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內外社會發展趨勢,運動產業業者必須經常調整經營策略,持續提升績效與競爭力。對於臺灣運動產業發展而言,2020年是非常嚴峻,同時也是升級再造的一年,面對COVID-19 疫情的衝擊,許多業者積極調整因應,不僅成功度過難關,同時也開創出新的局面。
2021年4月7日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主辦,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共同主辦的「運動產業升級與創新」座談會,特別邀請到多位在運動產業領域中,發展表現傑出的頂尖業者,一同討論與交流其產業創新變革的成功經驗與心得。
座談會起初,由《產業管理評論》總編輯許士軍教授代表主辦單位管科會感謝所有與會貴賓蒞臨參與,本場座談會由國立體育大學高俊雄特聘教授擔任主持人,並邀請Johnson health教育總監Ben Wilde、銳鎷股份有限公司王琮方總經理、健身工廠事業發展處林洵賢副總經理、台灣運動彩券林博泰總經理、愛爾達科技陳怡君董事長、台灣新職業籃球聯盟陳建州執行長、中華民國路跑協會陳華恒顧問、教育部體育署林哲宏副署長、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會張玉山秘書長、楊士進副秘書長、產業管理評論李沿儒執行編輯及工業技術研究院張簡文昇技術經理,期望透過他們的智慧分享,帶動臺灣運動產業的升級再造。
疫情衝擊,促使運動產業升級再造
座談會中,Johnson health教育總監Ben Wilde談到新冠疫情造成許多問題與危機,但同時也為運動產業開創了不同的發展局面,例如原本就具有健身意識的消費者,開始轉而在家健身,因而加速了數位健身產業蓬勃發展,使得消費者在數位健身的支出增加了30-35%。
同樣對於產業趨勢變化敏銳度相當高的健身工廠事業發展處副總林洵賢,分享到健身工廠的創新服務,包括結合營養師與私人教練專業諮詢的應用APP,並引進「人臉辨識系統」和「紅外線熱像測溫儀」,這些數位科技不僅能減少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亦可透過多元工具會員運動行為與健身需求加以分析。
對此,台灣運彩林博泰總經理也表示,在疫情的影響下,許多運動賽事紛紛喊卡,連帶影響到運動彩券的營運,台灣運彩因此採取多項因應措施,包括新增少數不畏疫情的地區賽事來做為投注標的、將「電競」納入常態性發行、加開「場中投注」及「單場」玩法、提高獎金支出率…等作法,成功減少運動彩券的買氣衝擊。
善用多元媒體能量,吸引全民目光
去年剛創辦的台灣新職業籃球聯盟「P. LEAGUE+」,雖正逢疫情嚴峻之際,卻能展現亮眼佳績,執行長陳建州大方分享其成功策略,包括採新媒體多角經營,爭取多管道大範圍曝光,精心規劃創意多元的賽事、場中表演、互動式活動,並結合兩天一夜的套票行程…等方式,不僅增添球賽的高水準娛樂體驗,更與在地結合、活絡地方經濟動能。
愛爾達科技董事長陳怡君認為,完整成熟的運動產業生態鏈,除了競技水平升級與球星培養…等之外,也必須包含科技、傳輸、平台及載具等因技術升級下能提供創新求變的轉播業者,提出如HD、3D、4K甚至到AR、VR的轉播,才能使運動產業持續吸引觀眾目光。
激勵運動風氣,讓運動成為全民風潮
以研發機能服飾的臺灣運動品牌銳鎷股份有限公司王琮方總經理提到,根據市場分析顯示,國人在「運動裝備」消費支出,遠高於「參與性運動」、「觀賞性運動」和「運動彩券」等消費支出,其中又以「運動服」的消費金額最高,因此銳鎷除了以獨特性專利產品做出市場區隔,近年也將產業觸角邁入運動應用程式和健康管家系統的數位領域,以培養全民運動風氣,挖掘潛在用戶。
而中華民國路跑協會陳華恒顧問表示,協會自1993年創立,至2020年止共舉辦累計908場次、人數高達 200萬人次以上的路跑活動,不僅吸引眾多國內外跑者來臺參與,更帶動驚人經濟效益。除了率先引進晶片計時系統、大型賽會報名系統外,也充分運用網路科技創新及服務精神,接軌國際賽會科技、建立與維持選手及客戶良好關係,展現專業策劃與執行力皆不可或缺。
企業政府攜手合作,將運動產業打造成為幸福經濟
聽完這些運動產業業主分享的企業經營之道後,教育部體育署副署長林哲宏表示能更加瞭解業者們的需求和困難。他十分讚賞地說到,2020年對於運動產業發展帶來極大的衝擊,多虧業者們能夠運用創新思維,積極調整應對,不僅度過難關,更開創出嶄新局面,體育署今後也一定會更加盡力以環境整備、產業創研、人才培育、運動促進為目標,積極協助運動產業的發展及推動。
最後主持人高俊雄特聘教授總結透過座談會,營造運動各產業交流環境,讓產業間能夠互相串連交流,共創榮景。希望未來運動產業能增進跨域結合,讓產業交流常態化,一同打造產業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