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若發生6級地震,大概會有4000多棟建物倒塌,」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五年前示警;但都更速度依舊牛步。新市長蔣萬安上任,他的第一個都更政策,就是著手調整都更門檻。
為了避免強震帶來重大災害,台北市長蔣萬安3日公布上任後首個都更政策,除了下修公辦都更門檻,未來住戶整合同意占比,將從90%下修至75%,也透過公部門力量來協助媒合。這項新政也獲得產學界一致贊同,縱使無法根治問題,但此舉確實能讓進程緩慢的都市更新,有望獲得增速。
根據住宅屋齡統計顯示,北市平均屋齡逼近37年,位居六都之冠,走在街頭,身邊幾乎都是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老宅,反觀10年以下新宅不到一成;以數字來看,全市超過30年的老屋逼近10萬棟。
若以行政區來看,台北12個行政區住宅平均屋齡,以萬華區最老,平均屋齡高達40年,最年輕的內湖區也超過30年。
都更鬆綁,政府及早進場說服不同意戶
蔣萬安推「7599專案計畫」,第一步,就是將公辦都更案受理意願門檻,從90%大幅調降到75%,將有利市府團隊「早進場」,協助辦理都更。申請條件,需位於更新地區且基地面積達2000平方公尺外。
第二步市府將提供「幫試算」,聯合民間專業技術團隊組成「公辦都更台北隊」,協助公辦都更案進行第二階段方案評估、召開說明會,以及提供更精確的建物規劃、估價等財務評估,第二階段意願達90%就可進入下一個階段, 讓住戶更了解未來新家園的圖像。
最後則是「助選屋」,針對分回條件疑慮,將由北市住都中心協助模擬選配,讓住戶充分了解自己能分回多少權利價值,當選配率達到90%,即可選定為公辦都更案件。
蔣萬安坦言,原本第一階段門檻90%確實較高,以信維整宅為例,卡在第一關,再努力也只整合到80.93%,調降門檻後馬上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另外整合到86%的廣慈社宅,修法公告後也能馬上適用。
過去北市曾發生過文林苑等事件,但蔣萬安很有信心,強調剩下的25%不同意戶,或許並非完全不同意,而是不了解實際狀況,有些則是在觀望,政府提早進場,聯合專業團隊,讓住戶更了解程序以及未來分回的權利價值。
新政獲肯定,仍須做好兩件事
連日來,蔣萬安因小內閣人事飽受批評,此時祭出新政,不但實現選前承諾,也獲各界好評。
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前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表示,他肯定政策的推動,能加速流程進展。
他認為,縱使下修門檻,終究會有強制執行的問題,他建議關鍵在市府應建立協商平台,教育民眾,並讓民眾了解問題嚴重性。
「這是好事,台北市府的決心,值得肯定!」前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也對政策予以支持,但他認為接下來都發局、住都中心肩負重任,希望市府能支持都發局及住都中心所須的人力、資源!
過去都更進行時,相對弱勢的市民擔心權益受損,林洲民認為政府及早進場,有來自公部門的透明訊息,絕對有相當正面的幫助!當然整個政策仍然會有許多潛在的問題,但最辛苦的還是在第一線的公務員,對於任勞任怨的執行人員,市府應予實質鼓勵!
民眾黨議員黃瀞瑩則認為,都更一直以來最難解決的是人的問題,過程中有許多不確定性,對於放寬門檻確實樂觀其成,但也要提醒市府,必須做好相關人力配置。
根據規劃,目前都發局會先以增加聘僱人員方式,來填補部分缺口,甚至有聲音建議能將都更處升格為一級單位「都更局」,相關做法仍研議中。
至於都更面臨最大的問題,莫過於釘子戶、住戶協調未果、條件未能達成共識等因素,新做法能否讓北市擺脫「危老之都」,大家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