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戰爭與通膨,全世界最大的電池廠「寧德時代」遭遇到市場亂流,毛利下滑、競爭者逐一崛起,但仔細一看,這家以生產電池著稱的中國科技公司,從原料到技術到商業模式,已將眼光放遠。「寧王」的模式,台灣怎麼學?
2021年台灣用電成長率達4.68%,創下11年來新高,用電量大幅成長,加上面臨能源轉型,台灣急需新能源的開發與救援。全台規模最大,裝置容量達900MW(百萬瓦)的沃旭能源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電電場,併聯台電電網,能否為今年台灣電力後援帶來及時雨?
隨著台灣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能源轉型成為國家前進與永續的關鍵,台電正式與德國西門子能源簽署混氫技術合作備忘錄,要落實電力淨零。明年起,火力發電將開始逐步導入氫氣、氨氣混燒,為零碳能源發展揭開新的里程。
全台停電事件頻傳,對台灣電網過於集中的擔憂四起。當電網短鏈化成為趨勢,分散式電網再成熱議焦點,但,多年來為何推動困難?面臨哪些挑戰尚待克服?
毫無懸念,行政院長蘇貞昌已提前對外宣布台電新的「加重」懲處標準,所以3月30日的「重大勞資」會議,無須討論,僅是新規章頒佈大會。台上長官「行禮如儀」,台下卻竊竊私語。不過,隨即有許多基層轉憂為喜,甚至戲謔說,感謝長官們給了大家一張護身符,這是為什麼呢?
3月30日,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領銜,與環保署、科技部、經濟部、交通部及內政部,一同宣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提出五大路徑規劃、四大轉型策略及兩大基礎,在2030年前編列9000億元預算執行八大計畫,要讓台灣在淨零碳排這一項目,也與國際接軌。
303全國大停電後,台電不僅火速完成報告,並嚴懲三位失職人員「一大過兩小過」。未料,3月22日檢調單位竟無預警到辦公室、員工住家搜索,並以「準放火罪」「妨害公用事業罪」等刑事犯罪偵辦,造成家屬惶恐不安、員工士氣低落。豈知,25日晚上9點多,台電高階主管再轉發一則87個字的簡訊(最新指示),一瞬間,基層同仁都坐不住、集體炸鍋了……。
ESG議題全球發燒,台達電經過多年努力,至今已連續11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永續長周志宏如何讓ESG結合經營策略,落實成為企業的DNA?
1天24小時、1週7天、1年365天都沒休息、也不會關燈的7-ELEVEN,終於要關燈了。響應關燈環保行動「關燈1小時」行動,預計在3月26日(週六)晚上8點半舉辦,屆時全台超過6300多家的7-ELEVEN門市,直式與橫式的招牌燈都將關閉1小時,消費者將罕見地看到不亮的7-ELEVEN招牌。
溪頭的遊園高爾夫球車、日月潭電動遊艇,兩種水陸運具有何交集?拆開一看,電力來源都是台廠!國內唯一全自動大型LFP電池製造商昇陽電池,它有何過人之處?
近年極端氣候加劇、天災不斷的慘況,全球人民有目共睹,相關的減碳議題也因此再度浮上檯面,淨零(Net Zero)、碳中和(Carbon Neutral)、負碳排(Carbon Negative)儼然成為年度熱門關鍵字,但你真的有看懂嗎?而多國元首協議簽署的「2050淨零目標」,又將如何發展?
歐盟擬將核能列為永續綠能選項,主導者的是深受缺電之苦,還得拚經濟的法國。馬克宏強調,反核不切實際!沒有能源自主,一個國家如何減少對外依賴、實踐半導體自主?北歐芬蘭跟進,但德國反對。
立法院預算中心預估,台灣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低於兩成,無法達標,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回應,主要是經濟快速成長帶動整體用電量大幅增加,用電需求的分母變大,分子不變,造成綠電占比未達標。
在政策與國際趨勢的推動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快速發展,吸引了許多國外離岸風電公司相繼投資。來自丹麥的離岸風電領導企業沃旭能源深耕台灣已逾5年,攜手政府與在地夥伴建置「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加速台灣能源轉型的腳步,更透過人才培育,提升本土離岸風電實力與技術,協助台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示範基地與人才供應樞紐。
國際商港,早已不僅是單純船舶往來的貿易樞紐,在全球化的現今,國際商港已晉升為臺灣向國際展現實力的關鍵亮點。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今(2021)年在國際港埠協會之「世界港口永續計畫」-「韌性基礎設施」分類中,驚艷國際,於美國、澳洲等強手中脫穎而出獲得優勝,關鍵之處,便是公司長期秉持企業社會責任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理念。
因應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衝擊,臺中市率先建立「臺中市住商節電補助申請平台」,企業、民眾利用網路申請不但可加速流程,還能隨時掌握申請進度,大型服務業踴躍響應,其中童綜合醫院、臺中福華大飯店皆以人本關懷出發,打造節能同時更舒適安全的體驗。
提起台灣的國際級產業,非半導體莫屬,台積電更被喻為「護國神山」,但,很少人知道,在生產晶片的過程中,非用到一樣東西不可,否則會嚴重影響到品質,甚至連銀樓都少不了它,那就是台灣人聞之而色變的「輻射」。
12月18日,四大公投倒數計時,不管最後結果為何,最讓核工教授、能源專家遺憾的是,台灣是「核能」「輻射」科普教育的沙漠,不僅教科書業者不敢將輻射、核能編進小學課本,出版社也不願意發行兒童繪本,導致單純的科學議題,很容易被引導成「擁核」「反核」的意識型態之爭,實非國家之福。
民間賣電商機爆發,近年從傳產、機電工程商到軟體業者,紛紛自建儲能櫃以及販售設備。其中台達案場遍布各地發電站、工廠與社區,它憑什麼拿下全台65%儲能專案?至於全台才654個綠電交易員,台達員工就占19個.又可窺出哪些人才趨勢?
地球環境劇變,環保成為全球最關注的議題之一,在各種減碳政策中,電動車被各國政府列為重點政策。中華汽車長年聚焦汽機車產業,2010年就推出了第一款輕型電動機車,經過10年的技術深耕,近期在工業局產創平台新興育成計畫的協助下,再次研發推出三款電動機車。中華汽車研發主管沈維斌經理指出,這三款產品的功能不一,可針對不同應用族群,提供最佳行駛體驗。
核四廠從規劃、興建到封存,歷經十任總統、三次政黨輪替,至今已耗掉41年時間。想要「關廠」,也不是按個off鍵就能完成。預估廢除核四的代價將達3205億元,不管男女老幼,平均每人分攤1萬3688元,政府得向大眾說清楚,這一筆債務要如何償還?
11月上旬,全球數十億人關注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會議(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這不僅是各國政府的舞台,更是全世界重要的減碳倡議組織與企業代表發聲的平台。
台灣首座在不利農耕地上建成的電廠誕生,幕後推手是負責統籌、開發的開陽董事長蔡宗融,他如何化阻力為助力,讓開陽躋身國內開發太陽能電廠的市占龍頭?
【DAY 9】COP老兵台達電,是台灣高科技製造業中,第一家承諾於2030年達到使用100%綠電目標的企業。內部碳定價機制,竟然是定在超高貴的一噸300美元,和目前全球均值3美元相距甚遠。台達電剖析這個定價政策,其實可以「賺」到公司未來競爭力。原因就在於全球碳交易價格的火熱趨勢。
雖然只有15分鐘的預錄影片,難得一見台灣這八家市值加總超17兆元的科技巨擘「八大佬」,包括台積電、和碩、華碩、台達電等,藉此線上短片一起「現身」於COP26。他們在影片裡宣示了什麼?這場氣候峰會的參與,又說明了台灣企業在全球淨零一仗角色有多重要?
媒體報導台電罕見在秋冬11月供電「降壓」,證明現在就是缺電。台電表示,電力系統電壓與頻率本來就會隨用電負載變化而變動,降壓運轉是維持電力供需平衡與穩定供電的必要手段,不會影響用戶設備。
新冠疫情即將滿兩年,近幾十年前所未有的病毒傳播力,真實的展現在人們眼前,讓人更加意識到人類之於大自然的渺小和無力可為。然而在病毒肆虐的這兩年,全球同時面臨著比以往更嚴峻的氣候變遷。
2025年能源轉型政策大限在即,離岸風電的水下基礎,卻在技術、缺工卡關。重重困境又缺乏奧援下,台廠不願坐以待斃,包括世紀鋼自建「焊工學校」、新光鋼培養白紙學徒,還歡迎毫無焊接經驗的門外漢來挑戰。
短短數年的時間,Gogoro 讓電動機車從前瞻、科技的概念,成為如今你我身邊的日常風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開麥拉,五、四、三、二、一!」隨著東森鏡頭走進臺中豐原的「協和大心」與「坤悅君品」社區大廳,液晶電視螢幕上不是監控畫面,取而代之的是社區太陽能、儲能、用電圖表等資訊,只要半天就能儲電99%以上供給社區用電。這正是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今(110)年首推的「節能、儲能、創能」智慧節能社區示範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