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與空間,曾經是食品銷售的最大障礙,漢典食品把臺灣美食封存於一個又一個冷凍調理包裡,超越時空限制,從臺灣進入英國,又擴展至歐洲各地,現更透過智慧物流與智慧零售,使享用美食不但更精緻有品質,更加無遠弗屆。
「在英國華人圈,『漢典』的知名度可能比臺灣還高呢!」漢典食品總經理鍾紀銘驕傲的說,而他的驕傲是有道理的,因為短短4年時間,漢典將臺灣美食成功帶進英國,成為臺灣餐飲開拓歐洲市場的先鋒。
與工研院合作
將冷鏈物流系統微型化,發展城市智慧物流
22年前,創業初期,漢典食品專注於2B市場,是國內餐廳、飯店、連鎖餐飲的幕後廚房,深耕臺灣餐飲OEM18年後,4年前,漢典大膽的從2B轉往2C,更將戰場從臺灣延伸至海外,創設英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的肉品加工廠,產品上架、進超市、建構「OOLios」線上購物平台,臺灣美食因此成功從英國,一路擴展至法、德、荷蘭、比利時、義大利等歐洲國家。
「為這一天,我準備了8年,」就在8年後,當鍾紀銘準備好,從臺灣發出第一條貨櫃至英國的前夕,工業技術研究院提出了一份合作方案。
由於冷鏈物流系統,時常在儲運過程中因失溫斷鏈而產生貨損,導致供應商求償無門,因此工研院希望漢典在從臺灣到倫敦長達60天的貨運過程中,於貨櫃裡加裝一項由工研院研製的冷凍物流晶片,以全程追蹤溫度變化,使工研院有機會將冷鏈物流系統的實驗戰線拉往歐洲,以進行長途監控,並藉此提出系統優化對策。
雖然只是一項冷鏈物流紀錄軌跡的實驗計畫,但對鍾紀銘來說是一個啟發,他開始對於數位轉型有了更多想像,「面對歐洲如此遼闊的市場區域,我們的確無法挹注龐大資金,去建立一個巨大的配送系統,但可以將冷鏈物流系統微型化,發展區域物流。」因此,漢典與工研院研擬合作,未來將自建車隊,並導入工研院所研製的蓄冷片、蓄熱片、保溫箱及溫度記錄器,提供多溫層配送,並可做到全程溫度監控,以將貨品準確、保質地送往城市各地,發展城市智慧物流。
與食研所合作
發展智慧零售,享用美食不再受限
過去,當宅經濟興起時,漢典發展出了「樂食刻線上購物平台」;今年,受Covid19疫情衝擊,漢典成立了「Azhuma雲端廚房」實驗店;而當全球線上購物平台已如過江之鯽時,漢典如何在紅海中尋求突破?「智慧零售或許是新的契機!」
今年,漢典運用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發的「智慧烹調機」,正式跨足智慧零售領域。「智慧烹調機」整合了商品條碼辨識技術,具有微波、紅外線與熱循環功能等複合能源,可以將冷凍冷藏調理食品,即使料理方式是煎、炸、烤,透過智慧烹調技術,也能夠恢復90%以上的美味,徹底解決復熱品質不均一的問題。
漢典將「智慧烹調機」與「自動販賣機」搭配,消費者只要透過販賣機購買產品,再於烹調機上掃入QR Code,便會開啟自動按照設定啟動復熱程序;販賣機再將銷售數據上傳總部,使後端人員掌握銷售數量、品項與販售地點,以進行補貨與各項大數據分析。
這套智慧零售模式,今年底將於醫療院所、商辦大樓、學校宿舍等處推行,可說是雲端廚房的升級版,使產品銷售更不受時間及場域限制。鍾紀銘表示,研發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米飯、麵條、蔬菜等食材,工廠端究竟要做到幾分熟,才能在智慧烹調機覆熱後,達到最佳口感,甚至油炸配方應如何調整,復熱程序如何設定,才可使復熱後的食品,仍可呈現酥脆口感。
「臺灣是我的練兵場,」鍾紀銘說,臺灣擁有世界級的食品加工技術及電子資通訊研發實力,因此他選擇在臺灣練兵,再將經驗分享至歐洲的商業模式,「只要智慧物流與智慧零售在臺灣成功,代表人口與消費力遠高於臺灣的英國也一定會成功。」累積4年歐洲經驗,「一切都已準備好了」的漢典,希望未來可以協助有志於歐洲市場的臺灣食品業者,一起來打歐洲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