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的氣溫屢創新高,尤其熱浪來襲時,專家特別呼籲最好盡量不要外出,但若室內環境不佳,像是通風、隔熱效果差,宅在家同樣也可能造成熱傷害,由此可見建築空間舒適宜居的重要性。利用對環境負荷小,且對人體無害的綠建材,不只能打造出舒服健康的生活環境,更是為了守護地球這個我們唯一的家!
過去人類為了追求便利舒適的生活,對環境造成了許多破壞,像是如今的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問題,讓生存面臨越來越多考驗,也因此引發世界各國開始重視環境保護的議題。如何創造資源永續、如何節能減碳,是各產業極需努力的目標,大量使用原物料的建築與營建業,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
綠建材標章,房子的環保健康安心看得見
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自2004年起,便建立了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嚴格的檢測與評定程序,輔導及推動綠建材產業發展,讓「人本健康、地球永續」的綠建材,能廣泛運用在每棟建築物中,在保護生態環境、符合世界趨勢的同時,也提升國人的居住與生活品質。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訂定的綠建材標章分為四大分類,分別是「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再生綠建材」和「高性能綠建材」。從字面上不難理解,生態綠建材是指「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天然材料,而且無匱乏危機,能夠以低加工、低耗能方式製成,日後也易於自然分解,如竹、麻纖維、天然橡膠、天然矽土纖維等天然植物建材及天然材製填縫劑;健康綠建材則是指低毒性、低危害健康風險的建材;以回收材料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和符合廢棄物減量(Reduce)等「3R」原則的再生綠建材,像是廢陶瓷、廢玻璃、石質下腳料,既可回收再利用,也能維持建材所需基本功能,兼顧生態保護、健康和性能要求。
至於高性能綠建材是指可克服傳統建材、建材組件性能限制和缺陷,提升品質效能、具高度表現的建材和材料組件。例如能有效防止室外熱能進入建築物的「節能玻璃」、「建築用隔熱材」,有助於維持室內溫度的舒適均溫,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也是面臨氣候暖化問題的因應之道。除了節能之外,高性能綠建材的評定項目也包括防音和透水等性能,讓生活中常見噪音干擾、基地保水能力不佳、建築外殼耗能和光害等問題,都可採用性能較佳的建材產品來加以改善。
建材也可能產生空污,為居家健康帶來隱憂
前不久發生的一起甲醛租屋新聞事件,因租屋者一家3口陸續發生嘔吐、頭暈、皮膚起疹等中毒症狀,經檢測後發現是屋內甲醛、甲苯嚴重超標所致,引發大家對建材安全度的關注。
大家應注意的是,目前甲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為有毒的化學物質,是會引發各種病變或過敏反應的致癌物,常見於居家裝潢整修的油漆、矽利康、木製品等建材中,若長期吸入甲醛所揮發的毒性,除了可能影響呼吸道功能外,更嚴重則會導致癌症。在檢測是否符合健康綠建材規範時,便會針對如「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的逸散速率進行評估,因此符合檢測結果的健康綠建材,也可稱為「低逸散綠建材」,是屬於可維護室內健康空氣品質的安心建材。
綠建材檢測服務,為環保與生活品質嚴格把關
負責進行甲醛及TVOC檢測服務說明的機構,包括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性能實驗中心」等試驗機構,該中心可辦理23項試驗項目,同時自啟用以來已累計執行超過4千件檢測服務,包含建材甲醛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石綿鑑定、建材熱性能、隔音性能、聲壓法隔音材隔音性能試驗、樓板衝擊音隔音性能試驗、動態剛性試驗、吸音材吸音係數試驗、消音箱消音性能試驗、玻璃遮蔽係數試驗、節能塗料試驗、船舶設備噪音與振動試驗、照明燈具配光曲線試驗、人工光源全光通量試驗等多項試驗服務。相關試驗服務不僅已通過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及國際實驗認證聯盟(ILAC-MRA)實驗室組合認證,更可協助營建業界推動建材之性能確認及合作研發工作。
不只是上述的檢測工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性能實驗中心也肩負起再生綠建材產品研製的任務,針對各種再生建材的製程進行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目前已開發出13項再生建材技術,以及包括木質水泥板、隔熱磚、粒片組合地板等10多種再生綠建材產品,其中3項已取得專利。
2050淨零排放是跨世代、跨領域、跨國際的轉型工程,我國政府積極推動淨零轉型工程的腳步也從未停歇,根據12項淨零關鍵戰略所包括的「淨零綠生活」中,以食、衣、住、行/樂、購、育等六大面向來推動生活轉型,其中包括透過被動式節能建築、採用節能設備、建築材料碳儲存、和綠建材標章推動與宣導,來促進民眾關於居住面向的低碳轉型,不僅要幫地球降溫,更要建立一個人與自然共生共好的宜居環境。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