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當你必須做出選擇,就表示各有優缺點,但是你該如何做出選擇?本文摘自《野蠻生長》一書,作者褚士瑩透過哲學著名的「電車實驗」告訴我們,面對選擇難題,一旦你猶豫,錯過時機,你仍必須為自己的行為、決定負起責任,以下為摘文。
小時候我跟姊姊會在雨天的時候,一起辛苦地剝瓜子,放在森永水果硬糖的小鐵盒中,幻想著等到有滿滿一盒瓜子仁的時候,想吃就吃,不知道有多痛快。結果不知情的爸爸那天下班回來,看到客廳桌上有一盒瓜子仁,毫不猶豫地就拿起來一口倒進嘴裡,來不及阻止爸爸的姊弟,怔在空空的瓜子盒前,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後來就建立了一個原則:只要必須選擇,就盡快做決定。
無論大到為親人送終、成立或關閉公司、銀行貸款,還是小至菜單上冰淇淋的口味是抹茶還是芒果,兌換外幣今天還是明天……對我來說,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從選擇裡面挑一個。
選擇應該都沒有完美的,不然就不用選擇了。只有優點沒有缺點的事,當然就這麼做了,何必選呢?既然有選擇,就表示各有優缺點,所以選一個自己能夠接受的,然後為自己做出來的決定跟後果負責就行了。
多麼簡單!
在我的哲學工作坊裡,有一堂課叫做「如何成為一個果斷的人」。這堂課正式開始前,我都會告訴學員,如果一定要從三個選擇當中選一個,你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這三個選擇是:
有趣的是,無論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有一半的人選自己是自由意志主義的支持者,另一半的人認為自己是功利主義者,但是幾乎不會有人認為自己是一個不願意負責任的人。
然後,我會請他們從哲學中著名的「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去做選擇:
假設你駕駛一台有軌電車,煞車器失靈,電車高速前進。軌道前方有5名修路工人,若電車撞過去他們必死無疑。這時,你發現有一條分支路軌。你可以選擇轉軌,但那條支路有1名修路工人,如此他必定會被撞死。假設你不認識該6名工人,問題:你會不會轉軌?
學員必須在「會」跟「不會」當中選一個,而且必須說出為什麼。
無論哪個國家,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轉軌。理由是犧牲1個人,總比犧牲5個人好。少數人會選擇不轉軌,也總會有1、2個人無法決定,但是我都會告訴這些不決定的人一個壞消息:你不決定,等於選擇撞死5個人——無論你想不想面對這個事實。
然後,我會請他們根據這個選擇,去檢查自己是否符合一開始那三個自我認知的選擇。
彷彿這樣還不夠殘忍,我再給他們下一個變形的「電車難題」個案,但是條件稍微改變:
假設你站在天橋上,看見下面有一台失控的電車快要撞向5名修路工人。這時,你看見橋上有一個大胖子,站在橋的邊緣向下望。你只要輕輕一推,那胖子便會掉到橋下死去,他的屍體可以阻擋電車前進。假設你不需要負上任何法律責任,問題:你會不會把他推下橋?
同樣地,學員都必須在「會」跟「不會」當中做一個決定,而且必須告訴大家為什麼。大多數人雖然明知犧牲1個胖子便可以救回5條人命,但大部分人都會猶豫。
至於猶豫而無法選擇的人,仍然等同選擇殺死了5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