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遠見高峰會第11場專題論壇,邀請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及巨大集團執行長劉湧昌,以「2050淨零減碳競爭力」為題,探討企業淨零減碳的競爭力。
「排碳有價」的時代來臨!2050年淨零減碳,箭在弦上,影響企業布局綠色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未來淨零減碳的能力,將攸關生存挑戰。
然而,企業準備好了嗎?「2023第21屆遠見高峰會」 (簡稱2023遠見高峰會)在10月19日下午的第11場專題論壇,就以「2050淨零減碳競爭力」為題,由《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擔任主持,與談者包含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及巨大集團執行長劉湧昌,探討企業淨零減碳的競爭力。
楊瑪利:氣候變遷是「沸騰」挑戰
楊瑪利開場引言便直指,今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已經不是氣候暖化的課題,而是「沸騰」的挑戰。11月底杜拜的COP28(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第28次締約方會議)高峰會已有7至8萬人報名參加,創下歷史新高。
正因氣候變遷對環境、人類的生存影響甚巨,全球主要國家也非常關注,國發會在去年(2022年)3月30日發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楊瑪利指出,中華電信和巨大集團身為產業龍頭,也是民眾在生活中頻繁接觸的品牌,兩家企業的作法值得大家借鏡。
郭水義:科技減碳、無悔投資,兩隻腳並行邁進
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為完成淨零目標,有兩大路徑:一是「科技減碳」;二是「無悔投資」。
在科技減碳方面,中華電信IDC機房和基地台,是最耗能的兩大碳排放來源。因此2020年,正式提出「IDC機房於2030年100%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並積極向民間售電業者購買再生能源;另一方面,則是善用科技節能減碳,將耗能設備汰舊換新、轉型升級,並透過機房改造(中央機房)及電信設備的IP化,預期可大量減少能源消耗。
「每個基地台都要吹冷氣,阿里山上山三小時,來回就要六小時,如果有公共客廳,把它們更集中,就能大幅節省坪效。」
郭水義還特別釋疑,5G被專家學者批評為耗能是不正確的。工研院已認證,5G能源效率在一定容量下高於五到六倍,鼓勵大家儘快升級。
現在,中華電信正加入IOWN(Innovative Optical and Wireless Network)實驗計畫,組織建構全光化傳輸網路,以提高傳輸速度到100倍、能源消耗降至1%。
但,電信業已是低汙染產業,如何再擴大節電力道、布局再生能源?
「有幸的是,雖然不是高耗能產業,但我們必須提前擘劃。」郭水義指出,第二隻腳則是「無悔投資」,就是購買更長期的再生能源購電協議。
「灰電的價格終究會上漲,而再生能源價格則會一路往下,相信遲早會黃金交叉,早一點買的人未來會占便宜。」他進一步說明,綠電一度售價若是五元,以中華電信估算一年要花25億、20年就是500億,而這筆「巨大投資」是勢在必行。
「從頭做起,從心做起,大家才會相信你是做真的。」郭水義上任後以身作則,率先將董事長、總座的車改成電動車,並優先汰換現有的5000輛公務車及工程車,改由電動車取代,他並呼籲不管是龍頭企業「大手拉大手」,或「大手拉小手」帶動供應鏈,淨零減碳需要社會共同參與。
劉湧昌:即刻行動就有成果,將挑戰化為經營戰略
1990年加入巨大集團的劉湧昌一開場便指出,2050年淨零是集團的戰略目標。在去年巨大50週年慶之際,他便發起自行車永續聯盟,定下2030前要減碳25%的目標。
他也榮膺首屆的理事長,迄今有70家業者投入減碳、並積極爭取自行車碳權。「2030年,我還會在這個地方,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會負責,我會找方法來完成。」他提出承諾。
劉湧昌進一步說明,2030前要減碳25%的這個目標,是實地向工廠和供應鏈做了市場調研,大家認為每年減3%是可以接受,才定出這個可執行的目標。當業者齊心協力來做這件事,每部自行車希望可以減碳40公斤,期許2030年前可以達標。
「首先,請不要再懷疑大趨勢,一定要將挑戰化為未來經營的策略。2022年巨大就把節能減碳列為大戰略目標,如果你還在懷疑的話,我建議你不要懷疑,因為這裡頭的商機,真的是很大。」
劉湧昌舉實例說明,巨大花八個月做完碳盤查,並著手做了改變,馬上就出現成果。
今年3月加拿大《騎士雜誌》追蹤20幾年、全球2300家企業所發表的相關排行榜,巨大排在全球第51名,還勝過國際品牌Nike、Adidas。
「碳權存摺」指日可待,普羅大眾都受惠
劉湧昌分享經驗指出, 2022年3月啟動減碳計畫,只要動動腦筋,一座工廠只要花幾萬元的成本,換個伺服馬達或抽風機,一年就能省下十幾萬度的電、數十萬的經費,耗能降低17.7%,十分值得。「我很驕傲地說,自行車永續聯盟70家會員,有七成已完成碳盤查,14%正在進行中,共計有84%的會員在了解碳排放的耗能熱點,並從中找出解決方案。」
他建議台灣的企業應該換個思路去想,「比如說降低能耗是否降低成本?」答案是肯定的,其實有太多重點可著手進行,況且「要把事做好沒這麼困難,成本也不見得會增加。」
另一方面,巨大在「再生回收材料」也多所琢磨,如碳纖維、輪胎。數據顯示,使用回收材料,碳排能降低70%,有龐大的潛力。
巨大集團不僅持續推廣公共自行車系統YouBike及自行車新文化運動,近日更推動「騎自行車應該擁有碳權」,及「所有自行車騎士都應該擁有個人碳權」的嶄新觀念。
劉湧昌理想中的「碳權存摺」,是類似銀行存款的概念,讓普羅大眾可以將累積的自行車騎行里程數,轉換為碳權。而這些碳權都是有價的,可用來抵用其他的消費或服務。
面對挑戰,巨大在2024年3月將舉辦的自行車展,邀請歐盟及美國的NGO組織,共同簽署議定書,希望隨著時間推移,所有自行車騎士都能擁有個人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