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Excel超快做表格靠它!微軟、亞馬遜與谷歌3大AI誰最強?

曾子軒
user

曾子軒

2024-01-05

瀏覽數 15,350+

這些生成式AI助手,究竟能替工作者帶來什麼實質幫助?號稱整合生態系、串連不同軟體,跟非企業用戶平日使用的ChatGPT、Bing Chat以及Google Bard等服務,有什麼區別?Pexels by tara-winstead
這些生成式AI助手,究竟能替工作者帶來什麼實質幫助?號稱整合生態系、串連不同軟體,跟非企業用戶平日使用的ChatGPT、Bing Chat以及Google Bard等服務,有什麼區別?Pexels by tara-winstead
00:00
00:00

Excel不會用?沒關係,現在微軟內建 Copilot可以馬上幫助你幾秒鐘內分析趨勢並生出專業視覺化圖表。要它幫忙操作Word,Outlook與Powerpoint也沒問題。 其實,企業上班族期待的AI工具不只如此,除了微軟Microsoft 365 Copilot在台灣已經開放企業使用,AWS(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在年度大會公布Amazon Q,12月也向台灣媒體簡介運作細節,谷歌(Google)的Duet AI則有多家代理商開放試用。《遠見》此文詳解這三大企業AI工具介紹與比較,讓你一次瞭解。

企業生成式AI助手怎麼用?哪些工作可以秒完成?

其實就和使用ChatGPT經驗接近。據微軟,亞馬遜與Google等公司展示影片和實地介紹中,可看出生成式AI助手的互動很直觀,只要在對話框輸入指令,接著等候一定時間,助手便會產出結果。

對白領來說,使用這些助手加分在哪裡?重點在於,可以減少時間在非核心工作上,例如記錄會議待辦事項、尋找產品檔案存放路徑、撰寫信件開場與結尾等任務,這些未來透過AI助手,都能秒生成,讓人類白領員工把更多心力,花在能夠帶給公司最大價值的任務上。

因此,強調利用生成式AI助手,將能有效增進工作效率的微軟、Google、AWS三間大廠,都致力於利用技術,降低使用者完成非核心任務的時間。

至於其他非核心任務,像是搜尋散亂且沒有認真命名的檔案、學習如何使用資料整理的相關函數、在功能列表中翻找修改格式的功能位置等等,都可請AI助理代勞。

生成式AI助手將進一步消滅這些問題。因為大語言模型對於內容的理解,還有檢索增強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RAG)的助攻,弭平了溝通的困難。

生成式AI助手運作方式

從原理來看,生成式AI助手的運作過程可以拆解成三個部件:大語言模型、能夠處理任務的軟體,以及介接彼此的技術,也就是人類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溝通。

以微軟的Microsoft 365 Copilot來說,背後的大語言模型為OpenAI的GPT模型,微軟已宣布將更新至GPT-4 Turbo模型,軟體則是Word、Excel等生產力軟體,介接彼此的技術為微軟的搜尋圖譜(Microsoft Graph),整合不同商務資料與關係(relationship)。

微軟搜尋圖譜、LLM、生產力軟體,是構成生成式AI助手的三大核心。取自微軟

微軟搜尋圖譜、LLM、生產力軟體,是構成生成式AI助手的三大核心。取自微軟

根據微軟說明,生成式AI助手的運作可以分為幾個步驟。

第一,Copilot收到使用者的指令後,會先呼叫搜尋圖譜檢查資料,提高指令的精準程度,此步驟稱為預處理(pre-process,微軟內部稱為grounding)。舉例來說,使用者輸入「請確認我和Marin的開會結果」指令後,Copilot會呼叫搜尋圖譜,接著從使用者信件附加檔案(MS Outlook)、開會紀錄(MS Teams)等不同軟體中,確認誰是Marin、使用者與她有哪些共同會議,明確理解理解指令中的命名實體(named entity)究竟對應到誰,。

微軟主要利用語義索引(semantic index)技術,從海量資料中找到指令中的關聯重要資訊,這也是讓指令從漫無目的生成,變得有跡可循的關鍵。這個步驟也就是檢索增強生成,讓Copilot能夠結合使用者指令,與其他來源的資料。

第二,Copilot會將經過搜尋圖譜精煉後的指令,傳達到大語言模型之中,並且開始發揮功效。就像生活中ChatGPT替使用者完成任務,大語言模型手握檢索增強生成額外的關聯資料,有助於其解析指令後並產生語句,完成寫摘要、提供翻譯、提供建議等任務。

舉例來說,大語言模型掌握到Marin的身份,以及與使用者共同開會的會議內容,在這個步驟就會利用大語言模型的能力,整理出會議重點。

第三,Copilot生成內容後,會再將回覆送回搜尋圖譜,再次確認語句中是否包含微軟掌握的個人相關資料,此步驟稱為後處理(post-process)。

舉例來說,會議重點之一包含「下週請記得要和Marin一起,找行銷團隊同事Gura開會。」生成出這樣的回覆內容後,搜尋圖譜可以找出Gura的信箱、行事曆,確認她可能的空檔,並增補在回覆內容中。

第四,最後,Copilot會將傳給應用程式,應用程式再將結果顯示在使用者視窗裡面。

舉例來說,使用者最終看到的結論,就會是共同會議的重點以及待辦事項。

企業AI工具介紹:Microsoft 365 Copilot vs. Google Duet AI vs. Amazon Q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在微軟公布的訊息中,Copilot的應用場景集中在白領工作,包含開會、寫信、編寫文章、做簡報、分析資料等,重點就是減少上班族庶務型的工作債務。微軟早在2023年3月釋出消息、7月公布價格、11月正式開放推出企業版,甚至在3月便提早讓部分客戶提早預覽,如光寶和緯創就在早鳥名單中,速度很快、勢頭也強。最近1月,還決定在鍵盤加入Copilot專屬鍵



影/微軟生成式AI助手已開放讓企業使用。

Google Duet AI似乎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從Microsoft 365的軟體生態系,將場景轉到Google Workspace之中,在Google Spreadsheet和Excel自動化分析資料,在Google Doc和Word中生成文字內容,在Gmail和Outlook中請AI助手擬稿。以時間而言,雖然在ChatGPT興起之際先摔了一跤,Google同樣在3月先表示將在Workspce中整合生成式AI功能,5月時公布Duet AI名稱,8月正式上線。

影/Google Duet AI除了有提升一般工作者的生產力以外,也有提供給開發者使用。

對照之下,Amazon進度最慢,遲至11月的re:Invent大會才揭曉AmazonQ。相對於兩個彼此相似的競爭對手,Amazon Q較為獨特。

根據AWS台灣暨香港專業解決方案架構師總監楊仲豪說法,Amazon Q能夠在不同情境發揮功效,包含AWS專家、資料分析師、商業專家以及客服中心。

作為進軍雲端的先行者與市場龍頭,AWS對比競品的生態系,對開發者的著墨更深。因為旗下服務多、進入門檻高,從生成式AI賦能角度來看,讓開發者迅速上手平台會是重點應用情境,例如生成SQL語句、大量更新程式碼、找出合適實體等,「互動後它會理解脈絡,提供最佳實務做法(best practice)。」楊仲豪透露,模型背後利用AWS長達17年的訓練資料,才能夠提供宛若內部專家的建議。

商業專家部分,則是功能上Amazon Q最貼近Duet AI和Microsot 365 Copilot之處,它整合連接其他軟體的功能,包含微軟的365、Google的生產力軟體,甚至延伸到Slack等,「讓你資料整合變得容易。」同時,針對企業常見權限問題,提供使用權控制、生成內容控管等功能,過程中同樣運用增強檢索生成功能,提升回覆品質。

至於資料分析師角色,則是先前平台上就有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迅速產出圖表,方便嵌入在其他應用程式當中。客服中心部分,則是整合公司常見內部外部問題,讓員工掌握現在有哪些問題(issue),又有什麼解決方式、哪裡有相關參考文件可以看等。

楊仲豪解釋,擁有大量客戶的航空業、扮演陪伴角色的教育業都是現有客戶,此外還有軟體開發、工業探索、資訊安全等應用領域。曾子軒攝

楊仲豪解釋,擁有大量客戶的航空業、扮演陪伴角色的教育業都是現有客戶,此外還有軟體開發、工業探索、資訊安全等應用領域。曾子軒攝

就進度而言,Amazon Q目前已經開放給開發者預覽,不過支援語言以英文為主,現在台灣已經有客戶提早試用並提供使用證言,主要應用場景為軟體開發、文件標記等,香港和美國等也有實際應用案例出現。

微軟背後有OpenAI的GPT、Google則有自家的Palm和Gemini,AWS則有Titan,不過楊仲豪表示Amazon Q背後並不是Titan,而是其他自家開發的基礎模型,主要是利用私有資料開發而成,因此不像ChatGPT那麼泛用,但也能更精準回答AWS產品的相關問題。

生成式AI助手比較與未來發展?

產品名稱

所屬企業

底層模型

月費

Copilot

微軟

GPT-3.5/GPT-4

30美元/月

Duet AI

Google

PaLM 2/Gemini

30美元/月

Amazon Q

Amazon

未公布*

20美元/月

ChatGPT Enterprise

OpenAI

GPT-3.5/GPT-4

視企業而定

對比看來,微軟和Google都在自家生態系中發揮優勢,只要串好內部生產力軟體,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因為增加生成式AI助手功能後,有望再度增加使用者的轉換成本。AWS則強調開發者,並讓使用者可以串連不同企業的軟體。

另外,雖然不像科技大廠具有完整生態系,但其他軟體即服務公司仍不落人後,紛紛推出生成式AI助手,他們的著眼點主要是減少使用者的應用門檻。

舉例來說,顧客關係管理廠商Salesforce的Einstein Copilot,利用助手引導使用者找到符合情境的功能;被Salesforce收購的商業智慧平台Tableau,則是讓使用者「用嘴」下指令就能完成簡易的資料視覺化;管理人才招募和財務的Workday,有生成職位描述、合約檢查和自動化催款通知流程等以生成式AI驅動的功能。

不管是跨域還是專精,還能夠發現另一個重點在於,生成式AI助手的安全與遵循規範。

和ChatGPT的一般使用者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企業非常在意資料是否留在內部,以及發生幻覺的成本很高。因此,廠商們在介紹生成式AI助手時,都將大量篇幅放在傳遞相關訊息上,例如企業資料不會用於提供基礎模型回饋,還有重視不同層級使用者取用的資料範圍等。

展望未來,指令工程的重要性變小,增強檢索生成都已在路上,利用企業資料微調模型是關鍵。同時,提供延伸外掛(plug-in)的數量、串接不同外部軟體的範疇、非工程人員的使用門檻,將會是接下來生成式AI助手大戰的看點。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