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作者關鍵字:
打造「人」的教育
乍聞《遠見》雜誌提出,以公民為教育的中心理念,誠為欽佩!一般的用語「公民」與「國民」似為同義詞,實則兩者之間應有所區別。我的瞭解,「國民」是Nation State的一分子,其界限是一個以主權為定義的政治性人群;而「公民」則是「公眾群體」的一分子,一切「群體」都有其成員,小到社區,大到天下(世界),
為新觀念保留空間
觀念之為觀念,是它無法捉摸,也無法具體的表現。一個觀念從出現到後來演變,過程非常曲折;然而人類的行為是由一些觀念決定的,人類的文化也是由無數觀念貫穿連繫而成。人活在過去形成的觀念中,也不斷修正過去的觀念。整個人類思想史,包括宗教、科技在內,不外乎是對過去一套套觀念的整理,有的是闡釋與修改,有的是分化
民主優先,國號次之
去年下半年,繼天安門的悲劇之後,東歐有了波瀾壯闊的民主運動。美蘇的和解及東歐的真正解放,意味著冷戰的時代結束,也意味著共產主義的魅力,終於不能長期束縛人類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意願。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原是共產主義席捲中國後的最後一片淨土,台灣四十年來的發展也與國際冷戰有不可分解的關係。在天安門事件之後,台
尋求心中的主宰
台灣四十年來的發展一直著重在安全與經濟,沒有策畫或注意到社會本身的整合,也罕見文化界、思想界及社會上的領袖引導大家走出方向。 社會上唯「力」.唯「利」社會上有許多自動自發的希求,也有豐沛的活力與動能,但由於安全的考慮和服從權威的習慣,社會結構經常以安定為著眼點。安定與自動自發尋求改變這兩股力量相激
真的沒有遠見人物嗎?
「遠見」選不出去年的遠見人物,遂以此為題,詢於海外。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國家社會而無具備遠見之人,豈非舉國均有不知方向之慮?但是凡事均可由不同的角度看,如何評定缺少遠見人物,也當從不同的層次討論。從最淺顯的層次論之,「遠見」每年年底有「遠見人物」特寫專題,自然意在模仿美國「
不須愁日暮,努力浚河清
今年雙十節的慶典上,總統經國先生兩次以輪椅代步,親臨主持。海外讀報,看到新聞相片,深佩經國先生堅毅的意志,也由衷的祝禱,願中華民族在最困難的時刻,仍有他在掌舵。近年來中華民國的諸種改革,已為中國展示了光明的遠景。而凡此改革,都在經國先生的主持下,始得一一開展。縱然目前的政治結構及社會風氣仍有待改善,
從「寄居」者到「文化使者」
一百多年前來到美國的中國移民,多半來自廣東,尤其走三角洲地帶。移民的理由很簡單,只因為當地人口壓力太大。他們之中有些人去了東南亞,有的人則來到美國。這些移民大量湧進美國之時,正趕上西部淘金熱潮,美國為「金山國」的名詞不脛而走。遍地是金、見者有份的故事廣為流傳。人們以為一旦金礦挖掘殆盡,還可修築鐵路。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