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美國廠將於12月6日舉行移機典禮,延燒多時「半導體去台化」成火線話題,各界熱議。12月3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受邀陽明交大EMBA「蘭成講座」演講,回應外界質疑「台積電赴美恐淘空台灣半導體」,他直言:門都沒有!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2月3日一早,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低調現身新竹市陽明交大EMBA「蘭成講座」。連日來,隨著備受注目的台積電美國廠12月6日將舉辦移機典禮,「半導體去台化」「台積電赴美恐淘空台灣半導體」成了火線話題,各界熱議。
一位台積電員工私下透露,這陣子,外界對台積電諸多質疑,「很委屈!」「但我們說什麼都不對,也都不能說。」
魏哲家:我不講趨勢了,因為看不懂
中美爭強,地緣政治下,就連先進製程獨步全球,被稱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也無法避免挑戰。就在美國廠移機典禮前三天,魏哲家出席「蘭成講座」,一上台便直言,今年6月接受母校邀請演講「半導體趨勢」;半年後,他說,「我不講趨勢了,因為看不懂,我決定改為『半導體新挑戰』。」
「過去挑戰,大多來自於競爭者;但是現在的挑戰,來自『兩個世界』。地緣政治對所有產業,都是新的挑戰。」
短短不到一小時的演講,魏哲家不只一次強調,外界質疑台積電赴美,恐淘空台灣半導體,「門都沒有!」更大方回應,外界擔心,台灣半導體將步入日本後塵,「不可能!台灣努力30多年,怎麼可能被擊倒!」
台積電有護國神山之稱,因為「我們的客戶遍佈全世界,也都離不開我們,」能讓客戶離不開台積電,魏哲家歸因於創辦人張忠謀,「我的老闆很聰明,1987年,他就開創了半導體代工的新模式。」
且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我們堅持,客戶先成功,台積電再成功,」「台積電與客戶的關係,是共存、共榮的關係。」
魏哲家印象深刻,剛從耶魯大學電機博士畢業時,當時TI(德州儀器)在美國德州達拉斯的總部,買了一台價值百萬美金的設備,已是天價。但隨著半導體製程愈來愈複雜,如今,一台UV要價約2億歐元。
各國欲建自擁半導體,魏:想吃肉,難道自己去打獵?
地緣政治下,各國政府都說要建立半導體產業與供應鏈,但現實是,「當半導體製造變得很複雜,設計變得很複雜,你很難全部自己做。」魏哲家說得直白,「想要吃肉,難道還得自己去打獵?」
蓋一間先進製程晶圓廠,至少需要150億美元至200億美元,成本驚人。魏哲家舉中部名產太陽餅為例,台中滿街都是太陽餅店,但事實上,生產太陽餅的工廠只有四家。
「大家都想在自己的國家蓋半導體廠,但每個國家,都能蓋工廠嗎?」魏哲家分析,很多國家不了解,台積電可以成功,因為台灣半導體產業30多年來,一步步建立的生態系與產業鏈。
「你沒有生態系,孤伶伶一個,怎麼做?」形容各國搶蓋晶圓廠,他說,「那種感覺就像,你家裡每天要喝一瓶牛奶,於是,你去養一頭牛。」
赴美怎麼找人才?魏:若交大在那,我就免煩惱了!
離開了生態系,台灣半導體產業搬到美國,「還能像現在一樣,活得很滋潤?」「想得美!」面對外界質疑,魏哲家直言,「台積電搬到美國會把台灣半導體淘空?門都沒有!」
從財務來看,「我們投資一塊錢,只能做五毛錢,從這五毛錢裡賺60%,只能賺三毛錢;但銀行投資一塊錢,可以賺五毛錢。」魏哲家直言,「每個國家都想自己蓋工廠,真的可行嗎?」
生態系之外,各國想建半導體廠,最大的挑戰是教育訓練,是人才。
魏哲家舉台積電為例,「我們研發人才7500人,上線生產,研發一定要在隔壁。」「成立產線,研發工程師先行,要一起工作,這也是台積電去AZ(亞利桑那州)的作法,我們在當地聘了五、六百人,先到台灣學習。」
他強調,台灣的半導體競爭優勢是人才。台灣的教育與文化,養成半導體所需人才,更造就台灣半導體護國神山。「我們到任何一個地方蓋廠,先看他附近的大學與人才,」提起美國廠人力問題,他開玩笑說,「如果交大也在那邊,我就不用煩惱了。」
如今,面對中美「兩個世界」,全球地緣政治挑戰日益嚴峻下,魏哲家說,「我們不參與政治,但是我們管理『地緣政治』。」他坦言,如今的半導體趨勢,沒人看得懂;但可以確定的是,「未來要享受半導體,勢必得付出更多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