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展望2023!如何擺脫2022舊傷及全球持續分裂?

丁學文
user

丁學文

2022-12-27

瀏覽數 90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正在和我們揮手道別的2022年,留給我們的除了一隻隻的黑天鵝,還有一頭頭由遠而近的灰犀牛事件。

通貨膨脹高燒逼得全球央行前仆後繼緊縮連連;地緣衝突引發的更是一串串能源和糧食的危機;外加金融市場的跌跌不休,以及中國大陸清零政策的自我折騰;更不要說歐美的房地產陷入衰退、英國國債的收益率大幅上行所引發的市場震盪。 

在我們即將迎來2023年的現在,2022年對我們揭示的意義何在?明年又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

確實,這是一個讓全球備受考驗的一年。從俄烏戰爭到大陸的清零政策,從通貨膨脹到氣候變遷,從中美對峙到各地選舉,2022年凸顯了各個嚴峻的考驗。這場磨難不僅讓全球朝著一個新的方向發展,而且也以一種新的方式展現了它。

2022年最大黑天鵝:俄烏戰爭

最大的驚喜和最引人側目的是西方自由主義國家的韌性。2月24日,當普丁命令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時,他認為烏克蘭很快就會屈服。美國在2021年耻辱的從阿富汗撤軍後,沒有人認為一個頹廢、分裂的西方可以對俄羅斯發出什麼像樣的譴責行為。

事實上,Zelensky和他的人民向我們展示了,自決和自由是值得犧牲自己的生命去追求的。他們成為了一個激勵人心的代表。在人們的支持飆升之後,西方政府開始大力支持這位新的民主理念執行者。 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西方提供的武器和援助規模之大,甚至連原本的鷹派人士都無法想像。

即使在某些國家境內,選民們也展現出自己的主張,不再被民粹主義者牽著鼻子走。在美國,儘管拜登(Joe Biden)的支持率很高,但中間選民用選票維護了自己的基本權利,包括在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後的一些州墮胎權。 在競爭激烈的期中選舉中,川普支持的候選人幾乎都輸了。

在法國,Le Pen掩飾了她的極右翼出身,但仍被代表中間力量的馬克宏擊敗了。在Giorgia Meloni成為義大利戰後首位極右翼總理後,她也開始偏向中間派。即使在英國現在這麼步履蹣跚的時刻,無論在野的工黨或是執政的保守黨都在清楚明白,選舉勝利不能過度偏向右翼和左翼的民粹主義極端。

《經濟學人》封面。圖片取自The Economist臉書

《經濟學人》封面。圖片取自The Economist臉書

英美法展現民主韌性,專制國家陷泥沼

當混亂的民主國家表現出意想不到的決心時,看似穩定的專制國家卻陷入了泥淖。普丁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讓自己的災難性賭注進退失據。 但他不是唯一一個。 

伊朗女子Mahsa Amini因未遵守佩戴頭巾的規定而被捕,在她被拘留期間死亡後,經過三個月的抗議,伊朗安全部隊開始向女性抗議者的面部、胸部和生殖器開槍。既然神學人士喪失了人民的信仰,伊朗人民除了暴力別無選擇。

那些崇拜強人政治的人應該心懷謹慎。習近平擴大了自己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但讓自己永久執政,也讓自己成為自毛澤東以來最強勢的領導人。但他為房地產市場降溫、壓制科技企業和執行清零政策的措施對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 

今天,隨著病毒的傳播,很明顯,他的政府浪費了經濟復甦機會,而本應為老年人接種疫苗、儲備藥物和建造重症監護病床卻看似沒能完成。

甚至中國秘而不宣的社會控制也出現了裂痕。儘管國安部門上個月鎮壓了廣泛的白紙運動,但引發抗議活動的部分原因是大家看見了卡達世界盃足球賽的與病毒共存現象。

對於包括《經濟學人》在內的信奉古典自由主義價值觀的人來說,西方的復原力令人振奮,這是一個長期衰退後的活力重現。但好消息也到此為止。2022年的考驗也揭示了全球分裂的深度,並讓大政府時代踏上了征程。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2022年舊傷遺留,全球持續分裂

要看清楚分歧狀況,可以將2001年的911發生襲擊後,美國當時受到的普遍支持與南半球國家今天在烏克蘭問題上的保持中立進行一個比較。 

《經濟學人》發現在聯合國最近一次譴責俄羅斯的投票中,竟然出現了35個國家投票棄權。許多人開始對西方世界聲稱的一個全球原則充滿質疑,為什麼?因為像葉門或非洲之角的戰爭,或與氣候相關的乾旱和洪水,似乎都由西方世界造業,卻由發展中國家承受其害。

全球許多地區的自由主義價值已經傷痕累累。儘管Jair Bolsonaro在巴西落敗,但拉丁美洲的民主壓力巨大。Recep Tayyip Erdogan讓土耳其的通貨膨脹驚人飆升,他甚至起訴了大選中的可能對手。 

在以色列,Binyamin Netanyahu試圖與仇視阿拉伯、抨擊同志的極右勢力結成聯盟來讓自己不會因腐敗而入獄。 

印尼在12月通過了一項刑法,宣稱禁止婚外性行為,扼殺言論自由,並强植宗教的正統觀念。印度的經濟貌似充滿了科技創新型的企業,但政治上的霸權、醜陋和充滿殘酷卻顯得格格不入。

全球各地,政府有限權力的傳統理念正受到嚴重的打擊。俄烏戰爭後出現的能源衝擊,讓歐洲各國投入鉅資企圖影響能源價格。他們信仰推動產業的政策補貼,而不是傳統上的由市場推動化石燃料的轉型。 

美國應對來自中國威脅的辦法竟然是部署貿易壁壘和產業補貼來讓兩國經濟脫鉤,並大力疾呼美國優先。這讓西方世界再次步入分崩離析大國逐鹿的產業競賽,對2023年的經濟衰退就是雪上加霜。

我的想法?

經濟民族主義已經勢不可擋,疫情期間的財政慷慨改變了政府的自我認知。越大的經濟衰退壓力只會讓大政府狀態更加理所當然,但政府主導的資本重分配只會讓那些屆齡退休的壯世代人口和信奉身份政治的年輕選民感到不快,極可能讓2023年充滿了政治不滿。

況且,大政府主義的經濟治理經驗弊多於利。今天這麼高的通貨膨脹起因,很大原因來自於政府在財政和貨幣政策上的判斷失準,尤其是美國。如果讓政客和官員繼續掌握更大的權力,劍走偏鋒和尋租貪腐的情況極必將層出不窮。

當然,政府支持的能源和科技產業也有成功的案例,譬如中國、新加坡。但歷史告訴我們由國家主導的產業鋪陳,失敗機率仍然遠遠大於市場經濟推動,而且民營經濟與產業家極可能在2023年備受壓制。

從政府的有限權力、尊重個人的尊嚴和追求人類進步這一角度回顧,2022年的整體情況並不及格。但我仍想對2023年保持正向思考,我選擇相信西方世界會幡然覺悟自己在二戰以來的作為過度傲慢了。

2022年的境內民粹、俄烏戰爭和中國清零已經打亂了西方世界的腳步,西方世界將找到再起的支點,並且在2023年擺脫那個備受考驗的2022年繼續前行。當然,這是我的新年新希望,和我的預測無關。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原載於《經濟日報》,本文獲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