懋
user

實習記者林芸懋

2024-03-10

瀏覽數 24,050+

研究已經發現,善於溝通的人更容易成為領導者。取自pexels
研究已經發現,善於溝通的人更容易成為領導者。取自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每個人都明白掌握溝通這門藝術對團隊來說有多重要,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研究已經發現,善於溝通的人更容易成為領導者。研究發現,懂得提問、鼓勵分享和調整說話方式的「超級溝通者」,能打造更廣大的人脈,也更有機會成為領導者。好消息是,只要掌握5個溝通技巧,就能把話說清楚、聽明白,對上每個人的頻率和節奏,成為「超級溝通者」。

溝通幾乎可以算是職場工作順暢展開的第一要務。

試想以下這個情境:領導者心中有一個模糊的構想,希望他帶領的團隊,能做出初期的模型或設計。他試著動用各種言詞勾勒出心中的想像,但在講的時候總有些心虛,總覺得嘴巴和心思對不起來,愈是想講清楚,心中的影像就愈是遙遠難辨。

下屬們聽得一頭霧水,卻也不敢貿然發問,只好依照自己的理解悶頭趕工。最後,領導者看見和自己的想像天差地別的草圖,氣得七竅生煙,指責下屬根本聽不懂別人說話,下屬們則為此感到委屈。最糟糕的是,這種事會不斷輪迴,長期下來,消磨的不只是生產力和效率,更會讓團隊烏煙瘴氣。

超級溝通者是讓團隊和諧共進的關鍵角色

2018年,認知與社會神經科學研究者博.西弗斯(Beau Sievers)曾進行一項實驗。他們將陌生人分組,要求他們回答和意義不明的電影片段相關問題,並研究這些組別尋求共識的過程。結果,他們發現某些組別的同步率竟有所提升,彷彿每個人都採用了同一套思考模式。

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同步率高的組別裡,並沒有一名主導一切的領導者,只有一、兩名「超級溝通者」。研究人員發現,擁有領導者的團體,同步性最為低落,這是因為領導者會主導對話。

與之相反,「超級溝通者」則會提出大量問題、鼓勵組員多分享意見、重複他人的觀點,並調整說話方式配合他人情緒。西弗斯也發現,超級溝通者的社交網比一般人更廣,更容易吸引他人前來尋求建議和幫助,也更容易獲得權威地位。

超級溝通者的社交網比一般人更廣,更容易吸引他人前來尋求建議和幫助,也更容易獲得權威地位。Unsplash by LinkedIn Sales Solutions

超級溝通者的社交網比一般人更廣,更容易吸引他人前來尋求建議和幫助,也更容易獲得權威地位。Unsplash by LinkedIn Sales Solutions

「超級溝通者」的5個溝通秘方

好消息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超級溝通者」。《超級溝通者》(Supercommunicators)一書的作者查理斯.杜西德(Charles Duhigg)表示,只要能熟練掌握某些策略,就能提升聆聽技巧,並且和他人建立更深的連結。

技巧1: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分辨對話的種類。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日常對話可以分為「實際性」、「情緒性」與「社交性」三大類。實際性對話的目標在於解決問題和做出決定,情緒性對話的重點是分享感受,而社交性對話的焦點是了解彼此是誰。每一種對話都有自己的進行邏輯,如果兩人的對話種類不同,就會陷入雞同鴨講的窘境,不僅難以取得成果,還可能會引發彼此的負面情緒。

例如,一位上班族在今天被上司罵了一頓,心中滿懷怒氣,便回家和伴侶抱怨,期望對方出言安慰,肯定自己有正當理由生氣,沒想到對方卻冷靜地提出好幾個實際的解決方法。此時,這名上班族不但沒有獲得安慰,反而還會覺得不被同理,因而感到煩悶或受傷。這就是實際性對話和情緒性對話交錯會導致的結果。

技巧2:提出深刻的問題。

有數十項研究指出,詢問容易引發脆弱反應的問題的人,更容易被同儕視為領導者。邀請他人談論自己的價值觀、信念或經驗,能讓人們分享真實經歷或展現脆弱的一面,而一旦詢問者也展現出相同的脆弱,會提升彼此的信任與傾聽、分享的慾望。

詢問容易引發脆弱反應的問題的人,更容易被同儕視為領導者。取自pexels

詢問容易引發脆弱反應的問題的人,更容易被同儕視為領導者。取自pexels

技巧3:證明自己在傾聽。

哈佛大學與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20年進行的研究指出,傾聽者會被視為更優秀的隊友與建議者,也讓人更想在未來進行合作。如果想展現出傾聽,可以使用「循環理解」(looping for understanding)這個技巧,也就是在對方說完話後,詢問一個深入的問題,以自己的方式重述對方的論點,並詢問對方自己是否理解正確。

技巧4:詢問對方想要獲得什麼。

哈佛商學院的研究者曾在2018年審查數百份對話錄音檔,結果發現人們常常忽略,或是無法意識到對方透露出來的偏好。杜西德建議,想知道對方究竟想從對話中獲得什麼的最好方法,就是直接提問。

技巧5:關注非語言資訊。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曾指出:「人們很少將情感訴諸言語,憑直覺感受到對方情緒的關鍵,是解讀語氣、表情等非語言的表達。」理解對方的手勢、眼神、姿勢等肢體語言,能讓人更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與感受。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