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6大低自尊特質:「糟糕指數」檢測,重新審視自我價值

擁有更好的自我感覺和恰如其分的自尊。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4-02-20

瀏覽數 22,850+

《我一點也不糟糕》/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我一點也不糟糕》/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00:00
00:00

你喜歡自己嗎?你能安然享受讚美與成功嗎?如果你已經很努力了,但努力與成功卻無法為你帶來內在的安穩,彷彿一丁點的負面回饋和壓力就可以瞬間擊垮你,覺得自己糟糕透頂。那你可能需要找回屬於自己的價值感。(本文節錄自《我一點也不糟糕》一書,作者:瞿小栗,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

測測你的「糟糕指數」,符合愈多愈越需要好好重新審視自我價值感:

☑ 明明很優秀,卻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 依賴他人的讚美,來確認自己夠好

☑ 渴望成長,卻自我壓抑、害怕表現

☑ 一點負面回饋,就會被瞬間擊垮

☑ 總想把事情做好,卻遲遲無法行動

☑ 只要停下來,就空虛、焦慮、迷茫

☑ 當好的事情發生時,總是無端搞砸

☑ 渴望親密,卻不敢袒露真實的自我

☑ 自信心很不穩定,時而高亢時而低落

擁有健康自尊的人對自己通常充滿信心,即使面對失敗,也不會長時間陷入氣餒和沮喪的狀態,他們不會因為自己某件事做不好而全盤否定自己,而是會尋求其他途徑繼續向前。

而低自尊的人則容易體驗到這樣的感受:我不行、我太差了、我不配等,假如你發現自己很容易體會到上述感覺,那麼你需要觀察和檢測一下自己的自尊值。

低自尊者有哪些共同特質呢?

1. 自我壓抑和自我懷疑

低自尊者心裡有很多好奇和疑問,「為什麼這個人會說這樣的話」、「為什麼那個人那樣回應我」,但羞於啟齒或不敢表達。他們擔心「我這樣問是不是不太好」、「我那樣說會不會讓對方生氣」之類的問題,他們準備好了一堆框架約束自己,總是向外尋找「標準答案」:在這裡,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他們的雷達永遠在探測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們心裡可能有很多奇妙的主意,但因害怕犯錯,招來批評和質疑,因此按兵不動,保持沉默,儘管他們的想法可能是非常有價值的,但旁人只是覺得這類人很安靜,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2. 自我價值感忽高忽低,很難穩定在恰當的範圍

例如,你今天早上去公司坐電梯時遇到主管,他向你微笑點頭,你頓時感到一陣激動,認為主管對你笑是因為你的工作做得不錯,因此你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裡幹勁十足。下午,你向主管和同事提交一份報告,主管當眾提出一個疑問,「你可不可以說明一下,你這樣設計的考慮是什麼?」你心裡一慌,「完了完了! 主管肯定是不喜歡我這個想法,不滿意,所以才提出質疑⋯⋯」你的感受跌入谷底。

報告會結束後,你開始在腦海裡細細回想會議上的每個細節,主管的每個表情,講話時的聲調,來確認自己是不是再也得不到被重用的機會,你甚至還會失眠,一下子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一下子覺得自己是個笨蛋、可憐蟲。這就是自我價值感忽高忽低的表現。

3. 覺得自己的某些特質(喜好、願望等)應該被隱藏

低自尊者並非在現實生活中真的發展得不好,他們很可能從小就是資優生,考上了知名大學,工作後也是公司裡的佼佼者,常常受到主管重用,是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的優秀人才。但他們內心始終覺得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滿足父母、老師、主管、伴侶、孩子等人的期待。

雖然可能獲得了很多成就,但心裡總是會感到憤怒,總感覺自己的一些願望是不被允許、不被承認或理解的。例如,這類人可能不會告訴別人他們喜歡打遊戲,但會偷偷打遊戲。

他們會覺得打遊戲是不上進的表現,而自己的那些「上不了檯面的」快樂很庸俗,好像不符合他們的身分,但是又真的會從打遊戲中獲得快樂。

所以他們內在的衝突非常大,雖然做了很多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事,但內心會覺得真實的自己(一些非常個人化、隱秘的快樂)是拿不出手的,他們會非常羞於表達真實的自己。

我一點也不糟糕!建立價值感,我值得更好,我也很好。(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我一點也不糟糕!建立價值感,我值得更好,我也很好。(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4. 難以拒絕和設定界限

他們會對「不努力」這件事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恐懼和擔憂。例如,即使是休假,他們也無法不回覆郵件。他們可能會覺得因為休假就不處理工作是給同事添了很大的麻煩,並因此感到內疚。同時,他們心裡又會有些委屈,也會覺得在休假時處理工作很辛苦。

這種心理狀態通常包含兩種成分。首先,他們心裡有一種「不配感」,認為自己怎麼可以完全得到滿足? 其次,他們不允許自己真的「停下來」休息,對他們來說,休息好像不是一個暫停,而是一種放縱和墮落。

他們對於自我照顧有一種內疚感和羞恥感,覺得自己不應該得到滿足、也不可以肆意高興。他們這麼累,又不能讓自己全然地放鬆和休息,反而像陀螺一樣不停地旋轉,最後他們很有可能會突然精神崩潰,或生一場大病,不得不停下來。

5. 總擔心生活會「失控」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可能就是他們的某種寫照。

即使在現實中發展得不錯,也會有隱隱的擔憂,覺得自己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需要小心防範,時刻不能鬆懈。他們很擔心如果在某件小事上做得不好,就暴露了自己的愚蠢或糟糕狀態,為了避免「失敗」,他們甚至會「什麼都不做」,或者毀掉近在咫尺的成功機會,因為成功會讓他們更加擔心下一次失敗。

被表揚時,他們也會感到開心,但開心的感覺通常轉瞬即逝,隨後就會陷入下一次憂慮中:「我該怎麼辦,他們又沒有看到真實的、很醜陋的自己,我又一次蒙混過關了」。

他們在被表揚時並沒有覺得自己做得好,只是覺得自己蒙混過關了,並且認為別人並不是真的欣賞他們,只是沒有看到他們一些見不得光的、很糟糕的部分。有一個詞叫作「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就是在形容這一類人,他們得到的客觀評價往往很優秀,但他們心裡始終覺得「你搞錯了,你只是沒有看到我的真面目」。

這類人很難從成功中獲得滋養和愉悅感,並因此獲得更大的動力。

6. 有一種「幸福焦慮感」

當他們獲得幸福時,內心中「好景不長」的潛在信念會被喚起。這種信念的背後是他們不相信自己有應對生活中各種突發狀況的能力。即便發生了一些能讓他們確認「我值得」的時刻,他們也常常感到不知所措,或者將其歸因於運氣,而當他們面臨困境時,他們卻將問題歸咎於自己。

有「幸福焦慮感」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感到「我不能」或「我不行」,這通常源於這類人在成長過程中頻繁聽到父母對他們說「你不能」、「你不行」,進而使他們在心裡把這些聲音(可能是帶有偏見且非現實的)當作個人信念,來限制他們獲得幸福的嘗試和行動。

如果你感到自己有以上特徵,說明你很有可能正在面臨低自尊的困擾,並且這已經影響了你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你難以享受現在的生活。

《我一點也不糟糕:建立價值感,我值得更好,我也很好》,作者:瞿小栗,時報出版

《我一點也不糟糕:建立價值感,我值得更好,我也很好》,作者:瞿小栗,時報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