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搶食綠電大餅!台積電喊「有多少就買多少」,雲豹、泓德小金雞爭上市、拚變現

郭逸
user

郭逸

2025-07-07

瀏覽數 350+

綠電不再只是環保選項,而成為企業存活的基本配備。取自星星電力官網
綠電不再只是環保選項,而成為企業存活的基本配備。取自星星電力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綠電有多少,我們就買多少。」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這句話,不只讓能源業者熱血沸騰,也讓資本市場聞風而動。當AI與晶片將用電需求推向高峰,綠電不再只是環保選項,而成為企業存活的基本配備。這場由護國神山領頭的能源轉型浪潮,不只讓售電平台像天能綠電一掛牌就暴漲274%,更讓泓德能源旗下星星電力趁勢推出AI電力代操平台「Power Bank」,全台買電、賣電、存電之戰,煙硝味十足。

「綠電有多少,我們就買多少。」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月前在股東會上這一席話,引發市場關注,即便綠電成本高昂,他仍直言:「我們公司很會賺錢,會在環保上盡一份心力。」

魏哲家對於取得綠電的決心不言而喻,在AI熱潮推波助瀾、晶圓代工戰火升溫的時刻,台積電對綠電的執著,堪比護國神山對晶片的投入。

台積電不差錢、只差綠電,再會賺也敵不過供給延滯 

台積電對再生能源的投入早已有跡可循。2023年,台積電將RE100目標從原訂2050年提前至2040年,並推動長達20年、總量達200億度的聯合綠電採購計畫,替供應鏈打通綠電任督二脈;早前,台積電海外據點早已實現綠電100%使用,公司整體在2024年的綠電使用比重,也跨越14%門檻。

然而,在綠電之路上,台積電走得吃力。儘管連年加碼,使用占比從2021年的9.2%,一路提升至2023年的11.2%,卻仍遠低於同業,像是三星的36%、英特爾的逾九成。業界直指,癥結不在企業不願花錢,而是「台灣綠電不夠」,即便再有錢,也買不到。

能源局資料顯示,台灣2024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21GW,占比僅13.3%,距離「2025年達成綠電占比20%」的政策目標,已明確跳票,延至2026年。台積電雖曾評估自建電廠,卻受制於法規難行,只能寄望政策鬆綁。

當晶圓製程進入3奈米時代,綠電已非錦上添花,而是產業續命關鍵。在淨零碳排與國際供應鏈壓力下,台積電的綠電焦慮,正是全台產業的縮影。但,也因為全民瘋綠電,能源產業再度引發話題,資本市場近來更是消息不斷,亮起一盞盞「綠電指標明燈」。

台積電對再生能源的投入早已有跡可循。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台積電對再生能源的投入早已有跡可循。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掛牌飆漲274%,天能綠電搶進「能源界撮合王」

隨著企業對綠電需求湧現,售電市場迎來百家爭鳴時代,綠電媒合平台的價值也水漲船高。6月10日,雲豹能源旗下的天能綠電登錄興櫃,當天一開盤就火力全開,每股從掛牌價80元一路飆上299元,漲幅高達274%。

這家公司是雲豹旗下首家叩關資本市場的小金雞,2021年成立以來,專注打造快速又彈性的綠電媒合平台,並已與日月光、美光、Gogoro、玉山金控等指標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穩居全台綠電交易龍頭。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根據能源署資料,天能綠電2024年以7285萬度轉供交易量穩坐民營售電業第一,轉供據點超過500處,營收也隨之大躍進,全年營收突破10億元、年增率高達338%,2025年首季營收再攀3.86億元、年增70%,顯見企業綠能轉型動能正旺。

面對市場熱度升溫,董事長廖福生強調,天能是集團整合再生能源價值鏈的關鍵推手,未來將持續擴大布局,為股東與社會創造長期永續價值;他也提到,天能將聚焦中小型案場,開發、碳權與永續報告整合服務。

打造「最會賺」的綠電配置,星星電力啟動IPO

不僅天能卡位綠電市場黃金交叉點,雲豹的主要競爭者泓德能源,也是動作頻頻。

當綠電變成企業搶破頭的資產,誰能幫企業把手上的電「存得好、賣得巧」,就成了能源市場上的新贏家。泓德能源旗下的星星電力,正以「電力界的金融科技」姿態,搶進這場能源新賽局。

星星電力首創Power Bank模式,成泓德能源海外拓展的核心事業。左起星星電力總經理關婷怡、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星星電力董事長周仕昌。郭逸攝

星星電力首創Power Bank模式,成泓德能源海外拓展的核心事業。左起星星電力總經理關婷怡、泓德能源董事長謝源一、星星電力董事長周仕昌。郭逸攝

星星電力7月3日宣布全新營運模式「Power Bank」正式啟動,結合AI演算法、金融邏輯與電力代操的智慧電力平台,一站包辦發電、售電、批發與交易管理,為企業量身打造「最會賺」的綠電配置,翻轉傳統能源業者的角色定位。

星星電力並非紙上談兵,早在5月就完成與集團關係企業「星佑能源」的策略合併,並正式啟動IPO計畫,預計2026年登錄興櫃、2027年掛牌上市。法人透露,星星電力2024年營收已突破10億元,今年有望翻倍上看20億元,每股獲利挑戰「一個股本」,成為泓德能源下一隻小金雞。

星星電力目前自持與外購綠電合約總容量已達828MW,預估2027年將突破1.5GW,其中自持516MW,並佈局日本、澳洲、台灣三地。與日本Brawn Capital合作的北海道500MW儲能案場更預計今年第四季上線,一年可貢獻12億日圓收益。

除了售電,星星電力的交易代操與表後儲能服務也快速擴展,並導入自研「Star Trade」平台,主打模組化、國際化、彈性高,可跨足容量、現貨、調頻等五大電力市場。董事長周仕昌指出:「我們不只是賣電,更幫企業變現電力資產。」

台積電「有錢也買不到綠電」的焦慮依舊,凸顯台灣能源供給的遲滯與制度的瓶頸,這波浪潮也讓能源業者一一躍上資本市場的舞台。當電力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資產,誰能把電「用得巧、賣得快、賺得穩」,誰就贏下這場看不見的能源戰爭。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