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高油價時代的兩帖處方

高聖凱
user

高聖凱

2004-10-01

瀏覽數 15,400+

高油價時代的兩帖處方
 

本文出自 2004 / 10月號雜誌 第220期遠見雜誌

書名:《綠色資本主義——創造經濟雙贏的策略》

作者:保羅.霍肯、艾默立與杭特.羅文斯

譯者:吳信如

天下雜誌出版社,2002年出版

「綠經濟」救地球

百年來工業發展燃燒能源的結果,造成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四十二萬年以來最高,全球氣溫平均值突破一萬年以來紀錄。過度耗能所取得的經濟成長是否真的「經濟」?

在《綠色資本主義》書中,作者以可樂罐的生產過程為例,形容人類在追求大量生產以降低成本的驅動下,造成能源耗損的沈重「生態包袱」。

為製造低廉的鋁罐,業者在澳洲大量開採鋁礦,歷經一個月船運送達熔爐工廠,經過日夜不停熔煉、壓製、上漆與凸緣,最後灌入可樂送至消費者手中。整個生產過程所耗用的能源,至少相當於十萬人一天所需的電量,但喝一瓶可樂加上丟棄鋁罐可能不超過五分鐘,且鋁罐回收率不到兩成。據統計,全球每三個月丟棄的鋁罐量足以讓一家航空公司更新機隊。

這些看似合乎經濟效益、卻嚴重耗損能源環境的作法,原因來自業者忽略了「綠色資本」的重要性。

人類使用過多的資源,僅改善了微幅的生產力,但代價日益高漲的工業模式,將無法繼續用於現在與未來的世界。美國每年GDP(國內生產毛額)以2.5%速度不斷成長,但若將環境清潔費、海上漏油、垃圾費等「綠色資本」考量進去,事實上美國的GDP可能根本未成長。

過去GDP只衡量市場活動、貨幣交換方面的指標,無法在有利與不利、成本與效益之間做出明確區分。此外,它只反映「貨幣交易」,並未考慮環境因素。結果GDP不僅掩蓋生態被破壞的事實,更讓大眾誤解這種破壞帶來的經濟成長,便是整體社會的效益。經濟學家羅勃特(Bobert Repetto)便指出,當經濟成長而天然資源消失時,其結果可能是錯覺的收入增加,以及永久財的損失。

作者以汽車產業為例,說明利用綠色資本主義的基本原則,汽車產業如何全面轉型。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如今的汽車工業是工業革命的極致表現。全車一萬五千個複雜零件,經過一系列高效率的生產流程,大幅提升產品的安全性與舒適度。現在汽車每磅平均成本比一個麥當勞漢堡還便宜,但汽車效能至今仍令人汗顏。80%的燃料未善加利用,只有20%的能量在維持動力。生產的動力中,只有5%用來推動乘客,其餘都用來推動汽車上的零件,耗能甚巨。

直到燃料電池問世,為汽車產業開啟一條低耗能的綠色大道。這種以空氣與氫氣轉化成電與熱水的動力設備,比一般預測提早十年步入商品化。1997年豐田推出第一輛混合型發動器小轎車Prius,隨後引進美國,造成轟動。同時美國汽車大廠福特與戴姆勒克萊斯勒合作開發環保引擎;通用汽車也在今年開始生產燃料電池汽車,利用環保概念降低動力耗能的汽車革命,正在全球如火如荼地展開。

書名:《石油效應——能源危機來臨,該如何投資、如何選股?》

作者:史帝芬‧李柏、唐娜‧李柏

譯者:李隆生

聯經出版社,2004年出版

後石油時代的投資學

過去人類使用石化能源就像空氣和水一般毫無危機意識,但往後的日子,石油議題將不斷占據人類發展意識的中心。

曾贏得《華爾街日報》與《富比士》雜誌年度選股大賽的史帝芬‧李柏(Stephen Leeb),以投資角度看待能源議題,發現日益龐大的能源耗費,迫使民眾必須即早將經濟焦點放在能源與替代能源議題上。《石油效應》一書中強調,2000年起石油供應不敷所需已成為全球經濟焦點,他們預估未來十年的油價可能超過每桶100美元,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之而來。

未來石油可能因供給腳步蹣跚而造成經濟混亂的過渡期,但油價也因此成為投資決策理想的方針,作者強調,能源將成為未來投資界首要關注的指標。中國大陸的經濟熱潮是造成能源供需失衡的主因。大陸積極從農業轉向製造業,成為能源黑洞,不斷尋求石油來源。面對石油產量局限與需求快速成長的失衡,人類被迫轉向其他替代能源。太陽能電池、氫燃料電池與風力發電都是可行的方案。但目前再生能源僅占美國0.1%使用量,若無法加速提升使用率,未來能源問題將更難解決。

從投資角度而言,早日卡位再生能源並主導技術業者,將有機會成為新能源霸主。

此外,書中強調,目前過度消耗石化能源產生的全球暖化效應,將造成比預期還嚴重的損害。書中統計顯示,全球因氣候因素的財產損失逐年上漲,其中主因便可能來自全球暖化帶來的颶風與豪雨威脅。如果趨勢持續發生,將導致經濟發生困境,提高企業獲利風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