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環境緊縮、房價走勢分化、市場交易量萎縮,台灣房市在2025年進入「修正盤整期」,市場呈現「量縮價穩」格局,部分區域價格鬆動,但核心地段仍具支撐力。該買房嗎?何時買?怎麼買?以下是綜合最新市場動態的購屋建議:
一、當前台灣房市狀況分析
1. 政策環境緊縮
- 央行持續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限制第二戶以上貸款成數(第二戶限貸5成、第三戶3成),並取消寬限期。
- 新青安貸款審查趨嚴,嚴查人頭戶與違規轉租,首購族需符合嚴格自住條件。
2. 房價走勢分化
- 蛋黃區(台北、新竹、台中七期):價格持穩,部分微漲(如台北市年漲5%)。
- 蛋白區與重劃區(如A7、淡海):議價空間擴大(5%~15%),部分建案讓利促銷。
- 預售屋市場:交屋潮壓力浮現,部分投資客降價轉售形成預售屋的銷售壓力,此可進場比較有議價空間。
3. 市場交易量萎縮
- 2025年Q1交易量年減32%,買方觀望氣氛濃厚。
- 建商推案縮手,中小型建商暫停購地,轉向都更或危老重建,住戶選擇合作的實施者時,要更加小心。
二、該不該買房?
適合買房的情況:
剛需首購族(結婚、子女就學):
- 新青安貸款利率仍低(1.775%),貸款成數最高8成,寬限期5年。
- 市場買方主導,議價空間大,可爭取較佳條件。
換屋族(需謹慎):
- 需面對第二戶限貸5成的限制,建議「先賣後買」或與銀行協商換屋條款。
長期投資者:
- 核心地段(如台北大安區、台中七期)抗跌性強,適合長期持有。
- 避開供過於求的重劃區(如桃園青埔、台中北屯部分區域)。
需謹慎或暫緩的情況:
短期炒房客:
- 信用管制+房地合一稅(5年內出售課重稅),短線操作風險高。
財務不穩定者:
- 若月供超過收入40%,建議觀望,避免流動性風險。
(延伸閱讀│匯率升、房貸限、出口跌:2025房市風暴誰還買得起房?胡偉良:這2族群)
三、何時買?最佳進場時機
1. 2025下半年至2026年初
- 預期央行可能放寬部分限貸政策,市場信心回穩。
- 建商年底衝業績,可能推出「優付方案」(低自備、送裝潢)。
2. 關注兩大訊號
- 政策鬆綁:若央行放寬第二戶貸款限制,換屋族可進場。
- 預售屋讓利潮:部分投資客急售,可撿便宜(但需注意建商財務狀況)。
(延伸閱讀│未來「新屋房價」會下跌嗎?胡偉良從5大關鍵面向評估後市走勢)
四、怎麼買?策略與技巧
1. 貸款策略:
- 首購族:優先申請「新青安貸款」,利率最低1.775%,成數最高8成。
- 換屋族:利用「重購退稅」優惠,避免被第二戶限貸影響。
2. 議價技巧:
- 中古屋可爭取8~9折(尤其屋主急售物件)。
- 預售屋可要求「裝修折讓」或「車位優惠」。
3. 避開高風險產品:
- 中小建商預售案:爛尾風險高,優先選擇上市及品牌建商。
- 供過於求重劃區:如淡海、桃園青埔,去化慢,增值空間有限。
(延伸閱讀│房貸一背30年,怎麼還最有利?胡偉良:能借多久就選多久)
五、買什麼樣的產品?
1. 首選標的:
- 核心地段中古屋(台北大安、台中七期):抗跌性強,生活機能成熟。
- 捷運沿線新案:如台北捷運環狀線、台中捷運藍線周邊。
- 都更戎ESG低碳宅:符合未來趨勢,轉售保值性高。
2. 避免標的:
- 郊區大坪數產品:去化慢,貸款成數低。
- 中小建商預售屋:資金鏈風險高,交屋品質不穩。
六、胡偉良觀點:2025年購屋決策建議
1. 首購族:2025下半年進場,善用新青安貸款,鎖定捷運宅→避免衝動購買高公設比案 。
2. 換屋族:先賣後買,爭取重購退稅→注意第2戶限貸5成限制 。
3. 長期投資:聚焦雙北、台中七期,持有5年以上→避開供過於求區域 。
4. 觀望族:等待政策鬆綁或市場進一步修正→保持現金流彈性 。
胡偉良提醒:
(延伸閱讀│台灣房價快撐不住?2025房市大變盤,胡偉良分析3核心因素、5潛在劇本)
* 專欄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