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推動社區式長照機構 樹立健康老年新生活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1-12-09

瀏覽數 28,350+

圖 / 小規模多機能三合一服務,讓長輩能彈性運用,照顧長輩也照顧整個家庭。
圖 / 小規模多機能三合一服務,讓長輩能彈性運用,照顧長輩也照顧整個家庭。

面對整個社會高齡化,無論是身心健康、慢性疾病或是生理狀況持續老化等問題,以台灣目前供需情況來看,社區提供老人照顧的相關建置,資源仍十分有限,預估2025年台灣老人比率將超過20%,未來恐怕老人買尿布多過嬰兒,唯有持續設置小規模多機能服務機構,才有可能因應急速超高齡社會的到來。

提高自主性 培養長者生活勝任能力

台北市愛活樂園總幹事涂心寧認為,小規模多機能是師法日本照顧長者精神,既熟悉又具信任感,也增加在地就業機會,是很好的服務,需要不間斷持續推動。目前考量人力配置問題,服務採預約制為主,如何在維護工作人員勞動權益及人力調配中找到最佳營運模式,是機構待突破之課題。

現在家庭照顧者習慣將壓力責任放在自己身上,對相關資訊陌生,也不懂得運用政府所提供的資源,容易因為家中有長者要照顧,讓生活陷入不良循環,涂心寧十分期待有朝一日,小規模多機能服務成為民眾日常話題,社區鄰里間互相交流資訊,彼此告知並鼓勵有需求的人使用,讓長輩透過持續學習,提高自主性選擇,培養生活勝任能力,建立信心,同時家人偶爾也能短暫好好休息,改變大眾對傳統以孝道、倫理框架的照顧觀念。

過去有許多成功案例,像是有長輩坐輪椅來,經過五感訓練半年後就能走路回家,或是本來要用四腳助行器,經過專業評估訓練,三個月後就拿掉助行器,希望讓大家了解到,日照中心並非讓長輩來消磨時間,而是真的接受專業訓練,延緩功能退化。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從過去基礎照顧到現在專業學習安排,在高齡社會照顧議題中扮演重要角色。

期待透過社區鄰里間互相宣導,鼓勵有需求的人使用小規模多機能服務,讓長輩願意踏出家門參與學習,增加自主性選擇。

期待透過社區鄰里間互相宣導,鼓勵有需求的人使用小規模多機能服務,讓長輩願意踏出家門參與學習,增加自主性選擇。

實質照顧需要家庭 照服員認同服務理念 昇華工作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服務處處長黃淑華表示,小規模多機能服務提供日間照顧、居家服務與臨時住宿,彼此可相互配搭使用,家屬依自身需求彈性選擇,給予長輩實際的關懷。

黃淑華同樣表示小規機服務自2015年開辦以來,遇到最大挑戰是人力上的培訓,過去照服員原本只在日照中心裡工作,然後增加居家到府服務及提供夜宿服務之後,需要排班及輪值夜班,唯有不斷鼓勵照服員,與他們說明服務價值與核心理念,並協助做專業訓練,例如沐浴、陪伴就醫、陪伴外出或陪伴購物、預備餐食等,起初有些長輩會有排外感,覺得家裡的領域不能讓外人進來,所以即便是在日照已經十分熟悉的照服人員,仍要彼此建構更進一步的關係,讓長輩接受照服員會來家中幫忙日常沐浴及陪伴,另外夜間留宿工作時段,對部分照服員而言也需要調適,透過逐步踏實的訓練並充分溝通,現今照服員時常分享,覺得自己的工作內容很有價值和意義,因為可以與長輩建立更穩固關係,也能幫助老人與家庭社會保有生活延續性,曾有家屬反饋,照服員不只是照顧好長輩,也等於照顧到整個家。

黃淑華處長談及發生過的實例,當時是風雨交加的颱風夜,個案家屬因為人在外出差非常擔心,好在有照服員可以留在家中陪伴家父,讓他對此十分感激。另一位個案是家屬要帶父親定期去中醫診所針炙,偶爾要到西醫排檢,幾乎是每天回到家裡沒多久,馬上要出門買菜,再辦點雜務後,隨即要到日照中心接父親回家,行程相當匆忙緊湊,自從得知有小規模多機能多元照顧模式,協助陪伴長輩就醫,讓她可以順利調整工作及照顧安排,免去來回奔波的勞累,舒緩長期照顧負荷。

黃淑華處長說「只要有需要就有我們的服務」,如果個案家屬有出差、旅遊需求,或生活上需要舒緩照顧的壓力,在這二至三天的空檔,他們可以很放心地讓家中長者在日照中心留宿,也有曾經留宿的長者錄製影片傳達感謝,影片中表示他像是住在五星級飯店、早餐很好吃、也有熟悉的照服員相伴,家屬可以放心托顧、妥善規劃生活,服務品質不只在服務對象身上看得到,也體現在整個家庭的照顧安排上,別具意義。

(衛生福利部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