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聯強國際「需求鏈」

陳玫中
user

陳玫中

2004-02-01

瀏覽數 25,550+

聯強國際「需求鏈」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4 / 2月號雜誌 第212期遠見雜誌

從1988年開始轉型成專業通路商,建立通路商強勢品牌的聯強國際,除了利用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提升整體流程效率外,更重要的是將「需求鏈」的觀念導入傳統的供應鏈管理中。

聯強總經理杜書伍認為,通路商最大的挑戰,在於庫存成本和供貨速度之間的平衡。唯有從掌握終端客戶做起,才能徹底提升供應鏈的效能。

聯強的「需求鏈」包含三大元素:第一,全面性的通路建立,無論個人或是商用消費,聯強要求儘可能涵蓋最廣的範圍,徹底掌握客戶的需求;第二,「賣多少,補多少」的及時供貨系統,從下游經銷商開始做起,消除上下游的資訊落差;第三,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統,降低通路每一環節的庫存需求。

聯強篤信資訊業者要在市場生存,必須掌握兩種高獲利模式:「產品技術」的快速研發、高價值、高收益,以及「運作技術」,利用整體營運效率的提高來降低成本。聯強正是運用「需求鏈」的觀念和垂直分工的原則,建立台灣第一的電腦通路品牌。

萬能技術學院教授陳光明指出,由於聯強國際本身卓越的電子技術,加上強大的物流體系,聯強物流可說是具有整合物流與電子商務的無窮潛力。而一位產業分析師也指出,「聯強最大的優勢,就是logistics(運籌)和execution(執行)。」

聯強運用包含「需求鏈」在內的通路管理機制,將通路的營運成本不斷降低。目前一般資訊業通路商的營運成本約為5%,在毛利率持續降低的時代,競爭愈形激烈;但聯強的整體營運成本卻維持在2.5%左右,因此可以持續掌握通路市場的優勢。以個人電腦而言,聯強2003年個人電腦類產品銷售量總計一百一十萬套,比2002年的九十一萬六千套成長20%。以2003年台灣個人電腦總消費量約兩百五十萬套估算,聯強市場占有率約為44%,比前一年度提升約四個百分點。

此外,聯強在2002年被美國《BusinessWeek》評選為世界IT一百強的第四名;2003年9月,被選為「台灣十大國際品牌」的第九名。(陳致中)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