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人當中有3個人沒有受過如何開會的訓練,難怪會有這麼多爛會議。你可以透過在較短的會議中加入聰明簡潔溝通技巧,藉此轉變團隊的文化和績效。重視別人的時間會成為你的正字標記。(本文節錄自《聰明簡潔的溝通》一書,作者:吉姆.范德海,麥克.艾倫,羅伊.史瓦茲,以下為摘文。)
聰明簡潔的會議為什麼重要
你可以透過在較短的會議中加入聰明簡潔溝通技巧,藉此轉變團隊的文化和績效。重視別人的時間(而且有重要事情要說)會成為你的正字標記。
‧ 第一步是學習怎麼開會:4個人當中有3個人沒有受過如何開會的訓練,難怪會有這麼多爛會議。
‧ 其他人也和你一樣:90%的人承認今天開會時在做白日夢,72%的人在做別的事。(資料來源:HBR Design Thinking)
‧現在就運用本章的原則建立連貫性,設定清楚的方向,並得到更好的成效。
會前準備:優質會議的決勝點通常在會議開始之前
‧聽起來愚蠢,不過務必先確定你真的需要開會。如果是需要隱私和直白說實話的事,或許採取一對一的談話會比較好。
‧會議發起人應在會議通知的電子郵件中訂定會議目標(直白的一句話)和議程(最多三項)。
‧盡量在前一晚發出會議通知,以免有些與會者當天行程已經滿檔,這也能讓大家有充分的時間思考。
‧貝佐斯因為把這一點做到極致而聞名:他不信任在會議用PowerPoint報告(他說簡報檔與其說是說明,不如說是製造混淆),「相反地,我們寫的是有敘事結構的6頁備忘錄」,他在一封致股東信裡這麼說,「我們在每次會議開始時安靜閱讀這份文件,彷彿在『自修室』裡。」
‧6個精簡的句子就夠了!
‧如果可能,具體列出要做的決策或要採取的行動。
會議中該怎麼做
1. 設定時間限制
如果做得好,20分鐘通常就夠了。大部分人都像機器人,不管需要做什麼,都會自動把會議時間設定為30分鐘以上。撼動你的組織文化,你會大放異彩。
‧Slack通訊軟體的做法看起來很聰明:會議只有25分鐘或50分鐘。如果你的會議是一場接著一場連續排下去,你下一場會議就不會遲到,搞不好還有時間可以喝杯咖啡。
‧試試微型會議(5到10分鐘):沒有任何法律或理論要求讓會議超過必要的時間。
2. 用標題為會議開場
就是在會前寄出的通知裡,用一句話寫下的目標,它點出這次開會的原因:我們有什麼事需要解決或討論?
3. 第二句話解釋「為什麼重要」
為什麼這件事在這個時候對在場的人這麼重要。大家都很忙,經常穿梭在一場又一場會議之間轉換主題,讓他們知道他們為什麼在這裡。
4. 接下來,明確說明必須做出哪些具體決定
會議結束時,你會在總結要點時回顧這些決定。
5. 引導討論,以焦點和效率為會議定調
把這當成健康的同儕壓力。如果有人開始離題,請微笑著打斷他說:「離題了!」振臂揮手能夠添點幽默,消除不快的感受。
6. 兼容並蓄
最安靜的人通常有最精采的想法。鼓勵沉默的人說出他們的觀點,至少他們會感謝你給他們開口的機會。
7. 會議剩2分鐘時,討論開始收尾
總結要點,具體說明後續步驟,讓團隊知道你會在下班前發送會議紀錄。
會議後該怎麼做
‧ 趁著會議內容記憶猶新,用條列重點的方式發送簡要的追蹤事項清單給與會者。
‧ 我們發現,這些電子郵件通常能促使人們補充他們在會後想到的事項,或許這能幫大家省下一次會議。
錯誤示範
‧聊天說笑與寒暄是早到者的福利:開會時間到,如果你還在聊午餐或週末的事,等於在告訴一群大忙人這個會議沒有那麼重要。那你為什麼要開會?
‧開會的人太多、主題太多、時間太長:對於規畫出這樣一場會議的元凶,同事們不太可能會說什麼,不過,他們會注意,也會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