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莊子如何解讀「天生我材必有用」?重點在你怎麼用

「無路用」都是人在講。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3-12-22

瀏覽數 63,650+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00:00
00:00

編按:即使沒讀過莊子的人,大概也都知道惠施和莊子辯論「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樂?」的故事,反正他們兩個人可以說是「天敵」、見了面就要抬槓。(本文摘自《煩事問莊子》一書,作者為苦苓,以下為摘文。) 

有一次惠施又對莊子說:「我有一棵很大的樹,樹的主幹長了很多木瘤,樹枝也都歪七扭八,沒有一個地方是整齊的,它就長在路邊,但是從來沒有一個木匠去看它一眼。現在你常講的這些話,在我看來也就跟這棵大樹一樣,根本是大而無用,誰會吃你這一套?」

莊子回答說:「你有沒有看過狐狸跟野貓?牠們為了捕食,東竄西跳、爬低登高,結果往往中了機關、死在陷阱裡。」

先把對方「剾洗」(臺語,嘲諷)了一番之後,他又說:「如果你有這樣的一棵大樹,何不把它種在廣大空曠的地方,你可以很舒服地在樹下休息,這棵樹既然沒有其他的用處,又不會妨礙別人,自然就不會有人來砍伐,那你自然也就不用操心了呀!」

他們兩個爭辯的,其實是「有用」和「沒用」的區別。在這之前莊子也提到:有一個宋國人帶著許多帽子和衣服到南方的越國去販賣,心想可以賺到一筆大錢。沒想到越國人的風俗,卻是把頭髮都剪短,全身光溜溜,身上刺青刺得滿滿的(這些人應該很耐痛吼?),根本就沒有在穿衣服戴帽子,當然衣服和帽子對他們來講,就一點用處也沒有,這個宋國人「發大財」的夢也就碎了——欸我沒有在諷刺誰喔,這真的是莊子說的。

其實莊子的意思,還是之前說的「相對論」:不只大小長短是相對的,有用沒用也是相對的,所以重要的就是不要執著「非怎樣不可」。

在同樣〈逍遙遊〉這一篇裡,惠施也對莊子說:「魏王給了我一些大葫蘆的種籽,我拿去種了,結了好大的葫蘆,可是它的質料不堅固,用來裝水,一拿起來就破了。從中間切成兩個瓢,又太淺了,裝不了什麼東西。所以這個葫蘆雖然大,卻大得沒有用處(你看!他還是始終如一,在努力地諷刺莊子),所以我就把它打破、丟掉了。」

莊子聽了就笑著說:「可惜呀!你竟然不會用大的東西(你看!馬上就反擊了)。這麼大的葫蘆,你可以做一個網子把它套起來,然後綁在腰上,就變成了一個『腰舟』,可以讓你浮在水上,不是也很讚嗎?誰說葫蘆只能用來裝水呢?」

無路用都是人在講

這裡面其實也包括了一種「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寬闊思想。常常有一些人、甚至包括企業家和學者,都說現在很多大學的教育沒有用,教不出有足夠就業能力的學生,然後就大喊著教育失敗——你馬幫幫忙!大學是人格養成教育所,又不是技術就業訓練班,要不然英文系幹嘛要教莎士比亞,直接教商用英文不就好了?

不管學習任何知識,都不只是要拿那個知識來找工作,而是在累積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智慧,讓自己逐漸具備面對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你有了這種能力,將來不管做什麼工作,應該都可以勝任愉快。

你去看看社會上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絕大多數都不是本科系出身,也就是所謂的「學非所用」,這也就說明了:

學的不一定有用,用的也不一定有學。

一般人的毛病,就在於太執著在這個「用」上面,尤其是老一輩的父母親,他們會說:「學跳舞有什麼用?」直到林懷民讓他們閉嘴;他們也會說:「學電影有什麼用?」直到李安讓他們噤聲……同樣地,你如果聰明一點,就不會嘻笑著說:「學哲學有什麼用?算命嗎?」你看莊子就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影響了千百年來的華人。賺錢?他沒有,做官?他沒有,成名?也是死後的事(而且你也只是在教室裡聽過他、在課本上讀過他幾個字,但你絕對不會是他的粉絲),可是誰、誰敢說他沒有用呢?

很多人都看過《良醫墨菲》(the Good Doctor) 這部影集,一個自閉症的小孩會有什麼用呢?他狠心的父親甚至後悔把他生下來,但是他獨特的專注力、三度空間的思考力以及「不太有同理心」的特性,卻使他成為了一個傑出的外科醫師——看到了嗎?重點不在於有沒有用,而在於怎麼用!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圖。取自pexels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所以莊子給了惠施很好的教誨:

有用、沒用都是相對的,世界上不存在完全沒有用的東西或活動。

例如小孩玩耍,那有什麼用?有耶,那就是在學習肢體協調、靈活反應以及適切表達,如果是小狐狸或小野貓的話,那還是在順便學習打獵,怎麼會沒有用?簡直太有用了!

如果你再嚴格看一點:所有的藝術都是「吃飽太閒」的產品,其實是沒有用的!這個世界沒有繪畫OK嗎?沒有雕塑OK嗎?沒有動人的音樂OK嗎?沒有美麗的建築OK嗎?沒有感人肺腑的小說OK嗎?……沒有這些,人類當然還是可以活下去,但也只是像動物般的,用本能在維持生命而已

這些我們原本以為沒有用的東西,反而是我們人類文化的精髓,是所有民族文明的展現,使我們的進化和禽獸不一樣,也是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的東西。

退一萬步說:就算真的什麼用處都沒有,就像你在各個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看到的千年神木一樣,它們就是因為長相奇特、沒有用處,所以才避過人類的砍伐,可以活這麼久直到現在。

有時候,甚至就是因為「沒用」,所以你「沒被幹掉」:這時候你會不會覺得「活下來」,其實才是最「有用」的?

下一次,要說什麼東西「沒有用」之前,請先想一想莊子的話。

【延伸話題】千年神木 

其實我們現在國家公園都改用「巨木」而不用「神木」這個說法,因為人死了才會變成神,而這些千年巨木都還好好地活著、並沒有死掉,所以好像也沒必要幫它們「造神」。

不過它們真的很厲害就對了,以最有名的檜木來說,它一年只長0.4到0.5公分,最快也要長到90年才能「有用」。

但是也因為它長得這麼慢,所以它的木質非常的堅實,成為了最好的建材。不像我們在路邊看到的黑板樹,長得非常快,但也非常「冇」(唸帕第三聲,臺語,脆弱的意思) ,隨便來個颱風可能就被吹斷了。

這個例子,正好可以用來安慰擔心小孩長得慢、「轉大人」不知道能否順利的父母:

不用太擔心,你的小孩長得慢,是因為他長得結實,跟檜木一樣。

 為什麼比較高、比較冷的地方種的樹木、蔬菜和茶品質通常比較好?就是因為它們長得比較慢、比較實……如果莊子有在「現場」,應該也會同意我說的:「別急,Take Eazy,慢慢來。」

《煩事問莊子:苦苓的莊子讀書筆記》,苦苓著,時報出版

《煩事問莊子:苦苓的莊子讀書筆記》,苦苓著,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