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相關文章
開南新使命!日治時期百年老校如何成為新世代人才搖籃?
在台北市中正區一隅,古典建築矗立於鬧中取靜的街區,金色校徽在陽光下閃耀。穿梭於立法院與行政院第二合署之間,這座看似低調的校園,卻承載著超過一世紀的台灣教育記憶。這裡是開南商工,一所誕生於日治時期、以「開拓南洋」為名的職業學校。而從這所學校發展出的開南大學,如今則在桃園航空城旁邊,以國際化為方向,延續
這位媽媽養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最重視的是孩子「這項能力」
在美國,有一項名為「全美最優秀女高中生」的大學獎學金選拔賽,至今已有超過60年的歷史。每年,全國各地的優秀女孩都會參與這場競爭。這場比賽所評量的不僅是學業成績,而是整個人的綜合素養──包括:學力、體力、溝通能力、同理心、領導力、團隊合作力,甚至是對社會的貢獻等。(本文節錄自《不命令,讓孩子自己動起來
穩定供電是生存問題!校園自建儲能,打造備援電力關鍵節點
極端氣候頻仍,「電力備援」不再只是口號!去年海葵颱風、今年丹娜絲颱風都讓台灣多處陷入一片漆黑,穩定供電成了台灣能源轉型的關鍵。明志科技大學與虎尾科技大學率先行動,自建儲能系統,打造實驗場域,從校園出發,嘗試用小規模實驗,摸索未來儲能應用的可行模式。2023年9月,颱風海葵橫掃南台灣,豪雨強風吹垮電桿
ESG遠見共好圈有成 永續不再只是口號
當「永續」不再只是企業公關的形象工程,而逐漸轉化為攸關存亡的必答題時,台灣社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真正跨域整合資源、共同尋找解方?由《遠見》推動的「ESG遠見共好圈」,正是回應這項需求的創新平台。自2023年9月成立以來,兩年的時間,已串聯超過120家企業、大學與醫院,舉辦逾20場論壇、課程、
從校園走向世界 大學寫下永續新篇章
2025年第六屆《遠見》USR獎揭曉,67所大學、215件方案齊聚角逐,最終40校抱回67座獎項。大學以USR走向土地、社區與世界,成為推動台灣未來的重要力量。古人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若放到今日來看,正好是對USR(大學社會責任)的最佳註腳。過去,人們眼中的大學,多
AI浪潮下,台灣該怎麼選科系?史欽泰:終究還是要回到「人」
台灣半導體產業關鍵推手、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昨(21)日於清華大學台積館舉辦《十里天下》新書發表會,現場眾星雲集。這場聚談不僅回顧台灣半導體的發展脈絡與史欽泰對產業的深遠貢獻,更延伸至他對未來新興科技AI(人工智慧)的觀察與省思。在AI浪潮席捲全球的此刻,他談的不只是技術,更是教育與人才的挑戰。當A
「找不到出路才繼續念」文科碩博生人數沒衰退,為何教授有擔憂?
相對於理工科碩博生占比較早年變少,被視為較冷門的人社科領域碩博生始終有一定的量。不過不少大學教授憂心,對部分人文科系來說這不見得可喜,因為有些學生不盡然適合念碩博班,有時是因找不到出路才繼續念,有些情況甚至會因個人基礎不佳影響整體教學品質,系所卻因考量招生率不得不收。一位文科教授指出,過去讀碩博班者
還能去美國留學嗎?川普提「高等教育卓越協定」限縮留學生
美國總統川普不斷對高校出手,透過各種手段,試圖主導校園內意識型態,美國引以為豪的大學學術自由備受威脅。10月初川普政府向9所美國頂尖大學提出的《高等教育卓越協定》(Compact for Academic Excellence in Higher Education)提案,便以提供聯邦資金為誘因,來
練就智庫基地 !AI、永續融入法商DNA,臺北大學再次起飛
午後陽光灑落在三峽校區,大片綠地與新穎建築交織理性與浪漫並存的畫面。臺北大學不只是印象中的法商名校,在AI與永續浪潮下,也轉型為培育智庫型人才與敘事溝通專業基地。臺北大學新任校長林道通來自電腦科學背景,談起雙軸轉型願景時語氣堅定:「我要用AI與永續這兩支劍,協助臺北大學再次起飛。」他的話不只是校務治
老宅訴說教育初心!大同大學「小而精」,培育多元跨域即戰力
在台北市中心的大同大學,一座木造老宅訴說教育初心。從創辦人捐產興學到今日跨域實作,學校以「小而精」為志業,培養能解題、動手做、兼具專業與管理潛質的新世代人才。 走進台北中山北路的林蔭大道,一座帶著歲月痕跡的木造老宅靜靜矗立。這裡不是別人家院落,而是大同大學的「志生紀念館」,紀念大同大學創辦
加好友掌握趨勢
關注FB熱門議題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