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純網銀2021年Q1上線,金融業如何迎戰三大變局?

許雅綿
user

許雅綿

2020-12-29

瀏覽數 32,550+

圖/左起依序為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周郭傑、中信金技術長賈景光、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嚴國瑞、將來銀行總經理劉奕成。
圖/左起依序為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周郭傑、中信金技術長賈景光、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嚴國瑞、將來銀行總經理劉奕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開放銀行」時代來臨,面對這波金融「數位轉型」浪潮,銀行業該如何迎戰未來金融挑戰?來聽四位銀行資深長官,也是第一線的數位金融戰將怎麼說?

2020年新冠疫情,改變人們的生活模式。為了避免接觸,民眾不到餐廳吃飯,改叫外送,並綁定信用卡付款;日常消費,在家透過電商購買解決,外出使用行動支付。

民眾習慣的金融服務,已大步跨出封閉的金融機構。

面對這波金融「數位轉型」浪潮,將來銀行總經理劉奕成、中信金控技術長賈景光、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周郭傑、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嚴國瑞等四位「數金戰將」怎麼看?

改變一〉數金時代,擴大「個人」影響力

「數位轉型從人開始,我今年剛滿50歲,我把50歲分成兩半,第一個25歲,是沒有網路的時代;26歲到50歲,前半段是網路(internet)時代,後半段是手機移動網路(mobile internet)時代。」劉奕成於政大、財金公司及遠見雜誌共同舉辦的「台灣金融服務前瞻研討會」上說道。

他認為,當今世代,數位年齡決定你在環境裡扮演的力量。舉例來說,談到服務溫度,可能希望有人接待你,但年輕族群所認為的溫度,是手機裡收到一則溫暖的圖片文字。

市場都在談「數位轉型」,代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

「我的孩子大概18歲、20歲,已經不聽我講的話,但會聽同儕的。」劉奕成說,過去從電視、電影管道接觸訊息,現在會影響你的,是與你相近的同儕,也就是所謂的C to C(個人到個人)。

劉奕成認為,好的數位商品,支付一定是領頭羊,但台灣結構裡,支付是無法獲利,最好的方式是透過「支付」獲客之後,提供消費者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也因此,金融機構應把支付和企業金融、消費金融和數位轉型整合看待。

「數位轉型從人出發,且先是自然人,再來才是法人,這將會扭轉台灣金融業過去的思為!」劉奕成觀察,消費金融、支付、個人金融和財富管理在未來將會大幅凌駕法金的業務。

改變二〉創新與組織衝撞,數位人才難尋

「做創新,最害怕就是孤獨的少數,因在組織內是異類,很容易被消滅!」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周郭傑分享,當今銀行每個部門都在談數位銀行,有前輩提醒過他,組織只是領便當的地方,重要的是偕同作戰的能力。

他認為,疫後新的商業模式的出現,銀行面對客戶的需求,應對方式有很大改變。

因客戶在尋找新的商機、創新的金融服務,如何將橫向的人整合在一起,變成作戰小組去因應,是組織以外的議題要去解決的問題。

「創新」需要學習經驗的累積,愈早投入就愈有機會嘗試組織的變形、客戶的應對,是比較不容易被取代的。

然而,提及數位創新人才,中信金控技術長賈景光指出,創新需要科技,而科技和數金在組織和人才上挑戰很大。

賈景光說,近幾年金融業大量吸收外部人才,包括科技、AI等,要在金融高度監管的行業做突破性的創新,難度確實很高。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以中信金的做法,提供實驗和容錯文化,類似金管會監理沙盒的做法,成立數位科技基金,採人才混編、訂定清楚犯錯的KPI,鼓勵做大膽的創新。

他強調,數位轉型要全員一起動起來,能量才會強,且盡量將參與者擴展到整個部門。

「進入金融業之前,我在科技網路公司上班,」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嚴國瑞分享,永豐是相對老又小的銀行,用戶數突破60萬的永豐大戶DAWHO數位帳戶,是永豐金數位轉型的起手式,視為金控轉型的必要。

左起依序為遠見雜誌副總編輯林讓均、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周郭傑、中信金技術長賈景光、永豐銀行副總嚴國瑞、將來銀行總經理劉奕成。

左起依序為遠見雜誌副總編輯林讓均、台北富邦銀行資深副總周郭傑、中信金技術長賈景光、永豐銀行副總嚴國瑞、將來銀行總經理劉奕成。

永豐大戶的團隊,採內部招聘,由內部年輕同仁組成,平均年齡28~29歲,因同仁本身就是永豐大戶主要客群,相當瞭解年輕世代的需求。

針對數位轉型過程中,創新和組織內部的挑戰,嚴國瑞不諱言地表示,金融主管要把資源和容錯的空間,切割出來讓組織去實驗,確實是辛苦的。

「面對人才,我還是沒有答案!」劉奕成坦言,這幾年找過相當多人才,回過頭發現,數位轉型創新人才,有幾個特別的去處,例如台積電、比特幣交易所,甚至有人直接參加海外的純網銀團隊。他認為,隨著時間的演進,未來人才將會有更清晰的輪廓。

改變三〉純網銀即將開業,數位生活打「面」不打「點」

引頸期盼的純網銀,即將正式開業。劉奕成透露,將來銀行有機會在2021年第一季正式營運。

純網銀是百分之百網路服務,唯一有溫度的是客服。未來,台灣三家純網銀除了台灣現有的數位產品之外,也會針對銀行服務不到的客戶,提供相對應的商品。

「將來銀行站在巨人(指數位生態系)肩膀上,還是會想辦法透過多元的方式,要別人看到我們!」劉奕成強調。

面對純網銀鯰魚的來襲,嚴國瑞說,永豐寧可相信純網銀會把客戶全部拿走,內部是用此信念,來面對時代的改變。

而周郭傑認為,未來的數位金融服務及商品,會打「面」,不是打「點」;再來,要思考如何打破價格競爭,回到服務本質、面對本質上的改變;最後,數位金融要客戶生活結合在一起。

賈景光也表示,中信金在數位金融發展上,認為最重要的是「客戶體驗」。因此,內部不斷優化數位使用者界面。

他說,金融服務本質是和生活結合的,從客戶生活去思考使用的場景,例如食、衣、住、行及育樂,目前努力將金融服務場景擴大。

「沿用舊地圖,註定發現不了新大陸!」賈景光表示,數位轉型知易行難,但這絕對是對的方向;而善用疫情的機會,數位是改變金融服務運作模式,很好的機會點。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