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已逝的日本知名女演員樹木希林曾在訪問中談到,自己對親密的人,會刻意保持一種距離感。在如此與眾不同的家庭觀及育兒觀下成長的女兒,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受到眾人喜愛卻又刻意疏離自己的母親呢?樹木希林的女兒內田也哉子談其成長歷程的真實心聲,以及母親臨終前的最後照護,讓讀者能從不同角度觀看樹木希林的一生。(本文摘自《走在,沒人想去的地方》一書,以下為摘文。)
媽媽晚年時經常說:「雖然我好像癌症或死亡的傳教士,但因為我也沒死過,所以我並不清楚。」我以為媽媽真的死去之後,會來告訴我一些什麼,但是完全沒有(笑)。
包括我自己在內,我想大家都過於深信「人一死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個想法。媽媽的宗教思想傾向佛教,她深信轉世輪迴。現在,借用這個身體,出生在這個時代,但下次,不知道又會透過什麼樣的機制來輪迴,可能會投胎轉世,或有個可以讓靈魂安定的場所。媽媽似乎認為:「人不是一死,人生就變成一片黑暗,一切都結束。」
媽媽也尚未經歷這個過程,應該也會感到害怕。但是她曾經針對「好可怕」、「我不會」、「討厭」等情緒的處理,做了很多訓練。所以,對於如何接受或跨越這些試煉,應該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就我來看,生病之後,她有點像是在修行的僧侶,特別是在被宣告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活之後。當然會非常疼痛、痛苦和害怕,所以她似乎把「自己要如何活下去」這個念頭放在內心的某個角落,不斷自問自答。
儘管如此,她還是很有幽默感。所謂幽默感,應該是內心的餘裕吧!雖然媽媽在健康時也是如此,但就因為想到「人生已經沒剩多少時間了」,內心才更有餘裕,她經常帶著幽默感,不管遇到任何事,都勇敢面對。在她心中,應該已經有了這樣的信念,這一點是非常堅定的。
生了這麼嚴重的病,卻未曾說過「好痛苦」或「好痛」,未曾讓人看見她的脆弱。但她並不是勉強虛張聲勢,刻意不讓人看到自己脆弱的地方,而是說了也沒用的話,她選擇不說。不只是生病,就算是背負了爸爸這麼大的苦難(笑),還是沒看到她絕望的樣子,真的非常了不起。
身為她的女兒,我甚至會想「這個人,真的是人類嗎?」、「妳真的、真的不痛苦嗎?」我試著從各種角度試探,但她完全沒有動搖。對了,在她去世前一個月,媽媽曾經大腿骨折。我開車載她去醫院,因為她實在太安靜了,我便轉過頭問:「妳什麼話都沒說,真的不痛嗎?還好嗎?」她說:「很痛啊!」(笑),似乎只有在那個時候,她說了「痛」這個字。
前不久,或許是因為骨頭脆弱,她鎖骨骨折了,痛了大約一年。但因為她沒說,所以我並不知道,只覺得「她似乎身體有點不太靈活」。有一次,她跟我說「因為我這裡骨折」「咦,什麼時候的事?」「大約一年前」「什麼?」我非常驚訝。
我問她:「妳怎麼都不說呢?」她說:「講了也沒有用啊!」(笑),我確實無法把她治好,但至少可以分擔她的痛苦,可以幫她做些事,跟她一起去醫院,或是拿個主意什麼的。就像這樣,她就是一個這麼獨立的人,非常了不起,跟她相比,我一點自信都沒有(笑)。
媽媽從不依賴家人,就算罹患癌症,也要把工作完成。 她的最後一部電影是德國片《櫻花盛開》,她獨自到拍片現場工作。雖然是我的媽媽,但一直到最後,我仍然覺得她確實活得非常精彩,她沒有非常拚命,而是用輕鬆地態度生活。
我猜媽媽應該是「不想用自己覺得不美的方法過活」。不是好壞的問題,她只是用自己的標準來決定一切,再往前行。
要說痛苦當然是很痛苦,但我想她應該是對身邊的人都抱持著強烈的同理心。即使我跟她說:「媽媽,您已經這麼痛苦了,只要考慮您自己的事就好。」她還是在擔心別人,這就是她的個性。
針對這樣的性情,她曾經說:「真的是很麻煩啊!」正因為可以看清所有事物,所以她知道「如果下次這樣做,就會變成那樣,所以必須先做這件事」,不管作法是否正確。所以,她一定要說出口,也一定會動手。