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能源戰殺傷力遠勝俄烏戰!歐洲經濟的冰凍痛苦明年才來

丁學文
user

丁學文

2022-11-29

瀏覽數 95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lickr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Flickr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眾所周知,俄羅斯總統普亭在俄烏戰爭發生後,將能源做為了他最重要的攻擊武器。《經濟學人》的數據記者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這樣的變化有可能在烏克蘭以外間接殺害多少人?答案令人無比震驚。

雖然熱浪讓人壓力巨大,但低溫比高溫更容易讓人致命。為了估算能源成本和死亡之間的關聯性,《經濟學人》嘗試建立了一個統計模型,模型嘗試在歐洲的226地區中,預測每個冬天的每個禮拜會有多少人因此死亡。模型結果發現,電價每上漲10%,死亡人數就會新增0.6%,而且會集中在老年人或體弱者身上。

如果死亡率、天氣和能源成本之間的歷史關係果真適用,那麼將能源武器化造成的死亡人數有可能超過俄烏戰爭迄今為止造成的死於子彈、炮彈、飛彈和無人機的軍人人數。 這其實也是烏克蘭極力抵禦俄羅斯入侵歐洲的原因之一。

《經濟學人》數據團隊的工作為本週的封面設定了場景。 歐洲正在面臨著能源和地緣政治的危機,這不但會削弱它的發展,也會威脅到它的全球地位。

《經濟學人》封面。圖片取自The Economist臉書

《經濟學人》封面。圖片取自The Economist臉書

普亭開啟能源戰,殺傷力遠勝俄烏戰

對的,這期的封面故事議題拉回到令人擔心的歐洲大陸,大家會看見漆黑的封底前面,《經濟學人》放上的是一大塊已經被冰凍封結起來的歐洲大陸地圖。上面兩排怵目驚心的補充文字,大字寫的是 「FROZEN OUT 冰凍而亡」。小字則是「How the world is leaving Europe behind 這個世界如何將歐洲拋諸腦後。」

《經濟學人》表示如果你有機會和任何一個來自歐洲的朋友聊天,當你問到他們對這個歐洲舊大陸的前景看法時,他們的反應大概不出兩種情緒。一種是欽佩,在幫助烏克蘭和抵抗俄羅斯入侵這件事情上,歐洲表現出了團結、堅韌和承擔巨大代價的一個基本原則。但第二種則充滿了擔憂。 

他們認為殘酷的經濟緊縮將對2023年及再過來的歐洲韌性構成嚴峻的考驗。一股越來越擔心全球能源體系的重塑、美國經濟的民粹主義和地緣政治的四分五裂,會威脅到歐盟和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大陸長期競爭力。那危及的不僅是歐洲大陸的繼續繁榮,連大西洋兩側的合縱連橫也將面臨風險。

能源危機〉明年歐洲天然氣儲存不足

很多人被過去幾週歐洲傳來的好消息所蒙蔽了,諸如什麼能源價格和夏天的高峰相比已經很低了,今年的暖冬意味著天然氣儲存超乎預期。但能源危機其實沒有離去,天然氣價格仍然是長期水準的六倍以上。 

11月22日,俄羅斯再度威脅要切斷通往歐洲的最後一條天然氣管道。2023年,歐洲的天然氣儲存絕對不足,而那將是一個不再有俄羅斯天然氣輸送的冬天。

戰爭還會造成全球金融的脆弱性。能源價格的通貨膨脹正在波及歐洲其他經濟體,給歐洲央行造成了嚴重的困境。它不得不提高利率來控制物價,但如果利率升的太急,又可能會破壞歐元區較弱成員國的穩定,尤其是負債累累的義大利。即使在能源危機肆虐之際,這場戰爭也暴露了歐洲商業模式的脆弱性。 

太多的歐洲工業,尤其是德國的產業結構,都是依賴俄羅斯的大量能源投入。更多的歐洲跨國企業還依賴著中國的內需市場。與俄羅斯的斷絕關係、能源結構成本的上升,以及西方和中國的脫鉤都意味著許多的歐洲企業董事會隨時都將面臨著清算的可能。

美國的經濟民族主義走向進一步加劇了這個擔憂,這種民族主義可能會在補貼和保護主義的龍捲風中捲入大西洋兩岸的商業活動。拜登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涉及了4000億美元的能源、製造業和運輸補貼,其中還包括了美國的製造業條款。 

在許多方面,該計畫與中國幾十年來奉行的產業政策非常相似。隨著全球經濟的其他兩大支柱變得更加充滿干涉和保護主義的色彩,歐洲一貫堅持的維護世界貿易組織(WTO)立場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傻瓜。

歐洲企業已經對補貼做出了反應。瑞典備受讚譽的電池初創公司Northvolt表示,宣布將在美國擴大生產。西班牙的能源公司Iberdrola在美國的投資是其在歐盟的兩倍。 

許多企業決策者警告說,昂貴的能源和美國補貼的結合使歐洲正在面臨大規模去工業化的風險。德國化工巨頭BASF最近公布了「永久」縮減其歐洲業務的計畫。更可怕的是歐洲的老齡化速度也比美國還快。

11月22日,俄羅斯威脅切斷通往歐洲的最後一條天然氣管道。圖片來自Nord Stream 2 Corp. 推特

11月22日,俄羅斯威脅切斷通往歐洲的最後一條天然氣管道。圖片來自Nord Stream 2 Corp. 推特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拜登以鄰為壑,歐洲腹背受敵

失去投資將讓歐洲更加貧窮,並加劇整個經濟活力的衰退。與新冠肺炎爆發前的GDP軌跡相比,歐洲的表現比任何其他經濟集團都差。在全球100家最有價值的公司中,只有14家是歐洲公司。

政客們可能會在不斷升級的福利軍備競賽中放棄既有的原則,並用自己的補貼來強力應對。德國經濟部長指責美國「囤積投資」。法國總統馬克宏呼籲「喚醒歐洲」。

因此,補貼爭端將加劇美國和歐洲的緊張關係。美國對烏克蘭的財政和軍事支持已經超過了歐洲,而當它轉向亞洲以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時,美國會對歐盟沒有為自己的安全買單開始感到憤怒。 

北約的大多數成員國都沒有實現將GDP的2%用於國防建設。歐盟對俄羅斯的侵略天真得嚇人。儘管這場戰爭讓美國和歐洲在川普造成了破裂後再次團結了起來,但長期的衝突和經濟緊張局勢很可能使它們再次逐漸走向分裂。 

為了避免危險的裂痕,《經濟學人》呼籲美國必須看的更遠。拜登的保護主義有著耗盡歐洲活力的危險,即使美國決定繼續支持烏克蘭軍隊,大批的油輪也必須橫渡大西洋來提供能源。 

拜登經濟學的主要目標是壓制中國想要主導的關鍵產業:美國吸走歐洲的投資對自己沒有什麼具體的戰略利益。應該讓歐洲企業有資格獲得美國的能源補貼,並進一步整合跨大西洋的能源市場。

與此同時,《經濟學人》也認為歐洲需要保護其經濟不受能源短缺的影響。旨在補貼消費者和企業基本能源需求的計畫應該像德國那樣,通過提高邊際價格來抑制需求。 

為了降低長期能源價格,歐洲應該加快再生能源革命,同時保持能源市場對競爭的開放性。它還需要適應新的國防安全現實,這意味著在國防上投入更多的資金,以便在美國將目光轉向亞洲時自己可以承擔起責任。

文章最後提及除了欽佩和擔憂這兩種顯而易見的情緒,影響跨大西洋關係的另一個情緒就是沮喪。美國對歐洲經濟的不振和沒有辦法自我防衛感到憤怒;歐洲也對美國經濟的民粹主義發展感到了憤怒。 

但正如歐洲大陸不能因戰爭而陷入分裂一樣,這個歷史上最强大的跨大西洋民主聯盟必須儘快調整並找到可以持久下去的方法。 

我的想法?

很明顯,對能源的關注正在消耗歐洲市場所有政客的時間和注意力,並進而忘記了其他政策制定的重要性。由於對今年冬天能源危機的擔憂,沒有一個歐洲國家把眼光放在疫情過後的歐洲經濟布局策略上。

這對老邁的歐洲經濟體或許不足為奇: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們看得見的歐洲改革就已經一再延後。

在法國,馬克宏在疫情初期強力推動的養老金改革已經不再提起。其他歐洲國家的領導人曾經承諾的改革盡皆不見蹤影,只把貪婪的眼光鎖定在了歐盟的疫後復甦基金上。

政策制定者曾經信誓旦旦這兩年將是一個歐洲推動經濟改革的重要時期。歐洲的失業率創下新低,更讓大家誤以為歐洲經濟沒有那麼糟糕,其實那是財政刺激帶來的假象。

歐洲曾經的改革機遇已經被普亭帶來的能源危機抹殺了。提高歐洲競爭力的種種計畫被迫再次延后。 應該用於幫助那些因經濟結構調整而受到損害的資金,早已被挪用於能源補貼了。換句話說,天然氣短缺將造成的痛苦傷害根本還沒有真正出現,歐洲經濟的冰凍痛苦將在明年撲面而來。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金庫資本管理合夥人兼總經理;原載於《經濟日報》,本文獲授權轉載)

你可能也喜歡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數位專題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近年「海線五雄」沙鹿、龍井、梧棲、清水和大肚迅速崛起,能源、高科技、金融業紛紛進駐,龐大投資額正湧向海線城市,市府的「富市臺中」計畫,大力招商,讓海線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新廊帶。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