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執著,一切就會變瀟灑!詹慶齡:50歲後,我看這個世界變得比較順眼了

靜心,才能把時間留給真正重要的事。

50+
user

50+

2021-05-15

瀏覽數 69,750+

圖/50+FIFTY PLUS
圖/50+FIFTY PLU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文/蔣德誼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提供/詹慶齡

編按:前主播詹慶齡在新聞工作20年後離開主播台,近年除了主持閱讀節目,更在報社開闢專欄,寫下自己與周遭同齡朋友的的熟齡心情,心境上也比過往更自在愉快。她說:「每個年紀都是重新出發的好時機;眼前擁有的,就是最好的時光。」

「要判斷自己『熟』了沒有,有個顯而易見的指標:被別人叫『某某姐』、『某某哥』的頻率愈高、就愈表示你可能不年輕了。」說起話來標準優美、字正腔圓,但才坐下聊不到3分鐘,立刻開懷大笑的詹慶齡,和一般人既定印象中「端莊嫻淑」的主播形象,好像不太一樣。

這幾年來,詹慶齡在報社的〈熟齡紀事〉專欄,有許多對周遭同齡朋友的觀察,也有自己的體悟。而開始寫專欄,剛好是過了50歲生日的這年。「過了50歲,看待世界的眼光,是感覺和以前有些不一樣了:有很多屬於這個年紀的心事,我自己心有所感,也很樂於和旁人分享。」

50歲生日有感 父母健在就是幸福

詹慶齡笑說,自己50歲生日那天,原想極力低調度過,「坦白說,我一點都不想看到蛋糕上面插著50兩個數字。」

但詹慶齡的母親,卻很堅持要幫她過生日,一早就準備了豬腳麵線要慶祝:「這個生日你一定要過,因為到了50歲,還有父母可以幫你過生日,是很幸福、值得感恩的事。

後來詹慶齡才從姐姐口中知道媽媽堅持的理由:原來詹慶齡的外公正是在媽媽49歲那年,因為心肌梗塞過世。

我這才了解,50歲時雙親還健康平安、生活無礙,其實就是莫大的福氣。

「說來奇妙,在跨過這個大關之後,我突然感覺自己真的是個大人了。或許因為沒有小孩,不會因為孩子的成長對照自己的年紀變化,加上身處人人皆凍齡的媒體圈,很難有『老』的實感。但一過50歲,好像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進入另一個人生階段,不能再騙自己還是小孩、少女了。」

人生就是不斷學習 中年後重新歸零是難得的升級機會

 政大新聞系碩士畢業,通過激烈競爭考進知名有線電視台,而後成為主播的詹慶齡,人生歷程看似一帆風順,但本人卻完全不這麼認為。「我的家族裡有很多比我更優秀的兄弟姐妹,從小到大我其實充滿挫折、不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但如今想起來很慶幸,因為這反而讓我的人生比較沒有包袱、可以隨心所欲。」

剛進電視台的時候,詹慶齡對於行內的術語、工作習慣完全不熟悉,上班一個禮拜就想辭職。「我第一次轉播球賽更是慘不忍睹,觀眾打電話來罵花瓶,現在叫我花瓶那多開心啊(大笑),但對20幾歲的我來說,真的是打擊很大。」

但詹慶齡也很慶幸,在人生各個階段,挫折總是在一開始就發生。「我一定會先被打趴在地上,但擦擦眼淚再上路,也就這樣慢慢站穩步伐,而且遇到很多願意幫助我、提攜我的貴人。」

從事新聞工作超過20年,詹慶齡很感謝自己一路上遇到許多貴人相助。

從事新聞工作超過20年,詹慶齡很感謝自己一路上遇到許多貴人相助。

離開主播台後,主持以閱讀為主題的訪談節目《名人書房》,對於詹慶齡而言則是另一個全新的挑戰。「做節目和強調時效、不出狀況順利播完最重要的新聞很不一樣,除了事前準備,包括如何和來賓互動,畫面構圖、光線,如何掌控現場的氣氛步調,這都是和以前做新聞完全不同的思考模式。」

因為訪問準備必須事前準備和大量閱讀,也讓詹慶齡獲益良多。為了專訪唐鳳,她看了以前絕對不會主動拿起來的科幻小說,發現其中意外地有趣與深奧;訪問白先勇時她重讀《臺北人》,和年輕時相比感受更為深刻。

主持閱讀訪談節目,對詹慶齡而言是全新的機緣與學習。(大愛電視台提供)

主持閱讀訪談節目,對詹慶齡而言是全新的機緣與學習。(大愛電視台提供)

「對我而言,到這個年紀能有重新歸零、再次成長的機會,我覺得非常珍惜。」詹慶齡說。她也非常鼓勵熟齡族可以培養閱讀的興趣:

我覺得閱讀是一種拓展視野非常好的媒介,特別是中年之後,人會因為慣性而待在某種既定的框框裡,讀完一本好書,會感覺自己的心靈好像又更新、升級了一些。

不在乎他人眼光 把時間留給真正想做的事

因為專欄寫作,詹慶齡看到許多身邊熟齡朋友的日常百態和心境變化:「我覺得到這個年紀,很多人和年輕時不一樣了,其中一個很明顯的改變是,現在我們變得比較不在乎別人的想法。」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過去詹慶齡因為從事媒體業,在他人的眼光、批評中生活算是家常便飯。

現在我比較懂得區分,真的出於建議的,我虛心接受,但若只是惡意攻擊,那大可略過、不必放在心上。有些人甚至沒有真的出現在你的生命裡,又何必耿耿於懷呢?

另一個她觀察到在步入熟齡後比較顯著的改變,則是「把時間留給真正想做的事。」「或許是真的察覺到,你往後還有的日子,很可能比你過完的日子少了,在人生清單上列著的那些想做什麼、想學什麼的目標,得把握時間去完成。」

「現在我們也許體力、記性沒有以前好了,但領悟、感受的能力卻變強了。我很喜歡張曼娟說的一句話:『只是微小的快樂,便足以支撐這龐大荒涼的人生。』有時候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讓日子多一些幸福感。」

記性不好,正好讓你忘記人生中曾有過的那些不愉快,我覺得這就是大腦在排毒啊,超棒的! 

詹慶齡再度開懷大笑。

放下急躁焦慮心 看世界比以前更順眼

除了寫專欄、主持節目和教書,問詹慶齡,接下來有什麼想做的事?喜歡旅行的她笑回,為了達到國外餐廳時可以點菜的目標,近年也開始自學日文,「雖然五十音我常常是學了又忘,沒關係再來一遍就好。」

此外,她也希望每年可以為自己安排一趟健行,「有一年到瑞士旅遊,因為那邊有很多登山步道,走過一次之後很喜歡那邊的環境,希望往後每年可以保留一段時間讓身心好好放鬆。」

瑞士是詹慶齡特別喜歡的旅行目的地之一,一邊旅遊賞景、也養成健行的健康習慣。

瑞士是詹慶齡特別喜歡的旅行目的地之一,一邊旅遊賞景、也養成健行的健康習慣。

步入所謂哀樂中年,詹慶齡也有感於自己經常面對身邊長輩、甚至是同輩親友的離開。「我現在不會用人生中途下車來形容,因為也許他的這一生,在當下已經圓滿了。」

她特別喜歡《一代宗師》裡的一句話:「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現在會認為,此刻分別不是永別、而是暫別,有朝一日我們還會再見。」

詹慶齡笑說,自己以前就是那種會在馬路上對著塞車車陣,或是紅燈發脾氣的人,現在雖然還是急性子,但跟過去相比已經進步不少。「現在我可以很平靜地想:好吧,來不及就來不及了。對於不如己意的事情,好像比較能坦然接受。

過了50歲以後,我覺得自己好像看這個世界變得比較順眼了。或是說,即使不如意的事情,也不會卡在心裡太久,感覺變得比較瀟灑,好的壞的,都不那麼執著了。每天能張開眼睛,又有一天日子可以盡情地過,就是值得感恩的事!

※相關閱讀:詹慶齡著,《秋葉落下之前:活在燦盛熟齡時》,方舟文化出版

(原文刊載於《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pse.is/K3FBX

➡加入50+FB https://pse.is/MUCBY 每日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