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被呼巴掌的,到底是馬克宏還是拜登?

李建興
user

李建興

2021-06-28

瀏覽數 28,800+

被呼巴掌的,到底是馬克宏還是拜登?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21 / 7月號雜誌 綠電契機

龜兔賽跑,是《伊索寓言》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自古希臘時期流傳至今,除了經常借諷時弊外,更有如醍醐灌頂,總給人帶來深遠的啟示。而這對於在全球抗疫榜單中,曾立下優越名次,目前卻被困在疫情,使得抗疫排名一一被他國超越、排擠的台灣來說,更是一記殘酷的當頭棒喝。

只是,當寓言結束後,回到現實,故事並不會就此落幕,落敗的兔子是該從此坐困愁城?還是盤點優勢、策略重練,最後扳回一城?此時,格外值得台灣人深思。

以下兩則正在發生中的國際事件,都是一度落敗的強國,試圖爭回贏面的案例,也都是足以為台灣借鏡「寓言續集」。

上任140天的美國總統拜登,為了救回在川普時代敗光的國際關係,重新拿回全球的領導權。近來趁著美國本土疫情趨緩時,他除了祭出慷慨的疫苗大外交外,亦展開就任後的首次出訪。

於是,從6月11日起,數天之內,年邁的拜登,一連走訪了英國、比利時以及瑞士,馬不停蹄地參加了G7、北約、歐盟及美俄……等四場高峰會,不但要刷存在感,更像是個重據領地的獅子王,逢人便喊:「美國回來了!」

面對這次美國重回北約,許多人難免想起,69年前,北約第一任秘書長Hastings Lionel Ismay所說的一句話:「北約的宗旨,是將蘇聯擋在外頭,將美國拉進裡頭,同時讓德國沒了想頭!」 沒想到一甲子過後,美國扮演世界霸主的手法,依舊故我,唯一的改變,這回是讓「中國沒了想頭!」

因此,G7也好、北約也好,在感性的大合照與開場白,替盟國作足「面子」後,御駕親征的拜登,其實更想從每一場峰會場子拿回的「裡子」則是「合縱連橫、天下圍中」。

其中,在G7,他說服其他六國領導人以40兆美元組成B3W(Build Back Better World)重建更好世界的計畫,說穿了,就是要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

但最有戲的仍是6月16日的美俄對談。畢竟過去兩國針鋒相對多年,每交手一次,就讓全球的寒毛多豎一根,但沒想到這次拜登居然先遞出了橄欖枝,在到達瑞士日內瓦湖畔莊園會議現場時,將自己最愛的飛行眼鏡送給普丁。

只是,普丁當然知道拜登不是單純來交朋友的,看似「破冰」,其實是「先禮後兵」,於是兩人一見面,普丁只跟拜登握手4秒,沒有給媒體留下足以詮釋各自盤算與內心戲的鏡頭,就急著閉門,把該說的話說清楚。

想當然而,美國的話題自是離不開如何「離間中俄關係,聯合次要敵人(俄國),打擊主敵人(中國)」。

先不論,中國的作法,是不是該遭眾人圍剿?同樣是拉幫結派,70年前,美國是以民主的價值和經濟的優勢來說服盟友,一同對抗價值和經濟光譜都位於極端的蘇聯,偏偏,如今的中國已非當年的蘇聯,亦能祭出經濟與科學的引力攏絡友邦,弱化美國的倡議,因此,無疑增添了美國重新統御世界的難度。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更時不我予的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在6月23日的專欄,以一篇「美國最大的威脅是美國」文章,更殘酷地點出美國的自身難保。

文中指出,美國正走向平庸:希臘人的高中畢業率更高、智利人壽命更長、俄羅斯、波蘭、拉脫維亞……等國的 15 歲兒童的數學比美國同齡人要好……「因此,真正讓美國重新回歸第一,應該少擔心別人做了什麼,而是多地擔心美國對自己做了什麼?」克里斯托夫語重心長地說。

再來看法國。近來法國馬克宏在視察民間時被呼巴掌,搶占國際版面,但殊不知,去年,馬克宏,以及全法國,更曾歷經一件慘痛的「打臉事件」。

2020年,當全球強國競相加入疫苗開發戰爭時,法國龍頭藥廠之一的賽諾菲,與該國擁有百年金字招牌,以開發出小兒麻痹、流感……等疫苗而享譽全球的巴斯德研究院,合力開發新冠疫苗。當時這項研究案被寄予厚望,連馬克宏都前往藥廠訪問加持,孰料在進行三期試驗時宣告失敗。

閉門找出錯誤,才是再造顛峰的王道 

這對於歷史輝煌的藥廠和向來自傲的法蘭西民族來說,是何其挫敗。但沒想到,法國人不以此為恥,反而轉念,認為失敗的開發,亦是重要資產,於是他們不但運用自己的量能,協助他國疫苗生產,甚至後來更與英國的葛蘭素藥廠合作開發能對抗變異病毒的新疫苗,如今已逐漸開花結果。

雖然法國疫苗的進程已足足比國外疫苗晚了一年,但法國認為,「遲到總比缺席好」,承認錯誤,盤點自己的現有的籌碼,持續前行,終究贏得世人的掌聲。

仔細想想,懂得痛定思痛的法國,對比於不斷進行困獸之鬥的美國,的確高明許多。

本期《遠見》封面故事〈綠色契機〉,表面上,是從台灣缺電危機,以及「零碳排」成為國際顯學後,揭示台灣落後於他國的窘境,但,更深層的意義則是檢討台灣的綠能政策缺失,以及盤點台灣的優勢,希望台灣能學習馬克宏及法國的精神,在全球的綠電戰爭中後發先至。  

誠如普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敬拜登所說的:「長得醜就別對鏡子發火!」雖然普丁的口舌之快講得並不厚道,但也著實給總是怪罪於人、忘了反求諸己,只會黨同伐異、糾眾仇敵的美國,狠狠搧了一記耳光。

從國際上的評價看來,真正被呼巴掌的,恐怕不是馬克宏,而是拜登。

而無論如何,這兩則試圖重返榮耀的「寓言續集」,都讓在抗疫和綠電力求突圍的台灣深省:「閉門找出錯誤,才是重新出發的唯一途徑!」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