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雲科THE大學排名躍百名以上!贏在哪裡?

馮紹恩
user

馮紹恩

2023-07-07

瀏覽數 32,350+

雲科今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提升100多名,有明顯的進步。wikimedia commons by Zhuang kuonan
雲科今年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提升100多名,有明顯的進步。wikimedia commons by Zhuang kuonan
00:00
00:00

每年對台灣各大專院校來說,最痛苦、也最難以說明白的,就是世界上各個不同的世界大學排名。諸如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跟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上海排名,ARWU),而雲科今年在THE排名中有著明顯的進步,提升100多名,是做足了哪些功夫?原來,早在2017年,該校就開始在兩個領域默默耕耘。

雲科大校長楊能舒:分析四大世界大學排名,針對學校弱項提昇

在今年6月,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所公布的「2023亞洲地區最佳大學排名」中,雲科大為台灣地區第七名、科大中第一名,位居亞洲134名。台灣今年有43所學校上榜,去年雲科的排名在第251至第300名的區間,今年則躍升到134名,足足進步超過100多名以上。

雲科大指出,THE排名以「論文引用」、「產學收入」、「國際視野」、「研究」與「教學」等5大指標表現進行評分。
楊能舒表示,最重要的是了解四大世界大學排名的指標數據,再來就要選擇與校務發展相關的排名與指標去努力,「不要為了排名而去追求排名。」

像是QS全球大學排名,在雇主調查、學術聲譽面向占50%,這裡頭人為操作空間大,對新學校不利;再加上師生比又占了20%,對於教育部編制下老師數量少的學校也不利,這都屬於學校無法靠自身努力提昇的範疇。

而US News的排名指標,75%與學術發表與論文引用有關,25%決定於學術聲譽調查;ARWU的排名指標100%決定於學術成就,均不符合科技大學貢獻產業科技與人才的使命目標。

最後,則是本次的THE亞洲排名。

教學類指標占25%(教學聲譽調查只占10%、生師比只占4.5%),學術類指標占60%(學術聲譽調查只占15%),產業收入占7.5%,國際化類指標占7.5%,與雲科大的科技大學屬性、校務發展目標最吻合,不利程度(聲譽調查與生師比)也最低。

雲科大校長楊能舒。蘇義傑攝

雲科大校長楊能舒。蘇義傑攝

6年前開始投入產學合作,學術發表兩方向

所以雲科大從2017年開始,一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在產學合作這個強項上,另一方面則開始補足學術發表這個弱項。

你訂了嗎?訂遠見兩年,額外加送一年,智慧閱讀不間斷

楊能舒表示,產學對雲科大不難,因為基礎很好,但提升學術發表與論文影響力的困難度較大。

「一方面是,我們培養出學術成就高的教師,就被其他國立學校挖角,如本校前幾年獲得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2位教師,隔年都跳槽至頂大;另一方面,我們的老師習慣單打獨鬥,而增加國際合作論文是關鍵之一。」

因此,學校也提供許多獎勵措施,諸如鼓勵教師積極發表論文給予獎金,教授的傑出研究也給予獎金肯定等。

至於提升世界大學排名,到底對學校有什麼具體效果?楊能舒說,「我們一方面期待可以招收到更好的學生;但我們也知道,其實收不到頂大的學生。」

至於對外招生來說,他理解外國學生到台灣來唸書,或多或少都會參考排名,有一定幫助,但其實重點還是要放在加強自身辦學的能力。因此,楊能舒認為,提升國際排名只是雲科大辦學的一環,也不是最重要的,透過創新教學與產學合作,發展產業需要的科技、培養產業需要的人才,才是最優先的。

事實上幫助有限,仍以做好辦學為第一優先

誠然,儘管一時之間,許多國際大學排名都有上下,但實際上大學還是要能夠真正認清自己的目標與方向,朝厚實自身的實力、努力邁進,才會讓大學可以培養更多人才出來。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你可能也喜歡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