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從去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各國都在進行疫苗研發。其中,美國的莫德納公司這個「恰好從事生物產業的科技公司」運用「人工智慧工廠」的營運模式,在11個月內就完成疫苗開發並大規模量產。(本文摘自《領導者的數位轉型》,作者為馬可.顏西提Marco Iansiti、卡林.拉哈尼Karin R. Lakhani,以下為摘文。)
最快速的疫苗研發紀錄
.2020年1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發布新型冠狀病毒的「疾病爆發新聞」(DONs)。麻州劍橋的莫德納生技公司(Moderna,後文簡稱為莫德納)執行長班賽爾(Stéphane Bancel)注意到這則報導。
.2020年2月7日,莫德納設於麻州諾伍德鎮(Norwood)的工廠製造出第一批臨床試驗疫苗。
.2020年5月7日,莫德納宣布,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的第一期審查成功完成,準備展開第二期臨床試驗,第三期則預計於2020年夏初展開,有望在12月初正式推出疫苗。莫德納取得前所未有的進展。如果它們真的能夠如期獲得FDA的批准,從開始研發到正式問市才用了不到11個月,將創下有史以來最快速的疫苗研發紀錄。(編按:2020年12月18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莫德納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
恰好從事生物產業的科技公司
莫德納是一家與眾不同的生物科技公司,從許多方面來看,這個組織彷彿是為快速因應指數型影響而量身打造。
執行長班賽爾將莫德納形容為「恰好從事生物產業的科技公司」。2010年,莫德納在共同創辦人艾菲揚(Noubar Afeyan)旗下的旗艦創投(Flagship Pioneering)資金挹注下正式誕生,致力於研發「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簡稱mRNA)技術的醫療應用。
傳統疫苗的生產方式,是先將一段能生產目標蛋白質的DNA放入微生物中進行培養,讓微生物將DNA轉錄為RNA,再將RNA轉譯為蛋白質,最後萃取目標蛋白質製成疫苗。但莫德納有著截然不同的技術基礎。
mRNA就像是「生命的軟體」,帶有與DNA相應的遺傳訊息,能夠像「信使」般傳遞轉譯蛋白質訊息,而莫德納的mRNA疫苗是直接將RNA送入人體,由人體細胞自行生產能夠對抗特定疾病所需的蛋白質,能夠大幅減少疫苗開發及量產所需的時間。
該公司的技術長兼品質長安德里斯(Juan Andres)表示:
我們的主要優勢之一,是擁有一個能夠驅動各種不同應用、不同疫苗需求的開放平台,所有的知識與經驗都能透過這個平台持續累積。
mRNA平台首席科技總監摩爾(Melissa Moore)則率領上百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持續改進mRNA技術,使臨床研究人員能詳細思考如何把mRNA 應用在各種健康問題。摩爾及其團隊對mRNA 平台的依賴,就如同程式開發者需要利用蘋果iOS或Google安卓系統的核心應用程式介面(APIs)及軟體開發工具來創造新的應用程式。
人工智慧工廠(AI factory)營運模式
莫德納之所以能夠成功,靠的是我們所謂的「人工智慧工廠」(AI factory),意指從研發到公司的各個層面,都是採取以數據為中心的營運模式。
莫德納是以一個整合性的資料平台為基礎:在統一且兼容的「記錄系統」中,嵌入源自每一個部門的專業數據。這樣的結構使資料得以被快速且可靠的組合與重組,以支持科技與商業應用的無限可能性。從研發到製造、從財務到供應鏈管理,由演算法驅動每一個部門的業務執行。
平台運用
「人工智慧工廠」的基本概念,就是將公司的資料、分析及人工智慧方法予以工業化。莫德納的人工智慧工廠為分析工作做的事,也就是一百多年前工業化為製造流程所做的事:用有系統的、標準化的方式去登錄、集中、清理、正規化及整合處理資料,並以應用程式介面提供給團隊用於新的商業應用。
資料平台構成該公司的核心,公司則聘請科學家和經理人去監督平台、運用平台的力量。不論是供應鏈預測或財務建模、疫苗設計或大規模製造生產,都是資料所驅動的演算法負責運作。
流程變革
莫德納的技術也影響著該公司的組織架構與流程,事實上莫德納的數位長、同時也是該公司的流程卓越長達米安尼(Marcello Damiani),擔負的任務就是推動全公司的流程變革,他認為既然已經擁有新的數位及人工智慧技術,就沒有道理再去修修補補那些舊有流程來改善它們的效率。因此他帶領團隊積極與各部門共同合作,重新設計新的作業流程,以提高速度、效率及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