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什麼時候開始從事設計?
A:我大學是念家具和建築設計,也通曉機械工程。大約在二十、二十一歲的時候,一個朋友發明了高速快艇,由我設計引擎,這是我第一件作品,我們取名叫「海上卡車」。
它速度很快,一小時可航行五十英里,上面還能載一部Land Rover卡車,在香港很暢銷。後來我成立了一家公司,生產銷售,1972年還拍下它航行海面的照片,1974年,我們的船在海邊運載海軍卡車。
Q:為什麼有這樣的設計?
A:因為我的觀察力。我發現用一只雪橇,滑雪速度比用兩只來得慢,於是改用夾板,做為雪橇材料,速度就比用兩只雪橇的快了;延續這個創意,我們用夾板做為船的材料,我們的船在世界上賣了很多艘。
Q:接下來的設計是什麼?
A:我第二個設計是改良手推車。一般的手推車很容易陷進泥沙,我使用塑膠新材質,把它做成球,取代輪子,做成「球推車」。我會有這個設計,因為我常用手推車,發現很多問題,除了陷進泥地,金屬裝載容器也常卡有泥沙,所以,我設法改良,換成塑膠容器,不會生鏽,也改變形狀,易於傾倒,這麼一來,球推車就能在泥地使用。
Q:球推車賣得如何?
A:要能賺錢,有些困難,因為沒有人靠這個致富,畢竟這是一般用品,也因為球推車是粗重工作,用的人少,賣的也就不多,每年大概賣個幾百、幾千個吧,所以,我沒靠這個發財。
創作靈感來自不滿
Q:你的設計靈感從哪兒來?
A:我是因為不滿現況,才開始設計。不滿為發明之母,這是好的開始,當我發現某種物品不好用,我相信一定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剛開始發現時,會很火大,我就動腦設計。
Q:無袋吸塵器是你第三個設計嗎?
A:是的,我小時候家裡用吸塵器,我記得噪音很大,有灰塵、狗的味道,吸塵效果也不佳。二十五年後,我有了自己的房子,使用吸塵器,問題還是存在,真是不可思議。
我是工程師,就檢查看看是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年來,總沒有改善。
我發現問題出在集塵袋,我以前以為灰塵裝滿了,才要換袋子,但是,這是家電公司的天大謊言,事實上,你用了一次,就要換袋,因為灰塵已經堵住集塵袋的氣孔,氣流會不通暢,就不能吸塵。
我瞭解吸塵器的原理,運作是靠那根管子、馬達和集塵袋,我把袋子裡的灰塵倒出來,放回吸塵器,效果還是不好,不能吸取,於是,我換了個新袋子,很快就能吸了,我就想,差別是什麼,原來灰塵堵住了袋子,影響吸力。
每兩分鐘,就要換一次袋子,激起我的不滿與憤慨,原來這些年都被騙了。我決定研發不用袋子、過濾器的科技,經過思考,只有離心力才能做到。我把一個離心力器具放在外圍,吸取較大物體,另一個放在裡面,吸取像菸灰等微小物質,我一共試了五千多個原型,花了我四、五年時間,才找到正確的技術。
Q:你為什麼沒有放棄呢?
A:因為我知道我快成功了,雖然花了很多時間,但我的人生就是不斷試驗發明,我自己一個人來,花自己的錢,我沒有其他工作,向銀行貸款。
Q:研發花了你多少錢?
A:大約10萬英鎊吧(近600萬台幣)。
Q:剛開始銷售如何?
A:我開始試著向公司兜售,他們看了看、經過測試,但不想向我買專利,於是,我知道他們對新科技沒興趣,他們只想賣集塵袋。
後來,我的專利賣給日本一家小公司,吸塵器取名叫G-Force,這也是我第一個市場。接著,我到美國申請專利,卻發生了問題,因為胡佛家電盜用我的技術,不給我專利,讓我損失慘重。
Q:日本銷售理想嗎?
A:日本賣好幾百萬日幣。因為商品相當昂貴,買的人不多,加上專利的問題,我決定自己開公司、自己賣。
馬車房裡把創意商品化
Q:你如何開始自創吸塵器的事業?
A:1992年,我和在倫敦畢業的四個設計師,成立設計團隊,那時我已拿到兩、三家公司的專利,開始走向生產,當起製造商,在我家後院的馬車房做了起來。
我們沒有行銷人員、業務人員、採購人員、品管人員,但卻有很好的設計團隊。
我前後大約花了八個月,建立生產線。三個月後,我們開始生產,那是1993年,產品銷售情況相當不錯,到2003年,已賣出一千萬台。十二年後的今天,我們在馬來西亞有座工廠,成本比較便宜,離經銷商也比較近。
Q:你後來有研發第二代吸塵器嗎?
A:有的。我們團隊研發體積更小、功能更強的吸塵器,重量僅一公斤,比一般吸塵器輕三百公克,但是馬達轉速卻快三倍,可以比擬法拉利跑車的引擎。
這個吸塵器裝有電腦軟體,如果故障,只要看機身上的電話,打電話或透過網路,我們的電腦中心就會知道它的序號、客戶資料、製作日期、使用情況,軟體會偵測哪裡有問題。這在日本有賣,售價7萬3000日圓,約700美元。
Q:它還有什麼優點呢?
A:很多吸塵器用了不久,因為過濾器塞住了,吸力就會變差,這種不會,不過,要降低噪音,沒那麼容易,我們正在克服,已略有進展,裡面的風扇轉速比賽車引擎快,這和空氣氣流有關。
Q:接下來,你還有其他的發明嗎?
A:有,是洗衣機。如何讓洗衣機把衣服洗得更乾淨,是我研發的目的。經過研究得知,花十五分鐘手洗衣物,比洗衣機花六十七分鐘洗還要乾淨。我們團隊花了四年時間研發洗衣機,並在去年生產。
這種洗衣機有兩個鼓狀圓筒,不是一個,兩個圓筒以反方向旋轉,洗衣面積比較大,即使溫度再低,也能清洗,效果比一般的好,也比較快,一次可洗八公斤。
消費的關鍵在功能設計
Q:你認為設計是什麼?
A:我認為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讓生活變得更好,讓產品更好用、耐用,也就是說,功能要改善得更強。此外,外觀要美,讓人一目了然,而且瞭解使用,產品外觀能左右大眾的話題,這是我對設計的另一個觀點。
Q:你是設計師兼工程師,這兩者有什麼不同?
A:我認為這兩者不可分,要能設計又要懂工程。有人說,懂工程的只顧工程,不要管產品外觀,這我不同意,這是錯的。因為設計是銷售的關鍵,消費者會買產品,是因為它的功能,不會光為了外觀。當然,很多設計師不接受我的看法,只注重產品外觀。
Q:設計師兼工程師,是否很困難?
A:我認為這兩者不相背逆,例如,製造汽車的人,會希望外觀很漂亮,而會設計外觀的人,也會把工程做好,只是社會把這兩者分開,創造出兩種職業罷了。
但在二十世紀中期,工程師開始參與設計,例如相機三角架,難道不能由工程師設計嗎?我認為工程師的設計會比設計師的更漂亮,因為他瞭解產品結構、材質及原理。
Q:亞洲設計崛起了嗎?
A:是的,大家在注意亞洲,而亞洲公司也想自己製造產品。亞洲設計和西方設計沒什麼不同,許多亞洲設計師在英、美等西方國家受訓。
與其注意兩者外觀的不同,不如看看內在的差別,這反而比較重要。
戴森小檔案
‧1947年出生,英國籍
‧設計無袋吸塵器,被英國人視為發明大亨
‧1992年與四名設計師成立設計團隊,自行生產販售,於1993年
成立Dyson公司,享譽全球,英國女王在2001年前往參觀
‧ 從1995年起,年年獲世界重要獎項
(精采內容請見2月號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