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拿熱飲的人,會覺得他人較親切、好相處?在室溫較低的法庭裡,陪審團判的罪更重?了解體溫與溫度,有助於人際關係、工作,甚至是行銷與社群媒體上的發展。(本文摘自《做個有溫度的人》一書,作者為漢斯.羅查.艾澤曼,以下為摘文。)
現今的房子可能有很複雜的調溫功能,不過,儘管購屋者挑選房屋的原因五花八門,一間房子調節溫度的背後意義,主要是源自於演化。想辦法創造及維持溫度恆定是攸關生死的問題,重要性僅次於找到維持呼吸的方法。
無論我們搜尋過多少房地產的網站,研究顯示,氣溫下降時,買家會覺得待售的房子更有家的感覺、更溫暖,因此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氣溫下降時,社交體溫調節就像漲潮一樣,一舉推高了水面上的所有船隻。
房地產經紀人可能告訴你,他們不需要心理學家來指教他們如何賣房子。澳洲線上房地產雜誌《房地產》(Domain)的文章寫道:「冬季的最佳展示方式……是以壁爐的火堆作為客廳的焦點。」該文的作者確實向一位臨床心理師請教了這點,那位心理學家指出:「那可以讓人感到溫暖,回想起童年的快樂時光,感到舒適、安全、受到關愛。」她接著又說:「覺得溫暖時,通常會感覺良好,感到安心。覺得寒冷時,所有的負面觀感都會湧現,你開始覺得身體不太舒服……那不是買賣房子的最佳時機。」
那位臨床心理師的說法暗指,有壁爐加溫的房子與屋外嚴寒之間的反差,是有效推銷房子的利器。《房地產》的另一篇文章指出,房市「最積習難改的觀念之一」,是誤以為「春天賣房的成效最好」。該文反駁了這種觀點,指出冬季是「營造躲避風雪的避風港」的大好機會。
例如透過以下技巧:「創造暖色系居家……使用時下流行的灰粉色、橄欖色、黃褐色等大地色調」,「即使是最冰冷的室內也會因此暖和起來」;採光應該偏向色譜的「暖黃色」那端,而不是「冷螢光」那端。《房地產》也建議,在「室外的冬季花園或庭院」,設計一個火爐。
房地產經紀人也告訴我們,要在待售的房子裡營造溫暖的感覺,不是只能靠熊熊熱火來溫暖房間。很多人都知道開放式壁爐其實是效率欠佳的室內取暖方式,但壁爐中熊熊燃燒的烈火所呈現的景象與聲音,確實令人感到溫暖,就像暖色系也有同樣的效果。
《房地產》雜誌指出,我們也可以巧妙地運用嗅覺刺激。「利用『香草琥珀香晶體』(Vanilla Amber Aroma Crystals),營造溫暖又舒適的氛圍,幫助潛在購屋者放鬆。記得用真正的香草。」你可以看到該文作者很隨性地將溫暖視為一種「舒適」的氛圍,有助於潛在買家「放鬆」。
別妄下結論,變數太多了
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接受《房地產》雜誌訪問時談到,她在澳洲賣過一棟房子,那棟房子「有一個寬廣的花園露台,冬天面向波濤洶湧的大海,迎著狂風吹拂」。她開了暖氣,但在開放看屋日刻意把暖氣調小,「點燃蠟燭,放一些有情調的音樂。」她告訴《房地產》雜誌,那棟房子「之前的售價是 250 萬澳幣,最終是以 276 萬澳幣賣出,成果斐然,我覺得這一切要歸功於在冬天做出那樣溫暖的展示」。
由此可見,在「寒冬」戶外環境的對比下,提供「溫暖」的室內環境能夠有效地提高賣價。
或許吧!但是,一如既往,當我們試圖根據心理學原理提出切實可行的現實建議時,往往赫然發現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因果關係的世界裡,深受多種可能變數的影響。
因此,我們應該謹記統計學中所謂的「可解釋變異」(explained variance),而我們通常只能解答其中一些。例如,房地產產業裡,購屋者的購屋時間會受到一些固有的變化所影響,比如熱門假期有較多的閒暇時間看房、總體經濟狀況(景氣好壞)、房貸是否容易取得等等。
此外,冬天雖然可以讓一棟精心陳列的「溫暖」屋子看起來特別有吸引力,但在很多地區,這種賣屋方式需要買家在寒冬中冒著風雪與凍雨去看屋,那很容易令人望之卻步。
一間房子或許在冬天看起來價值較高,但要是缺乏前景與競爭出價,就可能會壓低價格。那些因素與溫度無關,卻也會影響一間房子的預期售價。
所以,在我們深入研究資料之前,這裡有個免責聲明:除了溫度以外,還有其他變數也對房屋的售價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