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文化/讀香港新編中國文化

韋政通
user

韋政通

1992-07-15

瀏覽數 15,350+

文化/讀香港新編中國文化
 

本文出自 1992 / 8月號雜誌 教育,下一代會更好?

香港從下學年起,為了「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及興趣,進而反省及思考中國文化的精神所在及展望將來,並且培養自學的能力」,高級中學將增設「中國文化」課程;教材的編輯工作,由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陳耀南博上,獨力完成。

此,教本,內容設計、編排新穎、印刷精美,可稱道的地方很多。特在此做一簡介,供中國兵他地區今後編輯類似課本哲參考。

開創性的編法

全書可分二個部分來介紹:

第一部分是編者所撰引論,包括文化的概念、中西文化的異同、中國文化從上古到清代撲學的演變、中國文化的特質,以及中國文化今可的處境和未來的展望。

雖是個人之作,但涵蓋面很廣,已具備中國當代青年應有的基本知識;對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文化中頗引起爭論的一些問題,如民主問題、科學問題、儒學得失問題,作各部能以平實的態度,加以檢討和討論。

第二部分篇章導讀乃全書主幹,是由多較學者與教師,往眾多文章中,投票選出六篇,這六篇皆為當代人作品,包括:(1)唐君毅:與青年談中國文化;(2)吳森:情與中國文化;(3)毛子水:中國科學思想;(4)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藝術一章);(5)金耀基:中國的傳統社會;(6)殷海光:人生的意義。

每篇之前,有作者簡介、全文要旨,正文左方有簡要注釋和段落大要,號注明可與引論及與他各文互相比參之頁碼。每篇之末,有「深究」與「研討要點」,乃此課本最具創意之處。「深究」是對內容的背景和要點,加以補充;內容如有錯失之處,亦予以補正。前者可使學生養成進一步探索酌習慣,後者可使學生知道沒有人的文章是完美無缺的。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研討要點」是提出問題要學生做答。此書別出心裁之處,是提問題的方式,不限於每篇文章的內容,而是節錄一段與文章內容性質相同、論點相近的其他人的作品,要學生加以此較、評論,藉以開擴視野,並訓練解讀與分析的能力。在每一問題之後,另有「提示」,不但增進知識,且啟發思考。

增進知識啟發思考

第三部分包括:(1)綜合研討要點及作答參考;一方面節錄當代名作,要學生就六篇選文找出與之相近的觀點,加以評論;另一方面則提出焦點性的問題。要學生就六篇選文比較其異同,有助於綜合能力的訓練;「作答參考」,則是由編者就六篇選文,提供學生解答問題的線索。

(2)中國文化發展簡表:分時期、思想、制度、文史、藝術、科技等六欄,列舉中國文化歷代屯要事件,供學生瀏覽。(3)全書重要詞語索引,此外,為方便教學,另編有教師手冊。

由以上的簡介,不難看出編者陳耀南先生對這本教材所費的心血,並不亞於寫本專著。全書就教育方法而言,已包括啟發、反詰、舉隅、比較、思考、自學輔導等教學方法,該有的都有了。雖不敢說這本教材已接近完美,但就瞭解中國文化的課程而言,是具有開創件的。

台灣這一代的青年學子,對中國文化已日漸疏離,其中原因相當複雜,但各級學校對國文這門課程,教學與取材長久以來皆缺乏創意,應是一重要原因。在選讀古典文獻之外,另選若干現代人討論中國文化的篇章,二者並重,互相參照,不僅可激發學生研探中國文化的興趣,也可以使他們知道,中國文化與我們的生活、理想皆密切相關。這是今後中國文化課程應該努力的方向,香港的作法、值得我們借鏡。

(韋政通為中國思想史學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