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管理親友關係的一個關鍵要素是誠實。如果你覺得不開心,就不要告訴伴侶、朋友或同事「一切都很好」。你覺得長期這樣下去會發生什麼?你只會變得沮喪,消極或孤僻。你應該誠實說出真相,不要靠第三方傳話。(本文摘自《啟動你的韌性開關》一書,作者為史蒂芬妮.艾茲蕊Stephanie Azri,以下為摘文。)
例如,如果上次家族聚會時,珍妮阿姨說你做的砂鍋菜不好吃,你因此感到生氣。你可以找機會跟珍妮阿姨私下談談,用平靜的口吻、尊重的方式、成熟的態度說明你的感受與原因。
設定健康界限的3步驟
在任何人際關係中,設定明確的界限和限制很重要。我在治療中會告訴所有患者,設定健康的界限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確定應有的界線
每次孩子去婆家,婆婆就讓孩子喝汽水,你可以接受嗎?你覺得可以借錢給朋友嗎?一旦你決定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不該做,就會更懂得讓別人知道你的立場。
第二步:好的界限是讓每個人都知道
如果你沒有打算讓婆婆知道你的立場,禁止孩子喝汽水也沒有意義。除非婆婆有水晶球或懂得判讀你的心思,否則她不會知道你在想什麼,而且她可能在每次家庭聚會時,都在冰箱裡塞滿汽水。
以上兩個步驟都是一般常理,多數人在執行上沒什麼困難。
第三步:保護你的界限
第三步有點棘手,但是就像我對患者說的,沒有第三步的界限,就跟毫無界線一樣。第三步是保護你的界限。你準備怎麼做以確保大家把你的想法當一回事,並尊重你的意願?你如何堅持到底?
前例中,如果婆婆明明知道你的規矩,卻依然讓你的孩子喝汽水,你會怎麼做?第三步是建立一個自然的結果。這不是指報復或懲罰,而是指你已經清楚解釋你的界限,並強調如果那個行為繼續下去,將會發生什麼。這是指,如果婆婆繼續讓小孩喝汽水,你可能會決定小孩以後只能在大人陪同下去婆婆家,婆婆想看小孩可能要到你家或去公園,或是婆婆了解到除非不給小孩喝汽水,否則看不到小孩。第三步很難,因為那可能引發衝突與對抗。但是少了第三步,就無法設定有建設性的明確界限。
界限的問題在於,它是主觀且個人的。我可能覺得規定「回家前先發簡訊通知」對我的家人是很好的界線,因為我想確定他們回家時,我不是衣衫不整的狀態。但別人可能覺得那個界線很蠢又沒有必要。自然的結果也是如此,我可能覺得某個結果很適合,但別人可能覺得另一個全然不同的結果比較恰當。
底下幾點可以幫你把這些對策付諸實踐:
站穩立場的6個要點
1. 堅持立場!
所謂得寸進尺,軟土深掘。在人際關係中,你應該設定界限與規矩並堅持下去。這不表示你沒有協商的餘地或不能改變想法,這可能表示某刻很重要的事情不再重要了。改變邊界和堅持立場是不同的,因為改變邊界是你自願的,而不是被迫的。
「艾茲蕊醫生教我設定界限的方法,是假裝她想踢我,我因此採取必要的步驟,好讓她停下來!這招感覺很詭異,也很有趣,卻很務實。它幫我以想像的方式,落實設定界線的三步驟。直到今天,我依然記得!」
2. 明確地設定界限,並記得提醒親友
界線要公開透明。如果婆婆把汽水倒入小吉米的杯子,端給小吉米喝,她以為你不會當著15位客人的面前提出反對,那你就當場說出來!但是要有禮貌,語氣尊重,甚至要發揮幽默感。例如,你可以說:
婆婆,小吉米從上週到現在還不能喝汽水。
3. 保持距離
我知道乍聽之下這似乎不利社交,但如果其他的方法都沒效,這樣做可能是必要的。不是每個親友都充滿關愛,有些人甚至是惡毒的。如果你周遭不幸有這種人,你已經試遍了其他的方法都沒效,你可能需要盡量減少跟他們相聚。你可能也會發現,只在你家或中立的區域見面,有助於避免權力失衡。或者,只在伴侶的陪伴下,才見這位親友,畢竟人多力量大……
4. 盡量避免向關係不好的親友求助
不久前你才請妹妹(或弟妹)臨時幫你帶小孩一週,你可能很難阻止她不請自來,或突然到你家作客。避免讓自己處於「積欠人情」的狀態,因為那很自然會影響你堅持決定與界限的能力。
5. 不要八卦或散布謠言
想要發洩及尋求情感支持是人之常情,但這有分「正確」的作法及「錯誤」的作法。在嫂子的母親面前談論嫂子,不太可能對你有利。你應該找自己的朋友、親人或毫無既得利益的第三方談。
6. 不要感情用事!
在任何人際關係中,你和對方都有一樣多的權力。如果你開始出現防衛、擺爛或無禮的態度,對方因此與你斷交是意料中的事。同樣的,如果你總是消極、抱怨或求助,社交圈很快就會縮小。盡量保持正面、樂於助人、支持的心態,就像你希望別人對待你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