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遠見高峰會第八場專題論壇,邀請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台達永續長暨發言人周志宏,以「綠金時代 ESG永續轉型」為題,探討企業如何實現永續轉型。
ESG過去經常被視為公司經營的加分項,但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已成全球企業不得不正視的議題。
2023遠見高峰會第八場專題論壇,特以「綠金時代 ESG永續轉型」為題,邀請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台達永續長暨發言人周志宏,分享企業實現永續轉型的策略與挑戰。
趙恭岳:國內ESG發展開始因應國際大趨勢
趙恭岳指出,ESG的實踐,在國際上早已行之有年,近幾年,國內也陸續推出相關政策方案,如金管會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規劃等,而上市櫃公司必須發行的永續報告書,在減碳、用水、循環經濟、廢棄物、生物多樣性等面向,也都開始因應國際大趨勢,要求相關資訊揭露。因此,企業在內部管理、外部因應上,如何去迎接大環境的發展,顯得相當重要。
李順欽:優油、減碳、節能,是中油DNA
身為國營企業代表的中油,李順欽強調,雖然過去沒有ESG的名稱,但這是中油77年來始終堅持的理念。公司早在2003年便訂定永續政策、2005年成立永續發展推動委員會、2007年發表第一本永續報告書,2019年就已通過永續報告書中的第三方認證,比金管會規定的時限提前十年。
但迎向永續的腳步不能停,從2020年開始,他更進一步在公司推動共識營,邀請高階主管、中階主管、新進員工一同勾勒公司未來的面貌,並歸納出短、中、長期三大轉型策略:優油、減碳、節能,「這已變成中油的DNA,我們的同仁都能琅琅上口,」他說。
首先,優油的策略是要把「燃料變材料」;減碳則注重提升能源效率、區域能源整合,並透過「負碳排技術」進行碳捕捉封存;至於長期,則是要朝潔淨能源發展,尤其在氫能部分,他認為將是中油未來轉型、更是國家淨零永續的續命丹。
在推動ESG的過程中,數位工具也扮演重要角色。李順欽以中油曾獲《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的「油罐車電子化物聯管理系統」為例,指出中油每天共計有610台油罐車在跑,過去卻曾出現撞死行人的事故。「我最關心的是安全,安全也是我們的企業社會責任,」他們透過串接加油站的系統進行管理,確保各環節的安全與準確。此外,5G、AIoT更廣泛應用在公司日常中,以此優化營運。
但過程中也並非沒有挑戰。李順欽指出,目前碳捕捉技術、社會溝通都是難題,另外,他也期許政府政策能參考國外的氫能戰略,必須要有政府扶持,才能真正創造新興產業。
周志宏:不獨善其身,攜手上下游共同減碳
台達已連續12年入選「DJSI道瓊永續指數」,是國內、甚至國際上的ESG模範生。回顧推動永續近20年的歷程,周志宏坦言,早期創辦人鄭崇華相當積極提倡相關概念,卻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直到2008年,同仁決定重視此議題,並在隔年訂下「五年內減碳50%」的目標,最終順利達成,「這對我們來講,是很重要的啟示,」周志宏說,這也鼓舞台達持續參與永續相關計畫,並催生出更多科學化減碳的方法。
另外,台達也及早布局,包括將工廠所有屋頂都安裝太陽能板,同時積極購買綠電,都是過去相當艱辛的歷程。但事實上,對如今的台達來說,最困難的是如何攜手上下游伙伴,共同將「範疇三」的碳排降低。
換個角度看,這也成為台達的一項商機。周志宏舉例,相比過去在Excel手動輸入資料進行碳排管理的方式,幾年內,台達已陸續開發出數位管理系統,再加上台達既有的節能方案,就能再提供給客戶使用。「我們希望不是只有獨善其身,而是能把過去痛苦的經驗,轉化成力量。」周志宏說。
至於未來還有哪些創意作法來因應挑戰?周志宏回應,目前台達也正積極推行循環經濟、產品碳足跡,從上游原物料的改善,來降低產品整體碳排,是日後需突破的挑戰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