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威爾史密斯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因為主持人用言語調侃他的妻子,他衝上台給主持人一拳,讓在場的人目瞪口呆,轉播也臨時被迫中斷。第一次看到被動式攻擊(passive aggression)這個詞時,讓我覺得很困惑。明明是攻擊,怎麼會是被動的呢?
在我們的既定印象中,攻擊是一個直接、主動的行為,藉由攻擊讓對方受到傷害或者權益受損。然而被動式攻擊的概念有點像、又有點不一樣。
今天想分享三個重點:什麼是被動式攻擊?我最近遇過的被動式攻擊,以及三個應對方式。
什麼是被動式攻擊?
被動式攻擊也是攻擊的一種,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惡意與不滿,而是以隱諱的方式讓對方感覺到不舒服及造成影響。
也因為是使用隱晦的方式,通常不會直接受到譴責,也不需花費太多力氣就能簡單地傷害他人,達到發洩自身情緒的目的。
常見的方式有:
親身經歷「被動式攻擊」的例子
有陣子我很喜歡分享自己的周末早餐,但有同一位讀者時常私訊我:「妳不應該泡濾掛式咖啡,這不環保」、「你在早餐店內用不應該使用店家給的一次性紙杯,應該自己帶杯子」等等。
起初我不以為意,也很感謝這位讀者的提醒。也解釋我家並沒有咖啡機,喝咖啡的次數也不需要特地買一台咖啡機,怕不常使用反而造成電器浪費;大多店家為了防疫,不開放顧客使用自己的環抱杯。但後來狀況越來越密集,一旦我發布限動,這位讀者就會立刻回應我這樣不環保,而且是每一則!窮追不捨的程度,彷彿我連外出用餐都是一種罪過。讓我當時開始怯於分享。
某天她又回覆我:「如果我是妳,我就不會出外用餐、不喝任何飲料。」終於讓我感到很生氣了,我再一次堅定說明我的立場,並且表達她的行為讓我非常困擾。
因為我比較有環保意識、太自律了,才這樣提醒妳,不好意思。
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道歉,但仍然讓我感到非常不適。因為在這段話語之下,她仍隱諱地表達了我沒有環保意識、我不自律的訊息。
這也是我遇過近期很典型的被動式攻擊的案例。如果不特別留意,我也不會發現這就是被動式攻擊。
面對被動式攻擊的3個應對方式
1. 表明立場
與攻擊者的溝通非常重要,必須讓對方理解對方的行為已造成自己的不便,同時也讓對方知道自己已經感受到其消極態度。
2. 設立界線
對自我行為的認知很重要,是自己的範圍就應該負責,要是超出自己的界限,就應該勇於拒絕,別概括承受他人的情緒,讓自己深陷痛苦。
3. 別讓情緒引發衝動行為
遭受到被動式攻擊一定會感到相當不舒服,也因為對方不是直接攻擊,讓自己無法直接反抗。我能理解這種生悶氣的無力感,真的會讓人抓狂。
最重要的還是保持理性態度、好好溝通喔!
人際關係真的是很難的課題。 希望大家看完文章也不要一味怨恨被動式攻擊的人格(雖然以前沒有接觸這個概念時,遇到這種狀況也會令我很惱火),畢竟所有人格都是後天建立的,成長環境也可能會讓人不敢表達自身感受,只能以被動式攻擊表達自己的不滿,你我都有可能會做出這樣的行為。
雖然遇到被動式攻擊真的會很困擾,但同時也期望大家能夠花更多時間了解其背後動機喔!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Na個樹洞|Louna,原文:聊聊被動式攻擊&3個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