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遠見會員
免費瀏覽更多專題好文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章
特輯
訂閱
特色頻道
關於我們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662-0012
服務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2:30;13:30~17:00
服務信箱:gvm@cwgv.com.tw
作者關鍵字:
文化/讀香港新編中國文化
香港從下學年起,為了「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及興趣,進而反省及思考中國文化的精神所在及展望將來,並且培養自學的能力」,高級中學將增設「中國文化」課程;教材的編輯工作,由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陳耀南博上,獨力完成。此,教本,內容設計、編排新穎、印刷精美,可稱道的地方很多。特在此做一簡介,供中國兵他地區今
文化/激發文化的渴求
今年七月,「遠見」刊登勞思光先生檢討台灣「文化運動」的短文,談到文化運動與學術思想研究的內在關係,談到「國民品質」低落與教育品質、學術風氣的關係。勞先生認為在台灣從事文化運動,最需要建立的觀念基礎,是社會的自律性與自動性。這些觀點,切中了問題的根本,值得關心台灣前途的人再思考、再探索。在我看來,主要
文化/有政治,沒有政治文化
國大臨時會的第一階段憲改工作,已於四月二十二日落幕,它不但未能為解決解嚴後的政治紛爭、社會混亂奠定新的基礎,反而為今後的政治衝突、社會動亂埋下新的火種。這個道理很簡單,目前社會大眾對憲改工作,勉強能接受的最低底線是「回歸憲法」,如今眼看這最低的願望都無法達成,如何期盼社會大眾對它的認同?獲得這樣的結
文化/建立知識分子新傳統
最近看到由中國大陸留德學人辦的雜誌「萊茵通訊」,一九九0年八月出版的一期中,有文章對流亡海外的嚴家其、劉賓雁,以及仍在大陸的王若水、李澤厚等人,都有相當嚴苛的批判;甚至對方勵之也有微詞。該文作者以東歐的與大陸的知識分子來對比,他認為東歐知識分子有三大特點:(一)他們具有獨立精神,毫無媚骨,從沒有想沿
文化/學術要自主,文化要自由
八月中旬,教育部擬議把「國父思想」課程,改為「憲法與立國精神」,同時把原來的必修改為選修。這本應是屬於教育界一件很單純的事,可是在一向泛政治化的台灣,竟然演變成所謂改革與保守的大爭論。一些黨政大員,甚至連國民黨的中常會都捲入其中。在同一時間,報紙刊登了兩則對台灣第一大城市台北的評論,其一是美國「財星
請登入會員
此為會員限定功能立即登入
今天準備好明天的競爭力!精選國際、產經時事,快速掌握最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