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相關文章
好不容易等到都更通過:當心合約不能「這樣簽」!1樓分的恐比樓上還少?
1樓的房子可能有商業效益,因此價值會較樓上高,但其土地持分與樓上相同,算出來的可建容積與樓上一樣,如果沒有考慮一樓的價差,換算出來的選屋價值就會與樓上住戶相同,但如果用同樣的選屋價值來選擇有價差的房屋,就會出現這種不合理的情況。(本文節錄自《一次看穿都更×合建契約陷阱》一書,作者:蔡志揚,時報出版,
政府、建商可以強拆嗎?一拖16年:都更遇到「釘子戶」怎麼辦?
「釘子戶」無論是建商代拆或政府代拆,皆須耗費相當長的時間,甚至如果不同意戶還住在裡面,若非由政府依法強制代拆,而是由建商自行執行,就可能衍生很大的違法爭議。日前發生的「長安西路」都更「偷拆」乙案,即為著名的例子。也因此,許多同意戶對於「現有房地騰空點交」一事,也是戰戰兢兢,擔心一旦搬出去就回不來了。
央行「無差別打房」引發台灣「3大房市亂象」?胡偉良:政策應先考慮「這點」
台灣房市近年在高房價、高利率與政策干預下呈現分化發展。尤其自2024年起,央行陸續實施限貸成數調降、選擇性信用管制、貸款集中度限縮等措施,初衷為壓抑炒作、穩定金融秩序,然而這些「一體適用」的政策,未考慮北中南房市條件落差甚大,反而導致不同地區產生截然不同的混亂與副作用。本文將從三區房市特性出發,深入
台灣打房愈打愈漲?專家胡偉良為當前房價過高獻良策:4大分析、3大解方
台灣房市問題的本質是「供給短缺下的成本推動型通膨」,品嘉建設胡偉良主張的「擴大供給」路線是唯一解方。若未來3年能使「住宅使照量提升至每年15萬戶以上」+營建成本年增率壓至<3%」,預期房價漲幅可收斂至通膨+1~2%,實現軟著陸。反之若持續以政策壓抑價格,只會加劇供需失衡,醞釀更大漲勢。打房政策無法解
房市太冷,降價潮來了?傳這建商全台個案打折15~20%將現破盤價
建商降價大潮來了,市場傳,推案量最大的建商寶佳機構,全台旗下線上個案將「降價15~20%」,所有代銷都已收到此消息,本週即將執行,據悉,有別其他建商的讓利模式,寶佳的策略是「真正降價」。除了寶佳機構旗下的資優生櫻花建設曾公開表示要讓利10%至15%外,其餘寶佳機構旗下的關係建商則表示,由於不少區域買
胡偉良觀點:從新加坡居住正義,看台灣、韓國打房失敗的「3大共同原因」
台灣和韓國多年的打房措施,多見雷同之處,但皆未見成效,都是在壓抑需求,而少從增加供給上著手,相較之下,新加坡的制度更能真正的照顧到民衆的居住需求。以下是針對台灣、韓國、新加坡三國住宅政策的制度性比較、成效評估與建議分析,從根本邏輯、執行效果、民眾感受與長期社會影響進行深入探討。一、三國住宅政策主軸比
台北市房價貴桑桑,「這種物件」卻成搶手貨?胡偉良:5面向揭密市場結構
根據房仲業者彙整2024年台北市實價登錄的住宅交易資料顯示,台北市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交易占比高達54.7%。也就是說,每成交2件住宅,就有1件是屋齡30年以上的老屋。這樣的數據,清楚揭示出台北市房市結構「老化」現象日益嚴重,並對市場供需、購屋趨勢及未來都市發展,帶來深遠影響。進一步觀察台北市12個
再多限貸限購都是杯水車薪?胡偉良:房價愈打愈漲,背後「2大結構問題」
台灣的房價問題,已不是一天兩天的現象。然而,近年來政府屢屢「打房」,從限貸、實價登錄、重稅、禁轉約到預售屋管制,每一次聲勢浩大,每一次標榜居住正義,但結果卻總是令人失望:房價不跌,反而愈打愈漲。這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制度錯置與政策方向失衡所造成的結果。最關鍵的是,政府始終只治標不治本,只壓抑需求,卻不
現在該買房嗎?「這3族群」可買!胡偉良:2025年台灣房市購屋策略
政策環境緊縮、房價走勢分化、市場交易量萎縮,台灣房市在2025年進入「修正盤整期」,市場呈現「量縮價穩」格局,部分區域價格鬆動,但核心地段仍具支撐力。該買房嗎?何時買?怎麼買?以下是綜合最新市場動態的購屋建議:一、當前台灣房市狀況分析1. 政策環境緊縮- 央行持續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限制第
如果中共打過來,台幣會變廢紙嗎?戰爭時如何處理手中資產?
美國多次公開警告,2027年可能將是中共啟動統一進程的關鍵時刻,武統定然會發生?果真發生武統,一般民眾該如何應對?不僅是為了戰時求生,更重要的是將戰爭損害降到最低。(本文節錄自《阿共打來這麼辦》一書,作者:黃征輝,時報出版,以下為摘文。)戰爭必然會嚴重影響經濟,因此戰前應如何處理手中的資產,也就成為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