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AI要永續發展,得先保住這個關鍵資源

張瑞雄
user

張瑞雄

2024-03-05

瀏覽數 10,200+

隨著AI以驚人速度發展,導致AI公司用水量激增,引發人們對永續性的警惕。pexels@creative-vix
隨著AI以驚人速度發展,導致AI公司用水量激增,引發人們對永續性的警惕。pexels@creative-vix
00:00
00:00

AI系統的開發和部署需要大量運算能力,進而產生大量熱能,必須將其散發以避免過熱,大多數主要科技公司都嚴重依賴水來進行冷卻。隨著AI繼續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對水的需求激增,導致AI公司的用水量激增,也引發人們對永續性的警惕,凸顯了AI產業迫切需要大幅減低其用水量。

例如OpenAI的GPT-3模型是利用45 TB的文字資料來進行訓練,為了處理如此大量的資料,公司依靠數以萬計的全天候運行的電腦資源。這種巨大的計算強度,轉化為極高的能源需求,有時需要多達好幾萬個家庭的電力來訓練一個自然語言模型。這種系統散發的熱量,超出最先進空氣冷卻方法的處理能力,因此,水冷系統已成為AI資料中心溫度調節的標準作法。

最近的分析估計,OpenAI的GPT-3訓練系統,可能會消耗超過70萬公升的水。隨著AI聊天工具和其他新興AI應用程式的指數級成長,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單一AI應用,水成本也會迅速累積。

光是2022年,微軟的全球耗水量就成長了34%,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 OpenAI模型運算能力的擴展。從2019到2023年,Google的用水需求增加了 60%,其中超過70%的水,專門用於支援AI資料中心的冷卻。隨著生成式AI應用在消費者和企業領域的激增,這些數字將繼續以更快的速度成長。

為了緩解這些壓力,資料中心實施替代蒸發冷卻方法,不會造成飲用水損失,有些公司也會回收資料中心使用過的水。然而,與湖泊、河流、水庫、含水層等的消耗相比,回收量顯得蒼白無力。即使將冷卻水從飲用水源轉向非飲用水源,也無法從根本解決該產業龐大的用水需求。

實現真正的AI水中和,朝永續發展邁進

全球約有一半人口已面臨季節性或常年缺水,主要糧倉地區的持續乾旱威脅糧食供應。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全球水資源壓力,滿足人類基本需求和敏感生態系統的優先順序,高於資料中心冷卻等可自由支配的用途,但衝突和爭執在所難免。

雖然AI可望解決一些永續發展挑戰,但其水需求顯示了一個矛盾,即解決能源效率和碳排放等其他環境問題,是否優先於水資源風險。直接的水測量和報告仍然非常缺乏,大多數AI模型訓練環境影響報告,都狹隘地集中在易於追蹤的指標上,例如,伺服器能源使用和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它們很少將水源消耗等,與水做為基本人權相關的擔憂納入考慮範圍。

公眾意識覺醒,也對負責任的水資源管理有重大影響,與AI系統互動的人們,常忽略背後產生的大量電力、冷卻和淡水需求。如何使潛在的水消耗量可見,使用戶能夠考慮限制不必要的AI應用程式使用,類似如何促使駕駛員,做出更有效的路線選擇和汽油使用。

實現真正的AI水中和,需要擴大替代冷卻的方法,促進雨水集水和廢水回收,確保供應鏈效率,並探索其他技術。在這同時,必須限制AI的隨意使用,並提高AI效率,才是AI永續發展的最可行途徑。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叡揚資訊數位轉型大使)

你可能也喜歡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