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邪惡的行為比「不作為」還要糟糕?如果你是薩諾斯,會怎麼做?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2-08-02

瀏覽數 21,850+

僅為情境圖,取自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Wiki
僅為情境圖,取自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 Wiki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你已經仔細想過了,但你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做一件非常邪惡的事情,二是讓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你該怎麼辦?你認為邪惡的行為比更可怕的不作為(inaction)還要糟糕嗎?(本文摘自《口袋裡的哲學課》一書,作者為喬尼‧湯姆森,以下為摘文。)

薩諾斯(Thanos)是漫威世界中泰坦星的永恆族。他離經叛道,幾乎無人能敵,而上述問題便是他面臨的困境。

薩諾斯思考良久,得出一個悲哀的結論:生命只能通向死亡和遭遇苦難。他指出:「宇宙是有限的;它的資源有限。如果不控制生命,生命將不復存在。

戰爭會爆發,兒童會營養不良,整個宇宙都會遭殃。他下了結論:「必須扭轉局面。唯有我才知道這一點。至少我是唯一願意採取行動的人。」

薩諾斯有兩種選擇:要嘛用他的巨大力量親手滅除大部分的生命,要嘛袖手旁觀,讓整個宇宙在令人窒息的反烏托邦中枯萎、腐爛,最終邁向死亡。

這個問題其實是「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的改版。英國哲學家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在 1960 年代首次提出這個倫理學的思想實驗,受測試的人會面對兩難:

一是改變失控的電車所走的軌道,讓它壓過一個人;二是什麼也不做,繼續讓電車按照正常路線去碾壓五個人。

福特的解決方案是「雙重效果論」(doctrine of double effect)的某個版本。它可追溯到阿奎那,內容是說:如果是故意導致壞的結果,行動就是錯誤的;然而,假使可預見壞的結果,但局勢不可避免,則行為就是允許的。這是一種附帶損害(collateral damage)的學說。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vogias

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vogias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由此看來,薩諾斯是錯誤的。他要殺死多數的人,這種行徑是邪惡的,比放任各種邪惡發生都還要糟糕。然而,真的有確切的答案嗎?

換句話說,此處的困境是:規則對上「更大的利益」(the greater good),或者結果對上「教條」(doctrines)。殺死一頭四處流浪的餓狼,顯然比讓牠吃掉一群慌亂的孩子更好。假使一彈指之間,便可抹去 50% 的生命,讓其餘生命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這何錯之有?

那麼,誰是對的呢?如果只要「好人無所作為」,邪惡便會盛行,那麼薩諾斯就是漫威電影宇宙(Marvel Cinematic Universe)中唯一的好人。假使你擁有無限寶石,你會怎麼做?

《口袋裡的哲學課:牛津大學的10分鐘哲學課,跟著亞里斯多德、尼采、艾西莫夫、薩諾斯等95位思想家,破解135則人生思辨題》,喬尼‧湯姆森,麥田出版

《口袋裡的哲學課:牛津大學的10分鐘哲學課,跟著亞里斯多德、尼采、艾西莫夫、薩諾斯等95位思想家,破解135則人生思辨題》,喬尼‧湯姆森,麥田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