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母胎單身這麼久的原因找到了!「該不該脫單?」看戀愛動機

曾子軒
user

曾子軒

2023-05-01

瀏覽數 37,600+

母胎單身指的是從娘胎出生後,從未有交往經驗的人。利用Midjourney生成
母胎單身指的是從娘胎出生後,從未有交往經驗的人。利用Midjourney生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母胎單身的標籤在社群、交友時出現次數愈加頻繁,時不時就有相關的煩惱與詢問。《遠見雜誌》採訪專長包含親密關係與女性主義的專欄作家蔡宜文,以及科普/愛情心理學家海苔熊(本名程威銓),梳理這樣的標籤,究竟從哪裡來? 

沒有交往經驗,如何轉化成「母胎單身」的標籤? 

專長包含親密關係與女性主義的專欄作家蔡宜文觀察,母胎單身的標籤,是近幾年出現明顯的「戀愛需求」市場後,才逐漸成為宣傳標的。 

人們從小不被允許談戀愛,進入大學後又會常被問有沒有對象 

「以前大家會預期談戀愛是一件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只要是活體生物都學得會,」蔡宜文說,但如今大眾的觀念轉變,相關的課程愈來愈多,除了學校體系的人際交往與情感教育以外,甚至也有目的明確、價位高的搭訕教練、戀愛課程。 

而母胎單身成為關注焦點,同時與人際歷程和社會支持系統有關。「我們對於一定年紀以上的人沒有伴侶,會抱持著一種疑惑之心,」隨著年紀增長,伴侶的有無成為評斷他人的標準,因此母胎單身者容易自我否定。 

蔡宜文補充,從關係的功能性來看,小時候有家人照護,青年時期和朋友取暖,成年、老年後則會被期待與「關係最緊密」的伴侶互相扶持,而母胎單身者若沒有足夠的支持體系容易擔心自己是否會孤獨老去。

蔡宜文提到,和年輕時找朋友訴苦相比,有了交往與結婚對象後,「伴侶會變成長期支持系統的想像。」曾子軒攝

蔡宜文提到,和年輕時找朋友訴苦相比,有了交往與結婚對象後,「伴侶會變成長期支持系統的想像。」曾子軒攝

除了母胎單身者自己焦慮以外,社群或交友時,有部分人會明確表示拒絕母胎單身者,這樣負面表列的現象從何而來? 

海苔熊指出,這可能和找不同年紀時找對象的策略差異有關 

年輕時談戀愛不會考慮物質條件,「對方說什麼你就會飛蛾撲火」,但到了一定歲數後會改變,有些人不願意從零開始「訓練」對象,若最後分手,會有種為人作嫁的悔恨。 

海苔熊也引用台灣專研擇偶與婚姻學者張榮富的著作作為例證。張榮富在研究中模擬計算女性與男性的吸引力頂點,在不考慮內在如人格特質的情況下,女性會在29歲驟降,男性則會在35歲開始緩降。 

因為「年齡被接受度」會降低,海苔熊指出,大家會在吸引力下滑的年齡到來前努力尋找對象,若面對的還是母胎單身者,似乎是變成花時間幫別人訓練伴侶:「CP值沒那麼高。」

呼應海苔熊的看法,蔡宜文表示曾有向她諮詢的對象說,談戀愛已經需要磨合,若是遇上沒有經驗的人可能對感情會有期待,自己會花上更多時間和心力,因此相對不願與母胎單身者交往。 

另外社會上也不乏對母胎單身的汙名「沒有伴侶這件事,會被扣連到個人的生命經驗,」蔡宜文說,有些人可能聯想到從胚胎開始就沒談過戀愛,這個人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有學生向蔡宜文分享,因為渴望脫離母胎單身,非常努力尋找對象,但因為太過積極,有時候反而讓別人感到不適。 

學生的努力有目共睹,偏偏談戀愛不是努力就有回報的事情。」被汙名想擺脫單身的人,但卻是為了脫單而脫單忘記了戀愛的真義反而落入了負向的惡性循環。 

社會與性別:對於母胎單身者的觀感,也有性別差異? 

觀察社群上的討論,其實較多討論是聚焦在男性的母胎單身者,而且回應的炮火猛烈程度也有所不同。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有些男性自嘲母胎單身,也有人嚴詞抨擊其他母胎單身者,蔡宜文認為,追溯源頭,「男人之間存在相互對抗、競爭的想像,」因為女人是陽剛氣質的「勳章」,所以在譏諷另一個男人的時候,會以交往經驗嘲諷對方。 

但女性同樣無法從討論交火中倖免,她們常因為擇偶條件受到指責,有些男性認為女性的擇偶條件太高,害自己無法找到交往對象。 

此外,相較於異性戀男性,「沒有伴侶的異女,好像在媒體隱形。戀愛教練有在注意這些女人嗎?她們是不被看見的一群。」蔡宜文補充,女性釋放好感而被拒絕的時候,比較不會將原因歸咎到自己身上,但男性追求時遇到阻力,感受到的痛苦很強烈,會因此自我否定,是不是經濟條件不夠好、外貌不夠頂尖,在男性社群間這樣的檢討特別明顯。 

海苔熊的想法類似,他表示男性習慣透過貶抑來建立彼此感情,「我愈嗆,你就要愈積極努力,其實不應該過度強調這類有毒的男子氣概。反觀女性之間很多是透過情緒連結療癒彼此,安慰他人的時候,也彷彿撫慰了當初的自己。

海苔熊說,男性比較習慣在交流時攻擊與貶低,雖然負面,但他們可能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曾子軒攝

海苔熊說,男性比較習慣在交流時攻擊與貶低,雖然負面,但他們可能不知道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曾子軒攝

給母胎單身者的建議:動身改變,還是接納自己? 

母胎單身者應該改變自己嗎?蔡宜文說,這得回歸到每個人自身。她建議應該思考談戀愛的動機、偏好的關係類型 

如果極度渴望交到伴侶,那就以此為目標,將自己重塑成會被喜歡的樣子;若沒有特別渴求,則不妨自問想怎麼過,一個人是不是也是其中一個選項? 

「有沒有伴侶,應該對應到自己的理想生活,」而不是受到外界壓力所迫,換言之,脫單不應做為面臨親友壓力採取的手段,而要審視人生「生活形式是自己選擇的,你要最大程度為其負責。」 

海苔熊則是提供具體三步驟──覺察、不評價、關愛自己能做到這三件事情,就可以平和地接納自己的狀態。  

他解釋,幸福生活的一大困難是和他人比較,若能夠意識到自己正在和他人比較,例如想到自己從來沒有和人交往,心中有些難過,光是這樣的覺察本身,就足夠有幫助。認知自我後,下一步是練習不去評價,從不同視角觀察自己,可以引入正反並陳的多元觀點,重點是不要輕易論斷自己。 

最後,可以試著關愛自己,例如母胎單身的人,可以拍拍很努力的自己的肩「當你可以心疼自己的時候會比較柔軟。」 

海苔熊相信快樂與精神生活和社會連結有關,即使沒有伴侶,也能和許多親朋好友建立深刻的關係再不濟,也能從文字影劇中追求意義 

「過得好不好、快不快樂,應該不是只有『有沒有交往』而已,」海苔熊說。 

想要找到伴侶終結孤單,或者喜歡自己精神富足的孤獨狀態,都是個人選擇。無論最後走上哪條路,就如同蔡宜文所說,「做選擇就會有後果,可以斡旋、可以抗衡,真的不行大不了就逃避。」 

畢竟,逃避雖然可恥,但有時候確實非常有用。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