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主播沈春華、台中市長盧秀燕、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台灣女董事協會創會榮譽理事長蔡玉玲,這幾位卓越女性在2023年遠見高峰會第三場專題論壇同台,以她們個人經驗出發,講述女力崛起的不斷演變與進步。
台灣女力崛起,百工百業的女性成功領袖逐漸嶄露頭角。2022年,台灣九合一大選,共10位女性當選縣市長,創歷史新高;台灣28個上市公司產業中,目前僅三類尚未有女性領導人;而台灣中小企業主中的女性占比,更已超過36%。
「2023第21屆遠見高峰會」(簡稱2023年遠見高峰會)今(10月18日)盛大開幕,第三場論壇以「女性跨域 闖出影響力」為題,集政治、醫療、企業界的卓越女性領袖於一堂,借鏡她們「闖蕩江湖」的經驗與灼見,希望實踐性別平等之路,再進一步。
本場論壇由金鐘主播沈春華擔綱主持人,邀請台中市市長盧秀燕、天成醫療體系創辦人張育美、台灣女董事協會創會榮譽理事長蔡玉玲與談。
沈春華:動盪之際,提升女性決策權
論壇最初,主持人沈春華以數字佐證,2018年女性立委比例來到38.7%,超車隔壁的日本、韓國和新加坡,而縣市長選舉,原本2018年選出七位女性首長,更在短短四年間成長到十位。她強調,近年女性發揮力道日益增強,女力崛起是「不斷改變的動態過程」。
只不過,國際動盪之際,更艱鉅的挑戰恐怕將落到女性身上。沈春華無奈指出,當前以色列、哈瑪斯血戰未休,昨(17日)哈瑪斯釋出第一位人質影片,便是僅21歲的年輕女性,凸顯女性與婦孺,在動亂中仍屬弱勢。因此,提升女性話語權與決策權,在亂世更顯當務之急。
盧秀燕:女性治理切合人民需求,地方也可反攻中央
不只是六都中唯一女性首長,盧秀燕更是台中市升格以來,第一位打破魔咒,成功連任的市長。她的從政資歷橫跨30年,當選台中市長前,曾在立法委員選舉中,漂亮拿下「六連霸」。
盧秀燕認為女性治理,更應對女性公共事務加重心力,她以解決「女性上廁所大排長龍,男性上廁所來去如風」為例,參政以來,她致力提高女性公廁比例,從最初的男女公廁比1:2,在她積極呼籲下,修法提高至1:3。
然而,盧秀燕認為問題仍未解決,下令台中市自行提高標準,規範新建築男女公廁比例必須達1:4,經過四年的實施,今年中央宣布跟進,讓她大為感動,「政治人物沒有把公共事務治理成功,何來談國家大事?」對她來說,改善性別不平等的公共事務,就是她的希望著重的國家大事。
被問及女性從政的坎坷路,盧秀燕坦言,「女性往往需付出,比男性多一倍的努力,要更細膩,且面面俱到。」她回憶上任第一年,2018年《遠見》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評比中,台中市在六都中敬陪末座。雖說因市民的高標準,過往台中市施政滿意度長期墊底,她卻難免遭遇「女性可否勝任直轄市首長」的質疑。
如今,她不但打破「連任魔咒」,更在今年《遠見》「2023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拿下72.6%的夢幻數字,以及最佳進步獎與五星獎得主,可謂台灣女性從政治理的指標楷模。
盧秀燕認為,台灣女性的職場發展,目前仍屬「金字塔」型態,多數停留在基層,較高層的女性升遷機會,依舊呈現遞減的窘境。因此,盧秀燕特別鼓勵女性參政,取得改變公共事務的機會。當被問及是否有益「更上層樓」,盧秀燕強調已向市民保證,她會做好做滿、說到做到。
蔡玉玲:疫情期間,女性掌舵公司逆勢成長
蔡玉玲分享,台灣女董事協會自2020年推出的《女性治理白皮書》,發現疫情期間,女性掌舵的上市公司,從2020年的112家,占比12%,到2022年的138家,占比14%,面對全球經濟遭受衝擊仍可逆勢成長,顯現女性治理特質的特殊性。
她強調,台灣女董事協會希望提供客觀數據,證明女性領導能力,提高企業界女性參與高階決策的比例,「我們不要保障名額,而是因為有能力被請進去。」
對女性治理的困境,蔡玉玲直言,就算是營業額上千億的上市公司,女性領導人仍會遇到「無意識的偏見」,其中最典型的,包括女性較為情緒化;事實上,蔡玉玲以哈佛研究舉例,許多女性特質反而是「職場成功的關鍵」,其中的一大重點,正是女性「善於處理人」,台灣女董事協會2023年的研究發現,地緣政治、風險管控愈顯重要之際,女性掌舵的公司,往往更加重視員工關懷與策略結盟。
另外,女性領導人最需要的支援則是人脈,「現在頂端的群體,還是男性為主。」蔡玉玲補充,這也是台灣女董事協會推出「女董學院」,希望培育未來兩到三年準備接手的女性高階決策者,助她們一臂之力。蔡玉玲未來也希望,讓台灣女性領導者有更多機會與國際交流,發展更多協作的可能性。
張育美:發揮女性擅「人」特質,強化團隊合作
旗下三家醫院,帶領天成醫療體系走過30多個年頭的張育美,卻在卸下CEO職位後,轉身投入政壇,擔任立法委員,致力推動醫療與科技整合,可謂女性跨域表率。張育美指出,她旗下的醫療體系持續創新,推動「醫養結合」醫院,迎戰高齡化社會,她指在座的三位女性領袖,都具有從政經驗,對她來說,有機會透過推動立法,針對產業問題實際做出改變,讓女性治理更顯珍貴。
她笑說200年前的「南丁格爾」,是她的生涯楷模。張育美認為,南丁格爾不只是護理師鼻祖,更應該稱她為「公共衛生政治家」,因為南丁格爾透過數據統計,將因戰爭受傷的死亡率,「從42%降至2%。」如此創舉進而推動,英國公衛發展大幅改善,也讓她對應到自身的職涯歷程,更堅信因不畏艱難,發現問題並進行改善。對女性治理的困境,張育美認為在她身處的醫療體系中,高達八成職位是男性,女性領袖有時會遇到更多挑戰。
張育美坦言,就連枕邊人都曾在無心的玩笑話中,流露出對她專業度的質疑。張育美出身藥學系,身為外科醫生的丈夫曾針對科系開玩笑,她雖受挫卻加倍努力,最終讓所有同事心服口服,大讚張育美的經營管理能力。她也認同女性擅長「處理人」的特質,像是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超級團隊,應結合不同特質的成員,組成兼具柔韌的「最強團隊」。
論壇最末,主持人沈春華提到,1980年代以來,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已經崩解,但女性擔任家庭主要照顧的角色,改變卻仍相當緩慢,因此女性往往被期待「兼顧事業與家庭」。對此,與談人皆建議,降低對家人的基本期待值,「70分就很好」,但仍應對職場表現維持高標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